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降香为我国Ⅱ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降香黄檀的心材,资源稀缺,价格昂贵。东非黑黄檀与降香为同属植物,在非洲民间常用于治疗痢疾、腹泻、惊厥及支气管炎等疾病。目前,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学成分15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氧化、抗凝血活性、抗疟疾及抗HIV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收集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东非黑黄檀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发现其有6个黄酮类成分与降香的化学成分相同,部分药理活性也相同,这些为其作为降香的潜在替代药材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也为东非黑黄檀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降香为豆科黄檀属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现代化学及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合物,主要药理作用为防治心血管疾病。从传统提取分离鉴定和在线鉴别角度,对降香中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为降香药效作用的深入研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临床用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云实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通过系统文献调研,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归纳,并对该属植物的主要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云实属植物中含有单宁、萜类、黄酮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该属植物多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癌、抗疟疾等药理活性。结论:大量研究表明,云实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所以该属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较大的利用价值,本文为云实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紫茉莉属植物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紫茉莉属植物不但具有多种化学成分,而且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结论:紫茉莉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活性显著,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药用小芸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发现该属植物含有香豆素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且具有解热,抗病毒,抗癌等生理、药理活性。这对系统研究含有多种药用植物资源的小芸木属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是豆科胡芦巴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具有良好保健功效的药食两用植物。植物化学研究发现该植物种子、茎叶中不仅含有生物碱、皂苷、多糖、黄酮和酚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和多种微量元素。药理学研究表明胡芦巴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抑菌、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主要对胡芦巴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为胡芦巴的开发应用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菖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对菖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文献。结果 :菖蒲属植物包含7个品种和2个变种 ,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结论 :为今后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冬青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解军波  李萍 《中草药》2002,33(1):85-88
冬青属植物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心血管作用、降压、抗炎抗菌、降脂消肥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综述了近5年来冬青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9.
樊钰虎  刘江  王泽秀 《中草药》2011,42(9):1842-1851
海桐花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按结构类型主要有三萜及其苷、倍半萜、类胡萝卜素、甾醇等化合物。海桐花属植物的粗提物和单体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保肝等药理活性。系统总结了该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海桐花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岩白菜属植物在我国种质资源丰富,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该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糖苷类、甾体类、蒽醌类和有机酸类等;具有抗菌、抗炎、止咳、抗疟、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本文综述了岩白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以期为岩白菜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RAPD技术对中药降香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在分子水平上对降香药材进行鉴别的方法。方法:从降香药材中提取基因组DNA,运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其进行鉴别。结果:同一引物扩增不同地区的独活基因组DNA,产生相同的扩增条带,与易混淆品山油柑的扩增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对降香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刘心纯  李书渊 《中药材》1996,19(11):550-553
从文献查考、药材鉴别、理化分析和药理实验方面,将山油柑和降香黄檀作比较研究,二者相差很大,认为降香基原不能是山油柑。  相似文献   

13.
Song WF  Liao MJ  Luo SY 《中药材》2011,34(11):1725-1727
目的: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并对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SFE-CO2)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在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2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34.49%,含量最高的是橙花叔醇(14.95%)、2-丙烯酸3-(4-甲氧基)乙酯(14.53%)、胜红蓟色烯(1.33%)。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降香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30.62%,含量最高的是橙花叔醇(26.61%)、雪松醇(1.65%)。结论:超临界法较水蒸气法更加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降香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降香质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林励  徐鸿华 《中药材》1997,20(7):366-369
以水蒸汽蒸馏法、气-质联用法及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不同品种降香挥发油含量、油中主要成分含量及总黄酮含量作了比较研究。降香檀药材挥发油含量为3.61~3.79%,橙花叔醇占挥发油含量的45.23~69.13%,其药材总黄酮含量为2.51~5.82%。其余品种挥发油含量均<1.50%,总黄酮含量也与降香檀药材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东地产珍贵南药树种白木香、化州柚以及引种珍贵南药树种檀香、降香檀生产现状的实地考察和调研,我们认为四种珍贵南药近十年来得以飞速发展,其种植面积已分别达到数千乃至上万公顷,其重要原因是得益于生产关键技术问题初步解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针对目前白木香、降香檀、檀香刺激结香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化州柚繁殖障碍提出了应对对策,为科学、有效地开发广东珍稀濒危南药树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 在不同溶媒的作用下以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包合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花梨木挥发油含量为测定指标,分别对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和混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挥发性实验并通过DSC-TGA对包合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结果 在醋酸乙酯为溶媒的条件下,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包合率最高,包合率可达75.8%.在光、热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花梨木挥发油含量变化不大,而混合物中挥发油含量均明显下降.包合物热稳定性比混合物好,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结论 确定了醋酸乙酯为合适的溶媒,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其稳定性优于单纯花梨木挥发油.  相似文献   

17.
降香檀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毕和平  宋小平  韩长日  徐雄  张宏 《中药材》2004,27(10):733-735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了降香檀叶挥发油中21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7.71%,其主成分是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21.73%),n-棕榈酸(13.97%)和苯酚(6.69%).与降香(心材)挥发油组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法测定降香挥发油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降香挥发油中反式苦橙油醇的气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HP-5柱(320μm×30m,0.25μm);流动相高纯N2,流速2mL·min-1。结果:反式苦橙油醇在0.059-1.97m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97.5%,重复性RSD2.3%。结论:本法简便,准确且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该药材挥发油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降香水提物(DOA)和降香油(DOO)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30 mg/kg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普萘洛尔阳性对照组(30 mg/kg),降香水提物低剂量组(160 mg/kg)、降香水提物高剂量组(32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