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博  朱俊访  周伟明  聂阳 《中药材》2018,(2):411-414
目的: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硅胶表面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以硅胶为载体并对其表面改性,延胡索乙素为模板分子,用表面接枝共聚印迹法制备硅胶表面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所用功能单体和溶剂进行筛选;借助红外、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和评价,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试验确定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腈为溶剂,硅胶表面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延胡索乙素平衡吸附量可达0.6mmol/g。结论:延胡索乙素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延胡索乙素具有良好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吕俊杰  薛燕斌  乔华  姚杰  孙体健 《中草药》2018,49(21):5093-5099
目的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硅胶表面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方法采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硅胶进行改性,并以改性硅胶为载体,高良姜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利用表面接枝聚合法合成高良姜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表征,静态吸附及竞争性吸附研究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最佳制备条件为高良姜素与MAA的物质的量比为1∶4,MAA与MBA的物质的量比为1∶7,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印迹聚合物成功接枝到硅胶表面上并出现了对高良姜素分子产生选择性识别的孔穴和位点。吸附实验表明,该MIP对高良姜素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性和较好的亲和性,相对于对照物灯盏花素和木犀草素,MIP对高良姜素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11.2和5.3。结论 MIP对高良姜素识别性好、选择性强,为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评价其性能。方法:以黄芩苷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乙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用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分别对聚合物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用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及选择性试验考察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吸附性。结果:使用沉淀聚合法得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形态均匀,粒径分布较好,并且对黄芩苷具有较高的吸附量、较快的吸附速率和高度的选择性。结论: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为从黄芩中高效分离活性成分黄芩苷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廖辉  金晨  何玉琴  黄斌  赵艳红  周彩虹  张凌 《中草药》2017,48(8):1537-1543
目的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方法以槲皮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分别在无水乙醇和四氢呋喃为致孔剂的作用下,采用沉淀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制备槲皮素MIPs;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选择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间的最佳配比;通过扫描电镜(SEM)考察了MIPs的微观结构。采用平衡和等温吸附实验对2种方法制备的MIPs的吸附平衡时间和最大吸附量进行考察,并对特异性吸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沉淀聚合法制备的槲皮素MIPs具有均匀规则的球状结构,在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中发现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和较大的吸附量,在芦丁和槲皮素的选择性吸附过程中聚合物对槲皮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结论沉淀聚合法制备的MIPs以吸附量大、选择性强,为中药黄酮类复杂化学成分的分离、富集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为其他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蒋旭红  吴嫦秋  刘展眉 《中草药》2013,44(15):2055-2058
目的 制备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模板分子与交联剂的配比、反应时间、溶剂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形貌、产率以及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茶碱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微球,采用静态吸附、扫描电镜(SEM)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 当模板分子与交联剂配比为1∶16、反应时间为24 h、乙腈为溶剂时,所制得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形貌和吸附性能较好,对茶碱与咖啡碱的选择性分离因子α为1.74.结论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茶碱分子有特异性吸附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朱俊访  李博 《中草药》2016,47(1):72-75
目的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左旋延胡索乙素(L-THP)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并进行固相萃取应用研究。方法以L-TH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制备左旋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聚合物(L-THP-MIPs),并进行固相萃取实验优化萃取条件,考察L-THP-MIPs吸附的选择性和专一性。结果 L-THP-MIPs能特异性地吸附L-THP,而对L-THP的结构类似物延胡索甲素未表现出明显的吸附行为。结论L-THP-MIPs对L-THP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4)
目的制备并应用双藿苷A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以双藿苷A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再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填充固相萃取小柱,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HPLC法对萃取物进行检测,考察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及其选择性。结果聚合物对双藿苷A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动态最大吸附量为2.5 mg/g。将其作为固相萃取填充物用于分离富集该成分时,其含有量由10.7%提高到59.6%。结论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双藿苷A的识别性分离纯化,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黄芩苷不同亲和力和选择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评价。方法以黄芩苷(Baicalin,BA)为模板分子,分别通过沉淀聚合、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聚合和介孔分子筛表面聚合法合成不同的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透射电镜对印迹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方法合成的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结果不同结构的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成功且介孔分子筛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黄芩苷具有最强的吸附能力。