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长效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者分为2组:长效胰岛素组(地特胰岛素,简称地特组)和中效胰岛素组(诺和灵N,简称诺和组),每组各28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地特组每天22:00注射地特胰岛素1次;诺和组每天22:00注射诺和灵N1次。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地特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诺和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e)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地特组的下降幅度稍高于诺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诺和组[17.9%(5/28)vs 46.4%(13/28),X^2=5.7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地特胰岛素或加用每日1次诺和灵N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与诺和灵N相比,地特胰岛素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最小剂量。方法用CGMS血糖监测系统,找到血糖波动的最大幅度,明确口服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后血糖的高峰时间。通过口服不同剂量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确定未见血糖明显升高的最大剂量。结果口服10.0g葡萄糖、30.0g果糖、10.0g麦芽糖后升高血糖的高峰时间为60min。(F=20.414、33.559、6.184,P〈0.05)。通过比较口服不同剂量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血糖值的变化,证实口服葡萄糖2.0g,果糖11.5g,麦芽糖1.0g后血糖在60min无明显升高。结论果糖具有甜味浓,口感好,不升高血糖的优势,较易适合糖尿病人的应用。而麦芽糖在三者中,最不适易糖尿病人食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产生长期控制的特点。方法对空腹血糖>11.1mmol/L的1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4w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果糖胺及胰岛素水平的情况。结果空腹血糖从(13.9±0.9)mmol/L降至(6.8±0.6)mmol/L,且这种改善能够维持1年,在1年内7例患者单用饮食控制及运动可以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11例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使用降糖药组患者其特点是在治疗中需要较少胰岛素即可达到正常血糖水平。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成功为今后的良好血糖控制奠定基础,胰岛素治疗达到正常血糖的胰岛素使用量可以预测哪些患者单用饮食控制就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胰岛素初始治疗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两种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联合组和预混组,观察比较。结果联合组中少有夜间低血糖,更多HbA_1C≤6.5%,空腹血糖达标率高,体重增加和日胰岛素用量均较预混组低。结论初始胰岛素治疗,1次/d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老年非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老年非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炎症反应的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科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非糖尿病老年患者(〉6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前期共24例未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自术后将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将后期36例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从麻醉开始起即用胰岛素泵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0例非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被纳入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诊断及合并疾病、手术方法及体外循环时问等手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术后白细胞计数[(12.6±2.8)×10^9/LVS(18.8±3.1)×10^9/L],呼吸道感染(6/36VS10/24)及切口感染率(2/36VS6/24)、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36VS6/24)等指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2.2±3.7)dVS(15.6±5.4)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老年非糖尿病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糖代谢正常的健康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差异,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两种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T2DM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的差异,进一步探讨CSII优于MSII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初诊为T2DM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II组和MSII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为期14d的CSII和MSII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清蛋白(GA)、空腹胰岛素(FIN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rGSH)、丙二醛(MDA),并与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CSII组、MSII组FPG、2 h PG、GA、HOM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DA明显高于对照组[FPG:(13.81±3.14)、(13.58±2.10)mmol/L比(5.21±0.42) mmol/L;2 hPG:(21.72±4.43)、(22.07±3.86) mmol/L比(6.19±0.47) mmol/L;GA:(28.74±4.40)、(28.83±5.01) mmol/L比(13.24±1.26) mmol/L; HOMA-IR:0.45±0.13、0.43±0.12比0.20±0.15;MDA:(4.37±1.13)、(4.44±1.07)mmol/L比(2.37±0.58)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SOD、rGSH明显低于对照组[HOMA-β:0.98±0.17、0.96±0.12比1.91±0.19;SOD:(29.63±9.29)、(28.07±9.62) mU/L比(41.00±12.89)mU/L; rGSH:(157.03±46.58)、(165.23±45.66) ng/L比(212.00±61.6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CSII组各项指标与MSI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治疗后FPG、HOMA-β、SOD、M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SII组治疗后FPG、MDA明显高于对照组,HOMA-β、SO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CSII组治疗后FPG、2 h PG、GA、MDA明显低于MSII组,HOMA-β明显高于M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OMA-β与FPG(r=-0.919,P<0.01)、2 h PG(r=-0.904,P<0.01)、GA(r=-0.830,P<0.01)及MDA(r=-0.653,P<0.01)呈负相关,与SOD(r=0.454,P< 0.01)及rGSH(r=0.394,P<0.01)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T2DM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对于初诊T2DM患者,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都可以使血糖、氧化应激水平明显下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CSII比MSII能更有效降低血糖、脂质过氧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组(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物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胰岛素泵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改为胰岛素(优泌林预混70/30)皮下注射,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糖脂代谢情况及胰岛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甘油三酯(T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A1C、HOMA-IR下降、胰岛素(INS)、HOMAβ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缓解率45%,对照组缓解率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能更早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并能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键所在,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研究发现,持续高血糖状态可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并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在疾病早期这种损害是可逆的。