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造影能够增强病灶血管二维及多普勒显像,并能利用相关统计软件对局部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能明显提高超声对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本文作者通过对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邓建群  李彬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01-10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510例卵巢肿瘤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分析,二维超声常规检查附件区肿物的大小,引入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并对肿块内部的血管进行多点采样,进行彩色多普勒评分并获得最小阻力指数(CDUS+RI)。结果:卵巢良恶性肿瘤二维超声的形态学表现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腹水的检出率为53%,良性肿瘤腹水的检出率为2%,良恶性肿瘤的CDUS和RI均值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利用二维超声形态等特点和彩色多普勒探测肿瘤内部血流RI值,可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局灶病变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肝脏局灶病变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常规超声诊断、超声造影诊断及病理 组织学检查,将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 “ 金标准 ”,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的诊断结果。结果:穿刺活检检 出病灶良性 31 个,恶性 67 个,共检出 98 个病灶,超声造影的良性检出率 90.32 %(28/31)、恶性检出率 98.51 % (66/67)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 77.42 %(24/31)、92.54 %(62/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 检查方法的肝细胞癌、胆管癌、血管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硬化结节及肝脓肿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恶性病变的峰值强度高于良性病变,其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始增时间均短于良性病变,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病变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均可检出肝细胞癌、胆 管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硬化结节及肝脓肿等病变,但超声造影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方面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检查情况分为超声与CT联合检查组30例,单纯CT检查组25例,比较2组诊断准确率;同时回顾同时期入院的34例胆囊腺肌症患者超声诊断资料,比较胆囊癌及胆囊腺肌症超声检查的影像特征。结果超声与CT联合检查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CT检查组(P<0.05);胆囊癌患者组超声检查最大血流值、RI值均明显高于胆囊腺肌症患者组(P均<0.05)。结论在胆囊癌的诊断中加入超声检查能够显著提高术前确诊率,更好地鉴别胆囊癌以及胆囊腺肌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同类型的微创介入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其中46个病灶进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结果介入治疗前造影增强超声显示4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早期抱球状、弥漫或轻度增强;治疗后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有18个病灶有残存活性、21个病灶完全灭活、7个病灶与治疗前无变化,与最终诊断比较,灵敏度为89%(25/28),特异度为100%(18/18),总符合率为93%(43/46),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结果(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肿瘤内血流信号检测,有助于确定介入治疗范围,是评价微创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比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脓肿的诊断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肝脓肿患者的肝脏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基本情况,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情况,CDFI分布特征及有无占位效应等;超声造影记录分析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造影发现,动脉期大部分病灶显示区域较常规超声观察的范围增大;部分动脉期见一过性增强。[结论]常规超声较难将不典型的肝脓肿与血管瘤、恶性肿瘤等鉴别开来,而超声造影可显示组织及病灶的微循环,增加肝脏超声的观察项目。提示在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中,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术前经过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例中,超声诊断结果:浸润性导管癌27例,乳腺纤维腺瘤1例,乳腺腺体增生1例,巨纤维腺瘤合并钙化1例。超声联合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符合率为90%。结论:超声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灵敏、准确,以二维为基础,结合CDFI,再应用弹性成像判断病灶的硬度及对周边组织的浸润情况,可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2 cm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常规超声检查可疑肝细胞肝癌(HCC)的124例患者139个病灶,病变大小0.7~2 cm,分析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经超声造影初诊,最终经手术切除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病理诊断。结果 139个病灶,常规超声表现为极低~低回声45个,中~高回声62个,混合回声32个。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变84个,良性病变55个。病理确诊再生结节37个,肝细胞肝癌55个,不典型增生23个,血管瘤10个,炎性坏死6个,脂肪变性2个,胆管囊腺癌1个,肝腺瘤1个,透明细胞癌2个,神经内分泌大细胞癌2个。超声造影诊断≤2 cm肝脏恶性病变特异性为82.14%,敏感性为85.54%。结论≤2 cm肝内局灶性病变二维常规超声表现有多种重叠及交叉,定性诊断正确率较低。超声造影能实时连续动态观察肝脏良、恶性小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显著提高了超声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由于失去切除肿瘤的机会,故姑息性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措施。