结论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为从复杂样品中高效分离富集黄芩苷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建立一种制备异荭草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并将其用于中药淡竹叶中异荭草苷的分离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异荭草苷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印迹聚合物,对聚合物表面形态进行表征,研究聚合物的吸附与分离性能。结果 制备所得印迹聚合物对异荭草苷具有吸附能力和一定的分离能力,最大吸附量可达2.5 μmol·g-1结论 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淡竹叶中异荭草苷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制备缬沙坦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实验条件。方法:以缬沙坦(Valsartan)为模板分子,分别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A),2-乙烯基吡啶(2-VPY),4-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TRIM)为交联剂,以乙腈为溶剂进行聚合物的制备,通过结合能力实验考察不同条件制备的聚合物对缬沙坦的印迹效率。结果:以2-乙烯基吡啶(2-VPY)为功能单体、以乙腈为溶剂、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制备所得到的聚合物对缬沙坦有较好的结合性能。结论:采用优选出的条件所制备的缬沙坦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缬沙坦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2,3,4,6-五-O-没食子酰葡萄糖,PGG)是桂枝茯苓胶囊中的一个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与药理学活性,但其传统的分离纯化工艺较复杂,效率低,溶剂用量大,污染环境,而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识别技术,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对目标分子的分离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克服以上传统分离技术的缺点。该研究以PGG为模板,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PGG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以该聚合物为填料自制色谱柱,从桂枝茯苓胶囊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制备PGG,经HPLC检测质量分数达90.2%。该方法可用于从桂枝茯苓胶囊复方中快速大量制备PGG,有利于减少中药复方分离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环境友好,且操作简便,为中药及复方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介孔分子筛MCM-41为基质,黄芩苷(B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乙醇为溶剂,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引发下进行热聚合,合成一种具有选择性识别黄芩苷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对印迹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的黄芩苷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仍然保留了MCM-41的介孔结构,并且对黄芩苷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为从天然药物黄芩中高效分离富集黄芩苷提供一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周俊  饶跃峰  吴葆华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7):1330-1333
 目的 建立一种采用分子烙印技术识别分离甲磺酸伊马替尼及其类似物的方法方法 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制备分子烙印聚合物,采用固相萃取等方法,以平衡吸附量为指标对其分子识别能力进行考察。结果 分子烙印聚合物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分子烙印聚合物可以用于从天然产物识别分离甲磺酸伊马替尼类似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分子烙印聚合物(MIP)作为固相萃取的吸附剂,研究其分子识别性能。方法采用分子烙印技术制备了美托洛尔分子烙印固相萃取柱,并与空白聚合物柱对照,探讨了其在非平衡吸附条件下的最大负载量,确定了上样、淋洗和洗脱的最佳萃取模型。结果美托洛尔的分子烙印固相萃取柱对原模板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识别能力,而空白聚合物却不具有这样的特性。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上,美托洛尔与其结构相似的卡维地洛和普萘洛尔在柱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结论MIP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为解决药物的纯化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从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中定向分离制备去氢土莫酸的方法。方法以去氢土莫酸为分子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去氢土莫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以此聚合物为填料,从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中一步分离制备得到去氢土莫酸,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经Scatchard分析,去氢土莫酸分子印迹聚合物最大表观结合位点数(Qmax)为9.10 mg/g。经HPLC检测去氢土莫酸质量分数为90.7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从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中靶向分离制备去氢土莫酸,有利于减少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操作简单,为其高效分离纯化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子烙印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分子识别能力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抗胆碱能药物盐酸新托品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乙腈中合成MIP,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考察MIP对乙腈溶液中的模板分子和结构类似物盐酸苯环壬酯、盐酸戊乙奎醚及结构有一定差异的化合物樟柳碱和氯苯那敏的固相吸附行为。结果MIP的分子识别能力与其合成条件和实验条件密切相关。结论MIP对待测物的非特异性吸附主要由氢键作用引起;MIP的特异性识别过程中,识别位点与待测物的空间结构匹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蕾  余倩倩  黄小清  殷钲皓  韩泳平 《中草药》2019,50(5):1075-1081
目的研究银杏酸吸附分离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水杨酸为假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通过分子自组装印迹技术合成对银杏酸具有高吸附性的印迹聚合物,运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聚合物的印迹机制,扫描电镜考察聚合物的结构表征,HPLC和紫外检测法监测聚合物对总银杏酸的吸附结合特性。结果加入模板分子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具备更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吸附性能,其中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以非共价键结合。在银杏外种皮提取液中MIP对银杏酸的吸附率达到95.9%;根据Scatchard分析聚合物,存在2种不同的结合位点,其中高亲和力结合位点饱和结合位点数(Q_(max1))=30 mg/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饱和结合位点数(Q_(max2))=80 mg/g。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为准二级动力学吸附。结论以水杨酸为模板制备MIP对银杏酸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在银杏酸的分离精制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制备了松香大分子骨架的竹节参皂苷IVa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研究其吸附性能,为开发选择性更高的竹节参皂苷IVa分离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脱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竹节参皂苷IVa分子印迹聚合物.使用红外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