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主要累及左心室,左心室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前壁心肌梗死及下壁心肌梗死。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右室心肌梗死(右室梗死)常与下壁心肌梗死同时出现,很少单独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易导致右心衰竭和血流动力学异常,临床表现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上对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治疗与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的治疗不同,护士及早发现右室梗死先兆,掌握病情观察要点,可为病人的抢救赢得时机,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过临床治疗,好转3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5.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需根据心电图检查及时作出病情判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治疗措施,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荣贵 《中医药研究》2009,(12):1477-1478
目的探讨右心室心肌梗死(右室梗死)的无创诊断准确性及无创监测、大量快速补液及参脉注射液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本组57例右室梗死患者均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为主及超声心动图确诊,除溶栓等综合处理外,据颈静脉有无怒张、肺部有无啰音,心率是否增快,血压是否回升等无创监测手段进行大量快速补液和参脉注射液治疗,部分患者应用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抢救治疗成功53例(92.98%),死亡4例(7.02%)。结论右室梗死患者行无创检查诊断、监测,在综合处理基础上给予大量快速补液及参脉注射液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RVI)临床上常与左室下壁、后壁梗死同时存在 ,多见右心衰 ,并发低血压和休克者较多。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率 ,笔者收集 1990~ 2 0 0 1年 16例患者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中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5 3~ 75岁 ,平均 6 6 .5岁。 9例为急性下壁合并右室梗死 ,4例为急性后壁合并右室梗死 ,2例为单纯右室梗死 ,1例为急性前间壁合并右室梗死。有右心功能不全体征者 12例 ,低血压 8例 ,心源性休克 2例。 16例均有血清心肌酶异常 ,并符合急性心梗演变过程。1.2 心电图表现 …  相似文献   

5.
观察发病12小时内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18例,结果表明:单纯AIMI者(64例)下壁导联ST段抬高与胸前导联ST段压低相关良好。同时合并右室梗死(16例)可使胸前导联ST段抬高。同时合并侧后壁梗死(38例)可使胸前导联ST段进一步压低,同时合并右室梗死或侧后壁梗死者,可使下壁导联ST段抬高与前壁导联ST段下降的相关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通常指右室与左室下壁梗死并存的一种双心室梗死形式,约占下壁梗死的30%-50%。为了提高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认识,我们对本院2005年4月-2007年11月收治的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性分析44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心前区疼痛、心悸、颈静脉怒张、右心功能不全、下肢浮肿和心源性休克等,均合并左心室梗死,血清CK同功酶和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加右室及正后壁心电图见V_3R~V_6R不同程度改变,ST段上抬≥1mm,出现异常Q波或QS波;治疗应重视扩容升血压,积极溶栓,慎用血管扩张剂。临床医师应重视提高右室心梗的诊断水平,掌握右室心梗的临床表现、常见合并症、心电图辅助检查结果,努力做到正确诊断,早期治疗,尽可能降低右室心梗的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急性右室梗死常为左心室梗死延伸至右室所致 [1] ,但因心电图常规导联缺乏特征性表现 ,如果医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 ,则易造成漏诊 ,影响预后 ,甚者增加病死率。近年来 ,笔者在心电工作中 ,发现首诊心电图漏诊右室梗死 6例。为了提高对右心室梗死的认识 ,并探讨漏诊原因及防范对策 ,现就其心电变化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4 6~ 74岁 ,伴胸闷、气促、不明原因不适、腹痛、左肩痛、出冷汗者 4例 ;伴低血压、颈静脉怒张、Kussmall征阳性 3例 ,既往有糖尿病史者 2例 ,有肺部慢性疾患者 1例 ,心电图记录示前间壁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患者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诊断标准合并低血压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用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对照组(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比较两组使用多巴胺持续时间及最大使用浓度,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使用生脉注射液可缩短多巴胺的维持时间并使多巴胺的最大使用浓度减低,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率高。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患者出现低血压并发症时配合使用生脉注射液是有益的,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8例的病历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或称老年组);以同期住院年龄<60岁AMI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发病诱因、症状表现、梗死部位及预后。结果:老年组劳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率为19.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老年组患者典型心肌梗死胸痛22例,占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无胸痛表现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肌梗死主要位于前壁、侧壁和下壁,但无显著差异;老年组死亡率高达24.3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将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作为老年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以早期发现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 1996年 7月至 2 0 0 1年 1月 ,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右室心肌梗死 4 3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4 3例 ,为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 2 8例 ,女 15例 ,年龄 4 0~ 76岁。右室心肌梗死并发下壁梗塞者 2 8例 ,并发下壁加后壁梗塞者 7例 ,并发前壁梗塞 8例。均有不同程度持续性胸痛 ,伴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 ,肢体温冷等症状 ,舌苔暗紫 ,脉沉细弱。心电图除伴发的下壁、后壁、前壁有ST段抬高 ,弓背向上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改变外 ,2 9例有V4R加上 1个或 1个以上其他右胸导联ST段抬高≥ 0 1mv ,均在 2 4小时以内记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70例。按照随机设计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静脉输注,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5.6%,对照组为26.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19.4%,对照组为38.2%;治疗组病死率8.3%,对照组为20.6%。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配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危重急症 ,现将我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2 6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中 ,男 2 2例 ,女 4例 ,年龄2 8~ 81岁 ,平均 6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0 .5~ 2 4小时。1.2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均有典型的胸痛、胸闷、憋气症状。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症状发病 2例 ,以上消化道症状发病 1例。心电图均有明显的 AMI表现。梗死部位 :前壁 9例 ,广泛前壁 3例 ,前间壁 6例 ,前间壁 下壁 3例 ,单纯下壁 4例 ,心内膜下 1例。合并心律失常19例 ,其中频发性室性早搏 9例 ,室速 2例 ,室颤 2…  相似文献   

