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科研工作会议于1980年12月27日~1981年1月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卫生防疫系统及有关从事肝炎防治、科研工作者和卫生行政  相似文献   

2.
卫生部于1980年12月27日至1981年元月2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了“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科研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各省(自治区)、市的二百五十多人。卫生部杨寿山副部长主持会议并讲了话。会议对1979~1980年的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与会代表对这次调查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我国流行病学史上一个重大的医学实践,所得资料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目前肝炎的疫情状况、主要流行规律和流行特征,对今后肝炎防治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3.
1.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甲肝的传染源为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无黄疸型病人及亚临床感染是重要的传染源。潜伏后期及黄疽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黄疸出现后2周,其感染力明显下降。甲肝主要经粪一口传播。通过输血传播甲肝的机会很少。苍蝇可作为传播媒介,水源或食物严重污染可造成暴发流行。在污染水中,贝类(牡蛎、蛤蜊、毛蚶等)有浓缩和贮存HAV的能力,食用感染的贝类,可  相似文献   

4.
1 庚型病毒性肝炎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是1975年发现的肝炎相关的病毒(以下简称HGV),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与丙型肝炎病毒同属黄病毒科。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等肠道外途径传播,静注毒品成瘾者、血液透析病人,多次受血和使用血制品者都有感染HGV的可能,该病呈世界性分布。 (1)传染源:急性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患者,慢性庚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①血源性传播 职业性供血传播:Wang等曾以265名职业性供血员为研究对象,以大专院校学生和军队官兵的志愿者150人为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血清中的HGVRNA,结果发现两组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9%和0.67%(P< 0.01),前者感染HGV相对的危险性是后者的11.9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科委、卫生部肝炎专题委员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的关怀与支持下,由全国小儿病毒性肝炎组主持的第一次全国小儿病毒性肝炎会议于1985年9月9~14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市12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94篇,大会宣读14篇,分组交流51篇。大会邀请有关专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这次会议是儿科传染病学界的一次盛  相似文献   

6.
1990年5月15~18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共700余人,参加交流的论文498篇。其中24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本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实验室研究、诊断治疗及小儿老年肝炎等。此外,张定凤教授介绍了第七届国际肝炎及肝病会议的情况。流行病学方面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7.
<正> 一、传染源。除人以外,猩猩、狨猴、恒河猴、短尾猴等在人工感染HAV后可以发病,并能从粪中查到病毒。但是,作为人类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而灵长类实际意义不大,因为它们与人的接触机会极有限。病人一般在潜伏期末和临床症状出现后3周内,粪便中能查到病毒。  相似文献   

8.
丁型肝炎(hepatitisD.HD)从发现至今不到20年,最早于1977年意大利学者Rizzeto用免疫荧光法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检出一种新的抗原,因当时已发现乙肝病毒有HBsAg、 HBeAg和HBcAg三种抗原,将新发现的抗原列为第四种抗原,按希腊字母第四为δ,故称为δ因子 (Delta agent),以后经过深入研究,证实此抗原系一种新的肝炎病毒,于1983年国际病毒性肝炎会议将δ因子正式命名为丁型肝炎病毒(HDV),由HDV引起的肝炎即为丁型肝炎。 HDV是一种有缺陷的RNA病毒,病毒颗粒成球状,直径36nm,外壳是嗜肝DNA病毒表面抗原,在人类即为乙型肝炎病毒的HBsAg,内部含有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一个1.9kb的RNA (HDV-RNA),即为HDV基因组。HDV基因组是一个共价闭合环状单链RNA,是目前动物病毒中的第一个共价闭合环状RNA结构。RNA序列的明显特点是鸟嘌呤核苷酸(G)和胞嘧啶核苷酸(C)含量高,两者可达60%,容易通过G-C发生分子内互补,折叠成不分支的双股杆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Goldfield首先报道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经血传播的传染病学学术会议上,将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正式命名为丙型肝炎。 1989年美国加洲Chiron公司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克隆,并建立了抗-HCV实验室检测方法。我国出现丙型肝炎广泛传播与流行,是由孙永德报道的。1985年11月河北省固安县出现献血员染患丙型肝炎的情况,正式证实了本病的存在经血传播。1990年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应用于HCVRNA检测以来,对 HCV感染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快速而敏感的手段。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入到新的领域,为HCV感染及传播的判定,提供了一项重要指标。 1 传染源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携带HCV的献血人员的传染源作用尤其  相似文献   

10.
一、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毒携带含。灵长类动物、猩猩、长臂猿虽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一)病人人感染HBV后,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和感染病毒量的不同,可呈现复杂多样的临床现象,有亚临床型(无症状感染)、HBsAg携带者、急性肝炎(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肝炎(分慢性活动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型肝炎(急性肝坏死和亚急性肝坏死)。一般  相似文献   

1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  相似文献   

13.
14.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病程呈自限性而无慢性感染或其他续发病症现象。其主要感染对象儿童中多为轻型,且常呈隐性感染,而在大年龄病人中该病病变较重,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甲肝是全世界范围的传染病,但各国流行情况不同,其流行情况与社会经济、卫生水平和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和北欧等国家,HAV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低,且呈逐渐减少趋势。而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内,HAV的感染率和甲肝的发病率高,而且常常发生甲肝的暴发流行。在这些国家中,儿童时期即有很高的HAV感染率和甲肝发病率。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肝的发病率是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约占40%~50%,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1 传染源 甲肝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猩猩和狨猴虽可自然感染,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是有限的。甲肝病人无持续带病毒者。 (1)HAV感染者 急性期病人:①急性黄疸型病人:当人感染 HAV后3~4周,大便和血液就开始有传染性,并持续约3周左右,相当于黄疸出现前2周及黄疸出现后1周,实验发现,在潜伏期的第25天粪便即有传染性,黄疸出现8天以后不再有传染性。在黄疸出现  相似文献   

15.
16.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三届小儿病毒性肝炎会议于1989年5月3~7日在苏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有关专家及日本学者,大会共收到论文282篇,大会交流的共23篇,与会学者交流了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小儿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最新进展,现对大会的情况作一概括介绍:(一)甲型病毒性肝炎1988年春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期间,小儿也未能幸免,小儿的发病率占同期成人患者的8%~9%,其特点是临床症状较重,但并发症不及成人多。对小儿甲  相似文献   

17.
戊型肝炎(Hepatitis E, HE)既往称流行性或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ReyesG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本病毒的基因克隆,并将由这种病毒所致的肝炎命名为戊型肝炎。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常引起暴发或流行,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类似于甲型肝炎。 1 传染源 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的病人是戊型肝炎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省各型肝炎的感染状况,为制定肝炎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等比例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在全省选择13个市县,39个村(或市居委会),对1890个家庭的5898名成员进行调查和采取血样,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标志。结果:全省甲、乙、丙、丁、戊肝的感染率分别为898%、642%、50%、12%、86%。结论:我省各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分布各有规律,依此提出了河南省病毒肝炎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地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甲、乙型和其他型肝炎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没有季节聚集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农民、学生发病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78.12%。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13:1,各年度男女发病无差异。结论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普种和加强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可参考的标准.方法 利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上饶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11年共统计病毒性肝炎49 078例,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主要为农民,其次为家务待业、学生.结论 病毒性肝炎是影响当地群众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苗接种、大力宣传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