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胆道引流的姑息性手术方法,配合针灸治疗因胆管癌、胰头癌、肝门部肝癌、胆囊癌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造成的胆管梗阻,其快速减黄、恢复肝功能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均为住院病人,男7例,女5例;年龄42~71岁,平均52.8岁。治疗前均有明显黄疸,总胆红素146~377μmol/L,直接胆红素108~226μmol/L,术前经超声、CT或PTCC等检查诊断为胆道、胰头及肝占位性病变。均系术中探查后确认为不能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对特殊类型节育器异常的诊断优势。方法:对门诊节育器异常38例,常规行经阴式二维及三维扫查,获取三维图像,记录特殊类型节育器异常的类型及特征。结果:超声诊断节育器异常均用二维及三维检查38例,仅行二维扫查即可明确诊断的13例,行三维检查后获得诊断25例,三维超声检查对大部分类型的节育器异常能做出正确的结论。结论:对于节育器的异常三维超声提供了更多的观察切面,使得过去无法诊断或难以诊断的病例诊断成为可能。为临床提供了更准确更细致的诊断内容,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更高的手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超声造影成像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前后超声造影灌注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门部不同病变致胆管梗阻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的临床、MSCT表现,所有病例都进行了MS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40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中,15例肝门部胆管癌,2例肝门部原发性肝细胞癌,10例肝门部转移癌,8例胆管结石,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胆总管炎。27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者MSCT表现为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肝外胆管中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伴或不伴肿块的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肝外胆管壁局限不规则增厚;13例肝门部胆管良性梗阻者MSCT表现为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轻中度扩张,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肝外胆管远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削尖状狭窄,肝外胆管壁呈弥漫环形增厚。结论:引起肝门部胆管梗阻的疾病多种多样,MSCT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性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由Geict和Spielment在1932年首创使用.目前HRT已广泛应用于围绝经期妇女及绝经期妇女,以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和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减少骨质疏松、预防心血管疾病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寿命.由于许多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女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密切相关,目前对于HRT是否诱发妇科恶性肿瘤以及手术后的恶性肿瘤患者为改善症状能否应用HRT,已成争论的焦点.HRT的风险评价依然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肝胆外科手术当中如何运用。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纤维胆道镜在90例胆道手术当中的处理情况开展分析。结果:胆道术后的残留结石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对于胆道的良性与恶性狭窄诊断产生了更多的帮助。结论:肝胆外科手术中的胆道镜检查产生了诊断与治疗双重功效,能够很好地降低残石率之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颌下腺恶性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特征,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发。病灶最大径1.4~5.0 cm,平均为3.2 cm。本组7例病例6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1例T1WI中等稍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5例信号均匀,2例信号不均匀。3例伴有淋巴结肿大。结论:颌下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颌下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眭、恶性肿瘤56例。结果:良陛肿瘤40例,均为纤维腺瘤,恶性肿瘤16例中,其中单纯癌7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髓样癌2例,其他乳癌2例。乳腺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特点,良性组与恶性组肿瘤在各级血流显示例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在诊断乳腺肿瘤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木香导滞丸恢复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肠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应用木香导滞丸治疗,对照组41例单纯用番泻叶治疗,观察2例,患者临床证修变化及排气、排例时间。结果 临床证修变化比较,治疗组改善率84.4%,优于对照组53.6%(P〈0.01),2组排气、排例起效时间,治疗地对照组(P〈0.01)。结论 木香导滞丸能明显促进消化道恶生肿瘤术后肠功能恢复,有利于改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以其整体观、辨证施治等特点,具有减毒增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防止复发等作用,在治疗大肠癌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中医药在大肠癌治疗方面研究不断深入,总结研究现状,对进一步开展大肠癌中医药治疗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乳腺肿瘤的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用声诺维SonoVue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并分析造影灌注过程。结果:恶性组不均匀增强占86.4%(19/22),良性组不均匀性增强占15.2%(5/33),恶性组高增强占68.2%(15/22),良性组高增强占9.1%(3/33),恶性组以快进慢退为主(16/22),良性组以慢进快退为主(16/30),恶性组不均匀增强明显大于良性组,恶性组高增强明显大于良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