因此,早期快速地控制血糖,不仅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更能有效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本研究中我们对初诊的T2DM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方案控制血糖,观察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了解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并比较胰岛素与其类似物的强化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对其肝肾功能、空腹、餐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诺和灵R笔芯注射液或诺和锐笔芯注射液,均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方法进行强化降糖治疗,使血糖在3~7d内达标后继续治疗2周。复查上述各项指标,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情况,比较诺和灵R与诺和锐的强化治疗作用。结果 应用胰岛素泵的方式进行强化降糖治疗后,诺和灵R组、诺和锐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诺和锐组的平均用量少于诺和灵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可使患者胰岛功能获得改善。同等剂量的诺和锐较诺和灵R具有更好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恢复胰岛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实验前测患者空腹和葡萄糖负荷后0.5h及2h胰岛素分泌水平,经过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再进行空腹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测定。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葡萄糖负荷后0.5h胰岛素释放量增加明显,空腹及2h胰岛素分泌量有所下降。结论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 对64例初发T2DM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和治疗达标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FFA.结果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达标后T2DM患者FPG、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F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9.68±2.02)mmol/L、(12.77±1.35)mmol/L、(4.26±1.07) mmol/L、(1.52±0.58)mmol/L、(2.50±0 75)mmol/L、(435 84±190.94)μmol/L、0.51±0.62,均较治疗前的(14.66±3.50)mmol/L、(17.43±4.89)mmol/L、(5.03±0.94)mmol/L、(2.05±1.42)mmol/L、(2.91±0.78)mmol/L、(586.68±229.45)μmol/L、0.65±0.89显著下降(P<0.05),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为2.70±0.83,较治疗前的1.74±1.04显著升高(P<0.05),并且HOMA-β的升高、HOMA-IR的下降与FFA的下降呈正相关.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初发T2DM患者的血清FFA水平,有利于胰岛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ransient intensive insulin treatment on the serum free fatty acid (FFA)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Methods Sixty-four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nsient intensive insulin.The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2 hours post-prandial glucose (2hPG),lipid,fastin insulin (FINS),and serum FFA was examined h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levels of FPG,2hPG,total cholesterol (TC),triglycerides (TG),low density lipoproteins cholesterol (LDL-C),FFA and HOMA-IR after treatment were (9.68 ± 2.02) mmol/L,(12.77 ± 1.35) mmol/L,(4.26 ± 1.07) mmol/L,(1.52 ± 0.58) mmol/L,(2.50 ±0.75) mmol/L,(435.84 ± 190.94) μmol/L,0.51 ± 0.62,and they de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14.66 ± 3.50) mmol/L,(17.43 ±4.89) mmol/L,(5.03 ±0.94) mmol/L,(2.05 ± 1.42) mmol/L,(2.91 ±0.78) mmol/L,(586.68 ±229.45)μmol/L,0.65 ± 0.89](P<0.05).The level of HOMA-β increased obviously (2.70 ± 0.83 vs.1.74 ± 1.04)(P<0.05).The increase of HOMA-β and the decrease of HOMA-I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FFA.Conclusion The transient intensive insulin treatment can evidently decrease the level of FFA that can improve beta-cell function and relieve insulin resistance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诊断的超重,月巴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赖脯胰岛素50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新诊断的超重/肥胖T2DM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予以赖脯胰岛素5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以重组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治疗,收集疗效及安全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餐前、睡前、凌晨3:00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日用量及费用分别为(0.6±0.1)U&g、(15.8±2.1)元/d,低于对照组的(0.8±0.1)U/kg、(21.3±2.6)元/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脯胰岛素5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为新诊断的超重/肥胖T2DM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强化治疗方案,且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 选取初诊T2DM患者40例(T2DM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培养7 d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采用半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活性氧活力(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外周血EPCs减少[(46±3)个比(23±4)个](P<0.01),ROS、MDA增高[分别为(1125±687)U/ml比(2088±765)U/ml、(4.58±3.03)μmol/L比(8.32±4.15)μmol/L](P<0.01),GSH、SOD减低[分别为(263 ±35)mg/L比(206±41)mg/L、(103±7)U/ml比(80±15)U/ml](P<0.05).EPCs与ROS、MDA呈负相关(r=-0.7352,P<0.01;r=-0.8454,P<0.01),与GSH、SOD呈正相关(r=0.5435,P<0.05;r=0.6437,P<0.05).