14.
目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及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参附注射液配合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30例.结果 30例经治疗后,溶栓成功28例,失败2例.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提高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的溶栓成功率,并纠正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休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4年1月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1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收住院,均符合2001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修订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指南与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42~71岁,平均56.6岁;前壁梗死24例,下壁梗死33例,心内膜下梗死4例;溶栓39例,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方法为主。选择2004年前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47~73岁,平均57.8岁,前壁梗死21例,下壁梗死34例,心内膜下梗死3例;溶栓33例,治疗以西医为主。2组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210例AMI患者行PCI治疗的病史资料。结果 135例(64.3%)患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前壁梗死较下后壁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较多,但无统计学意义;下后壁梗死较前壁梗死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P〈0.01)。6 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 h~12 h开通者(P〈0.01),且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较多见。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在直接PCI术中发生率较高;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再灌注的时间影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AMI (急性心肌梗死 )合并泵衰竭已成为目前AMI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尤其心源性休克者药物治疗的生存率仅为 1 0 %。迅速开通IRA (冠状动脉 ) ,实现有效的早期再灌注 ,是改善预后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将 2 8例急性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行直接PTCA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首次AMI住院患者 ,梗死部位均为前壁或广泛前壁 ,同时合并泵衰竭。其中男 1 2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 6 5 2± 1 4岁 ) ;发病至入院时间 1 5~ 6 2h …  相似文献   

18.
我院 1995~ 1999年收治右室心肌梗死 (RVI) 2 4例 ,笔者采用经静脉扩容、经肺动脉内扩容及体外反搏等综合疗法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4 5~ 76岁 ,平均 6 1岁。有高血压病 10例 ,冠心病 11例。均无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病、心瓣膜病和慢性肺部疾患。1.2 临床表现 :2 4例中急性下壁心梗并 RVI16例 ,急性下后壁心梗并 RVI 7例 ,急性前间壁心梗并 RVI 1例。 2 4例均有不同程度低血压 ,意识障碍 4例 ,紫绀 12例 ,颈静脉怒张 18例 ,肺无罗音 15例 ,肝脾肿大 6例 ,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探讨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以及阻滞的程度与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病例中,I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占35%;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9例,占21%;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占9%;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占7%;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占26%。单纯下壁(或合并右室)心梗,I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的频率高于下壁合并正后壁(或合并右室)心梗,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则反之。结论:I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其次为Ⅲ度房宣传导阻滞;梗死的范围越大,阻滞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师静璐 《河北中医》2001,23(9):708-709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壁心肌梗死血压、心率及尿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下壁、右室壁心肌梗死患者5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压及过缓型心律失常,在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尿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急性下壁、右室壁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及过缓型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