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国产尿卵泡刺激素(uFSH)和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中控制性超排卵(CO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93例行IVF-ET/ ICSI助孕的不育患者按不同用药分为uFSH组(96例)和rFSH组(197例),比较两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天数、费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取卵数、优胚数、冷冻数、受精率、妊娠率、流产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 uFSH组患者的Gn用量(27.49±7.79)支显著多于rFSH组(25.50±7.84)支,但费用uFSH组(4,110.21±1,164.88)元显著少于rFSH组(7,839.22±2,480.75)元(P<0.05);两组患者Gn天数、hCG注射日E2水平、取卵数、优胚数、冷冻数、受精率、妊娠率、流产率及OHSS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FSH与rFSH相比,对IVF-ET/ICSI促排卵结局无明显影响,同样安全有效,且uFSH存在明显的价格优势. A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urinary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and recombinant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in IVF/ICSI treatment XIANG Yun-gai TAN Li ZHAO Dong-mei MA Li-ying HUANG Yu-rong XIAO Bing LI Qian  相似文献   

2.
通过给予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进行控制性促排卵(COS)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COS的目的就是获得适当数量健康的可利用卵子,外源性Gn的选择及制定个体化的COS方案则是达到COS目的的关键.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外源性Gn依其原料来源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尿源性Gn和基因重组Gn.尿源性Gn是通过收集绝经期妇女尿液并经过一系列纯化步骤而获得的,基因重组Gn是采用重组DNA技术在中华仓鼠卵巢(CHO)细胞系中产生而获得.由于原材料来源及生产工艺的不同,基因重组Gn理论上较尿源性Gn具有更稳定的生物活性和更小的批间差异,因此可提供一个更稳定的临床效果.近年来,由于纯化技术的提高使第二代高纯度的尿源性Gn制剂可精确地分离出尿源中的杂质并保留其活性成分,纯度和批间稳定性较第一代尿源性Gn得到大幅提高.目前高纯度尿源性Gn与基因重组Gn一样均广泛应用于COS中,文献资料显示,尿源性Gn和基因重组Gn进行CO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妊娠率总体上相似[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具有不同糖修饰谱的两种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FSH)在不同人群中行控制性促排卵(COH)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期间本中心的320个COH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COH中使用的rFSH种类不同分为A组(芳乐舒~?,95个周期)和B组(Puregon~?,225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在起始剂量、刺激时间、HCG日激素水平和内膜厚度、获卵数、减数分裂Ⅱ期(MⅡ)卵率、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卵母细胞利用率和胚胎利用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A、B两组患者的年龄[(34.9±4.9)岁vs.(33.3±4.5)岁,P=0.006]、体质量指数(BMI)[(22.5±3.2)kg/m2 vs.(21.6±2.6)kg/m2,P=0.027]存在一定差异的前提下,A组获卵数与B组相当[(11.2±7.0) vs.(12.9±7.3),P=0.059]。在拮抗剂方案COH周期,两组患者年龄相近(P>0.05),此时两组的获卵数[(13.7±7.1) vs.(14.8±7.6),P=0.340]及其他结局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国产高纯度尿源性FSH(HP-FSH,丽申宝)在不同年龄卵巢储备正常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使用国产HP-FSH或基因重组FSH(r-FSH,果纳芬)进行COH并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1 217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SH启动日所用FSH种类分为HP-FSH组和r-FSH组,每组根据患者年龄再分为30岁、30~36岁及≥37岁3个亚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年龄亚组间患者Gn天数、FSH总量、获卵数、每卵FSH量,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亚组间MⅡ卵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1)3个年龄亚组中,HP-FSH方案组的FSH用量均显著高于r-FSH组(P0.05);在30~36岁组及≥37岁组,HP-FSH方案组的Gn天数显著长于r-FSH组(P0.05);在30岁组及30~36岁组,HP-FSH方案组的获卵数均显著少于r-FSH组(P0.05);3个年龄亚组中,HP-FSH方案组的每卵FSH量均高于r-FSH组,但仅在30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种用药方案的MⅡ卵率、优质胚胎率及周期冷冻率在各年龄亚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在30~36岁组中,HP-FSH方案组的2PN率显著高于r-FSH组(P0.05)。(3)两种用药方案的临床妊娠率与流产率在各年龄亚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同年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国产HP-FSH均能获得与r-FSH相似的辅助生育治疗结局,临床用药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重组卵泡刺激素 (rFSH)与高纯度尿提取卵泡刺激素 (uFSH)在促超排卵周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 0 2例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的不育患者 ,随机分为rFSH组 1 0 0例及uFSH组 1 0 2例。两组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促超排卵。卵泡监测、取卵、IVF、ET等均按本中心常规进行。观察两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获卵数、妊娠率及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发生率等。 结果 rFSH组与uF SH组比较 ,使用FSH天数及安瓿数显著减少 (P <0 .0 5) ,分别为 ( 1 2 .5± 2 .4)及 ( 1 4 .6±1 .7)、( 2 8.7± 7.6)及 ( 3 2 .6± 4.9) ,hCG日直径 >1 0mm的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及可冻存胚胎率显著增多 (P <0 .0 5)。临床妊娠率 (分别为 42 %及 3 7.3 % )、胚胎种植率、多胎率、重度OHSS发生率 (分别为 3 %及 2 %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虽然两组种植率及妊娠率无差异 ,但rFSH能更有效地促卵泡生长从而获得更多数量的优质卵与胚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基因重组和尿卵泡刺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对单纯输卵管性因素行IVF-ET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尿卵泡刺激素(u-FSH)与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促排卵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u-FSH组卵子成熟率显著高于r-FSH组(P<0.01),而平均费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低于r-FSH组(P<0.05)。两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平均获卵率、促排卵天数、促性腺激素(Gn)用量、局部反应、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IVF-ET治疗周期中,u-FSH在不影响妊娠率的同时较r-FSH更有助于卵泡成熟,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并有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趋势。因此,u-FSH有可能成为IVF-ET治疗周期中较为理想的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采用自然周期方案,随后随着控制性超排卵(COH)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试管婴儿获卵数及妊娠率.近年来生殖专家不再一味追求获卵数,而更关注卵母细胞及胚胎的质量[1],特别是对于高龄不孕患者.现在多个研究发现体外受精(IVF)的COH过程中卵巢反应不良的发生率在高龄妇女显著增高[2,3].中国高龄不孕患者逐年升高,这些患者卵巢储备低下,对COH药物的反应下降,临床结局不理想.要解决这些患者的不孕问题对临床医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现在临床上有多种COH药物,包括克罗米酚、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及用于垂体降调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4-8].到底哪一种药物更适合于高龄卵巢低反应的不孕患者,现在还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8.