经短期CSⅡ强化治疗后T2DM患者EPCs明显增加(P<0.05),ROS、MDA明显降低(P<0.05),GSH、SOD明显增加(P<0.05).结论 短期CSⅡ强化治疗可明显减轻T2DM患者体内氧化应激,促进EPCs数量的恢复,进而防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37例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对照组用赖脯胰岛素三餐前及甘精胰岛素晚上睡前常规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根据病情合适的糖尿病饮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2±1.2)mmo1/L,餐后2h血糖为(9.4±1.2) mmol/L,睡前血糖为(9.4±1.3) mmol/L,对照组分别为(8.5±3.0)、(10.0±2.4)、(10.2±2.4)mmol/L,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5.4±2.5)d,胰岛素用量为(43±9)U/d,而对照组分别为(12.8±3.8)d、(55±10)U/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低血糖发生.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更利于此类患者血糖控制及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两周后血糖等诸参数的比较.方法:将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25例,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DI)组2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总用量、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达到良好控制,但CSI组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MDI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的特点,并且优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3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为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仅给予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B组给予CSII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C组给予CSII联合西格列汀。收集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糖达标时间、住院天数、低血糖发生次数及成本,比较3种方案的成本-效果。结果 各组患者经治疗后FPG、2hPG均下降(均P<0.01),3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天数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B、C组有效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9.37、134.29、135.66。以A组为对照,B组和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5.52、53.85。敏感性分析支持基础分析结果。结论 CSII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案;对于低血糖发生危险性高的患者,可选CSII联合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34例)、胰岛素组(34例)和二甲双胍组(34例)。三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16周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经治疗8周和16周时HbAlc、FPG和2h-PG均降低(P<0.05或0.01),并且艾塞那肽组及胰岛素组血糖下降与二甲双胍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三种药物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均能控制良好,艾塞那肽注射液及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优于二甲双胍,艾塞那肽注射液及二甲双胍减重效果优于胰岛素。 相似文献
18.
门冬胰岛素应用于胰岛素泵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与可溶性人胰岛素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中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以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173例)和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172例)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II强化治疗,监测1d 9次末梢血糖(三餐前后、22:00、0:00和3:00),比较两组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门冬胰岛素组较人胰岛素组对空腹和早、晚餐后血糖控制更好,餐后血糖波动更小,达标时间较短[分别为(4.40±2.16)、(5.68±2.29)d](P<0.05),且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在CSII强化治疗中,门冬胰岛素可更快、更有效降低血糖,尤其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和减少整体的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水平,分析血清SHBG 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初步探讨SHBG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进行空腹血清SHBG水平的检测.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病例组血清SHBG(22.6±9.7)mmol/L,较对照组的(43.1±11.9)mmol/L明显减低(P<0.05);SHBG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HbA1c、lgHOMA-IR呈负相关(r=-0.351、-0.361、-0.426、-0.645、-0.483,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453,P<0.01).以SHBG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HbA1c(β=-0.614,P=0.000)、lgHOMA-IR(β=-0.473,P=0.01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234,P=0.048)进入方程.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HBG水平减低,HOMA-IR和HbA1c是影响SHBG的关键指标,提示SHBG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 (SHBG) in diabetes mellitus by detecting the level of serum SHBG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SHBG and insulin resistance.Methods SHBG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30 normal controls (control group) and 60 newly diagnosed T2DM patients(T2DM group).HOMA-IR was calculated.Results The levels of serum SHBG in T2D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22.6 ±9.7)mmol/L vs.43.1 ±11.9) mmol/L,P <0.05]; SHBG level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riglyceride(TG),low density h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fasting insulin(FINS),hemoglobintHbA1c) and lgHOMA-IR (r =-0.351,-0.361,-0.426,-0.645,-0.483,P <0.05),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r =0.453,P <0.01).When SHBG was analyzed as a dependent variable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HbA1c (β =-0.614,P =0.000),lgHOMA-IR (β =-0.473,P = 0.014) and HDL-C (β = 0.234,P= 0.048) were into the equation.Conclusions Patients who have diagnosed T2DM show low level of serum SHBG.HOMA-IR and HbA1c are key indicators of SHBG,suggesting that SHBG may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T2D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