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都进行控制血压、脑水肿、血糖;拜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口服及使用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显著改善进展型脑梗死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和14d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7d后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低分子肝素钙、依达拉奉,对照组给胞二磷胆碱,两组均在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基础上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4.
宋智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77-7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l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6.62%、90.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27%、69.01%(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具有效果好、神经功能改善明显等优点,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唐珂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64-365
目的研究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依达拉奉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有效率、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1.7%,其中有1例出现轻度牙龈出血;对照组有效率为75.5%,2例出现皮肤青紫现象,此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二者凝血功能方面凝血时间均较之前延长,且纤维蛋白酶减少,但两组无显著差异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二者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相比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急性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更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发病72h内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疏血通+胞二磷胆碱,连用14d;抗凝组:低分子肝素钙,连用7d;治疗组:依达拉奉(连用14d)+低分子肝素钙(连用7d)。观察治疗后28d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抗凝组(P〈0.05),抗凝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抗凝组相比,治疗组NO含量降低。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与抑制NO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芳 《北方药学》2016,(4):170-17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并确诊的6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用药治疗,分析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取得疗效,尤其是对心源性卒中所致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1.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周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较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起病在72h内的5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第1天10BU,第2、3天各5BU静脉滴注,同时用低分子肝素钠2500单位.2次/d腹部皮下注射,连续7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前后检测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并对治疗前、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1例而对照组7例发生进展性脑梗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TT、PT、APTT轻度延长,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巴曲酶联合分子肝素钠治疗能降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有利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经头颅CT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服用阿司匹林0.1g,一天一次,观察组服用阿司匹林0.1g加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每12h注射1次,治疗10d。观察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服药前后PT、FIB及PLT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PTT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对脑梗死患者APTT有影响,但对其他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起病在72h内的5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第1天10BU,第2、3天各5BU静脉滴注,同时用低分子肝素钠2500单位。2次/d腹部皮下注射,连续7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前后检测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并对治疗前、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1例而对照组7例发生进展性脑梗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TT、PT、APTT轻度延长,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巴曲酶联合分子肝素钠治疗能降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有利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与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康美医院收治的9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B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APTT、PT、TT短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T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比较治疗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4.55±11.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7±1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2.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18%(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进展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应用NIHSS量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依达拉奉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就诊的8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两组治疗7d后比较疗效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T和APTT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钙,并且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2例,观察联合治疗的疗效及神经缺损评分情况,并与常规治疗做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9%(23/32),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在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82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各41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后14d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第7d、第14d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14d后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总有效率68.2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4d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依达拉奉治疗,并以45例随机对照。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7、21d病情程度(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的变化,记录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LT计数、PT、TT、APTT、FIB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治疗后,两组的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观察组的PT、TT、APTT较对照组延长,FIB及D-二聚体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为(327.4±78.2)ml,对照组为(274.6±86.7)ml,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王玉兰  朱国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45-354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发病72 h内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组和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各30例,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d、14 d两组NIH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87、11.756,均P<0.01),治疗后14d,两组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6,P<0.01).治疗后14 d,治疗组显效率63.3%、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46.7%(x2=13.695、5.769,均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76±1.35)分低于对照组的(14.73±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FIB、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3.45±1.01)s、(28.01±1.72)s、(2.43±0.21)g/l、(0.31±0.07)mg/l,优于对照组的(12.39±1.02)s、(25.73±1.89)s、(2.80±0.42)g/L、(0.37±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康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