卵泡发育与超促排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生殖周期以单卵泡发育排卵为特征。辅助生育技术应用超排卵技术促使多个卵泡发育,获取多个卵子,增加助孕成功的几率。本讲题将以讨论:辅助生育技术为什么要使用超排卵;超排卵的机理;如何进行超排卵;超排卵获得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重组卵泡刺激素-β注射笔(普丽康注射笔)给药与传统重组卵泡刺激素注射液给药,对临床促排卵效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化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重组卵泡刺激素-β注射笔给药,对照组给予传统重组卵泡刺激素注射液,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进行促排卵治疗,获卵后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对比两组不同给药方式在获卵数、周期卵泡刺激素消耗量、启动周期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内分泌状态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刺激天数分别为(8.6±1.9)d vs.(9.7±2.1)d,P=0.013;使用卵泡刺激素为(1 412±266)U vs.(1 546±356)U,P=0.007;而获卵数、MⅡ卵数、优胚数、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6.7)个vs.(9.2±5.5)个,(7.1±2.8)个vs.(7.3±3.2)个,(4.8±0.6)个vs.(4.6±0.4)个,54.0%vs.56.2%,以及46.0%vs.45.8%。结论采用重组卵泡刺激素-β注射笔进行控制性促排卵治疗可以提高促排卵效率,与传统注射组比较,促排卵时间平均减少1d,每个周期卵泡刺激素使用量平均减少100U左右,而两组获卵数及妊娠率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和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在超促排卵中的疗效。方法256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育患者分为采用uFSH和rFSH两组,比较两组的总促排卵药物(Gn)使用剂量、天数、获卵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患者所用Gn总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FSH用量uFSH组显著低于rFSH组,两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用量无显著性差异,因此uFSH组的药物费用显著低于rFSH组;获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OHSS发生率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虽然卵裂率rFSH组显著高于uF—SH组,但优质胚胎率和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uFSH组。结论uFSH组较rFSH组FSH用量显著减少,对IVF-ET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亦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价格相对低廉,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药物刺激卵巢方案及促性腺激素药物的选择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保证成功妊娠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将患者分为不同类型,并对不同类型患者的超促排卵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卵巢低反应(POR)是卵巢对促排卵药物反应低下,是控制性促排卵(COH)中的难题。COH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这部分患者获得数量适中、质优的卵母细胞。本文就COH方案的选择及促排卵前的预处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诱导排卵或促超排卵药物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过多的卵泡发育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腹水、胸水、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受损等症状,不仅影响妊娠成功率,甚至危及生命。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只能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因此预防和及时发现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就近年对OHSS的发病机制、临床分期、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卵巢高反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IVF/ICSI周期临床资料,根据雌二醇(E2)峰值百分位数确定卵巢反应,分为P25~75(E24,302~10,791 pmol/L),530个周期,定义为正常反应组(A组),E2水平在P75~90(E210,792~14,669 pmol/L)159个周期,为中度高反应组(B组),P90以上(E2≥14,670 pmol/L),105个周期为高反应组(C组),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结果与A组相比,B和C组获卵数显著增多(P<0.01),但卵母细胞质量和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C组着床率(21.4%)显著低于A组(29.7%)(P<0.05),3组早期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OH中卵巢高反应对胚胎质量无显著影响,但着床率降低,提示高雌激素环境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下多囊卵巢综合征(P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凝血因子Ⅷ(FⅧ)、凝血因子X(FX)和D-D二聚体与对照组有何差异,以及这些指标对移植成功率、妊娠结局有无影响。方法选择30例因排卵障碍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PCOS患者,同期选择67例因输卵管因素接受IVF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标准长方案促排卵,于完全降调节日、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取卵后第3天(移植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HCY、D-D二聚体、FⅢ和FX水平。结果两组间体重指数(BMI)、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内膜厚度、胚胎着床率以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C()S组平均年龄和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基础睾酮、基础雄烯二酮、LH/FSH比率、直径大于1 4 mm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完全降调节后,PCOS组除F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HCY、FⅧ、D-D二聚体以及激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HCG日,PCOS组FX和雌二酵(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日,PC()S组F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FX和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7.
减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促超排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比较控制性促超排卵中减量与常规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 RHa)对于垂体降调节作用的效果。 方法 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VF-ET)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98例应用常规剂量 Gn RHa 3 .75mg,减量组 93例应用 Gn RHa1 .2 5mg。两组患者在月经周期第 1 9~ 2 1天肌注不同剂量的 Gn RHa垂体降调节 ,下次月经周期的第 2日测血雌二醇 ( E2 )、卵泡刺激素 ( FSH)及黄体生成素 ( L H)水平 ,并进入促超排卵和体外受精程序 ,比较两组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 HMG)支数、取卵数、受精胚胎数、移植和冷冻胚胎数、生化妊娠率及药物费用。 结果 两组患者的取卵数、受精胚胎数、移植和冷冻胚胎数、妊娠率、血 E2 、FSH、L H水平无显著差异 ,HMG支数和药物费用有显著差异 ( P<0 .0 1 )。 结论 减量 Gn RH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垂体降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技术对不育妇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探讨COH过程中RAAS的变化规律。方法48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以自身自然周期作为对照,比较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在不同时点血清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结果COH周期中血清雌二醇(E_2)和孕激素(P)水平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自然周期(P0.05);RAAS不同成分于自然周期各时点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hCG注射日后COH周期RAAS各成分各时点检测值均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自然周期(P0.05);未妊娠妇女间隔一个月后月经来潮日,血清RAAS各成分水平恢复至自然周期月经期水平;RAAS成分的变化与E_2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P水平均无相关性(P0.1);经二元回归统计显示RAAS成分与E_2+P呈正相关(P0.01),且与E_2+P的相关系数较单纯E_2高。结论IVF-ET中,使用的COH技术普遍导致RAAS成分升高,且与E_2及E_2+P水平的变化相关,提示RAAS的浓度变化还依赖于性激素(尤其为E_2)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在卵巢反应不良患者颗粒细胞的表达及其在超促排卵中卵泡发育的作用。方法对49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治疗的患者,给予相同的改良短方案超促排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颗粒细胞中GDF-9水平,比较卵巢反应不良组(实验组,n=30)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19)GDF-9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颗粒细胞中均测及GDF-9的表达,实验组颗粒细胞中GDF-9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颗粒细胞中GDF-9对控制性超排卵中卵泡的生长发育可能具有调节作用,且卵巢反应不良患者颗粒细胞中GDF-9表达降低,可能参与卵巢反应不良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出现血清雌二醇(E2)下降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接受GnRH-ant方案中出现E2下降的30例(E2下降组)及E2持续上升的3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将E2下降组分为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n=18)和自发性E2下降组(n=12),比较3组患者的IVF妊娠结局。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或自发性E2下降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性激素水平、正常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胚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为2 015.3±727.5U,显著高于对照组(1 468.5±298.5U)及自发性E2下降组(1 673.3±637.5U)(P均0.05);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和自发性E2下降组患者Gn刺激天数分别为(13.54±4.14)d和(12.75±3.84)d,较对照组Gn刺激天数[(10.08±1.26)d]显著增加(P0.05);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及自发性E2下降组HCG日E2值分别为7 421.29±3 151.80pmol/L和9 469.52±3 401.36p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3 590.56±3 223.36pmol/L)(P0.01);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患者HCG日孕酮(P)值为2.28±1.11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56±1.30nmol/L)及自发性E2下降组(3.56±1.56nmol/L)(P0.05);自发性E2下降组临床妊娠率为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15%)及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43.84%)(P0.05)。结论在GnRH-ant方案中,药物调整导致E2下降,但通过及时添加HMG,不影响IVF结局;而在早卵泡期即出现的自发性E2下降,则预示不良结局。因此,密切监测卵泡大小及激素变化水平,在添加GnRH-ant时慎重调整Gn用量,是避免E2下降给IVF-ET带来影响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