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喉罩技术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30~60岁女性拟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分为3组(n=20)。K/P组:麻醉和麻醉维持只用丙泊酚和氯胺酮,术中保留自主呼吸。R。/P和R2/P组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插入喉罩,R1/P组用瑞芬太尼0.1~0.19ug/(kg·min)而R2/P组用瑞芬太尼0.2—0.3ug/(kg·min),均加丙泊酚维持麻醉,IPPV。观察项目为: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质量指标、苏醒质量指标和外科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评估。结果(1)K/P组术中MAP,HR高于R1/P组(P〈0.05)、R2/P组低于麻醉前基础值(P〈0.01);R2/P组MAP,HR低于R1/P组同时点值(P〈0.05)和基础值(P〈0.01);R1/P组血流动力学平稳,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质量指标评价K/P组差于其它2组(P〈0.01)。(3)K/P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长、苏醒质量差(P〈0.01);3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4)外科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K/P组低于其它2组。结论喉罩技术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具有麻醉质量高,苏醒超快完全和极高的外科医师满意度等优点,推荐瑞芬太尼的维持剂量为0.1—0.19ug/(kg·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胺酮-丙泊酚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腹部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300例需行腹部手术的1-6岁患儿,分为3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A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骶丛神经阻滞组(B组)、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组(C组),连续监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观察停药后患儿苏醒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术中呼吸暂停、低氧血症、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A组、B组术后苏醒迅速,并且术后烦躁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氯胺酮一丙泊酚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麻醉安全性高,是一种更加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加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治疗组采用丙泊酚(静安)加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7±5.3)min和(95±6.2)min,术中SpO2的值分别维持为97%~100%和98%~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清醒时间为(50±6.4)min,治疗组为(15±3.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麻醉后共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4.07%;治疗组麻醉后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时选用丙泊酚复合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比用氯胺酮复合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清醒更快,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该类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病人静脉注射氟马西尼对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苏醒和定向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60例行腔镜手术的病人按入院顺序分为氟马西尼组(F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病人均在芬太尼和丙泊酚TCI诱导后,使用丙泊酚TCI+瑞芬太尼持续泵人维持麻醉,以喉罩保持气道通畅,手术结束后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当TCI泵显示血浆浓度为2μg/kg时,F组静脉给氟马西尼0.5mg,C组给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随后进行两组病人唤醒,观察其睫毛反射消失、听觉反应(T1)、指令动作(T2)、拔喉罩(T3)及定向力恢复(T4)时间,以及相应时间点病人心率,平均动脉血压以及TCI泵所显示的丙?白酚血浆浓度(PCP)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的睫毛反射消失和拔喉罩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的听觉反应,指令动作,定向力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比C组短(P〈0.05);F组在T1时,心率及MAP明显低于C组(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在T1、T2、T4时,PCP明显高于C组(P〈0.05),而L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西尼能加快丙泊酚TCI麻醉后病人苏醒,并促进麻醉后病人定向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合适剂量及其安全性。方法按入室顺序随机将200例ASAI或Ⅱ级自愿接受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宫内妊娠患者均分为A、B、C、D4组(n=50),A、B、C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0、0.15、0.20mg/kg,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3min后4组均缓慢静脉注射1%丙泊酚。观察比较各组麻醉诱导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苏醒时(T2)和苏醒后10min(T3)的MAP、HR、RR、SpO2;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诱导用量及总用量;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D组T1时MAP、HR、RR、SpO2均较该组T0时下降(P〈0.05);B组T1时MAP、HR较Tn时下降(P〈0.05);B、C组麻醉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A、D组(P〈0.05),A、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诱导剂量及总用量C组〈B组〈D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和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与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D组(P〈0.05),且B组低于C组。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确切,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0.15mg/kg是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用于先天性心脏病(CHD)经导管封堵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先天性心脏病应用Amplatzer型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A组)及盐酸戊乙奎醚-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B组),每组各43例。结果A组6例(14.0%)患儿术中出现口腔分泌物增多,一度出现轻度上呼吸道梗阻,经吸痰加给氧后缓解;16例(37.2%)患儿在心导管探插或心内操作时出现心律失常;手术时间为(2.65±1.85)h;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为(45.4±15.2)min。B组2例(4.7%)患儿术中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经减轻麻醉后梗阻缓解,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34.9%)患儿在心导管探插或心内操作时出现心律失常;手术时间为(2.58±1.74)h;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为(50.2±17.3)min,后三者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术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30例患儿常规术前给予东莨菪碱0.008mg/kg或者阿托品0.01~0.02mg/kg,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1mg/kg、氯胺酮1~2mg/kg,维持给予氯胺酮10—30μg(kg·min)、丙泊酚20~60斗g/(kg·min)泵注。手术结束时停氯胺酮,穿刺点按压10min后停丙泊酚。术中常规监测NIBP、HR、SpO2、ECG、RR。结果2例患儿出现一过性SpO2下降;4例患儿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自行恢复或经处理后恢复);余患儿生命体征均较平稳。30例患儿术后均安返ICU,苏醒完全,痊愈出院。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行介入治疗,采取咪达唑仑、氯胺酮诱导,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的方式施行麻醉,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配伍丙泊酚和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l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即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A组)、小剂量氯胺酮配伍丙泊酚与芬太尼组(B组),每组60例。麻醉监测指标(SBP、HR及SpO2),监测各组麻醉效果、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麻醉监测指标(SBP、HR及SpO2)B组较A组组平稳。(2)麻醉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3)B组静脉注射痛及术中肢体反应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配伍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更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较长时间内镜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0例上消化道内镜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Ⅱ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HR、SpO2变化以及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并观察患者对内镜刺激的反应情况。结果与诱导前比较,两组诱导后SpO2、MAP均下降,SpO2下降后很快恢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Ⅰ组意识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均多于Ⅱ组(P〈0.05)。Ⅰ组发生局部注射痛、肢动及呛咳的例数明显多于Ⅱ组(P〈0.01)。结论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较长时间上消化道内镜介入治疗时,麻醉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脊柱手术唤醒试验中的效果。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2组,七氟烷-瑞芬太尼组(S组)和异氟烷-瑞芬太尼组(Ⅰ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诱导插管。S组应用七氟烷调节麻醉深度,Ⅰ组应用异氟烷调节。术中行唤醒试验,记录唤醒时间,评价唤醒质量,记录唤醒前10min、唤醒即刻、唤醒结束后10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第1天随访患者,询问有无对唤醒的记忆及术中不适感。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唤醒试验,术后无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且对术中唤醒过程无记忆,亦无术中知晓。两组唤醒前后各时点MAP、CVP、HR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唤醒时间短于Ⅰ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脊柱手术唤醒实验中,患者唤醒时间、苏醒时间较快,且麻醉恢复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分别采用丙泊酚芬太尼(PF)、丙泊酚瑞芬太尼(PR),每组60例。丙泊酚靶浓度诱导时为5μg/ml,维持时为3μg/ml;芬太尼靶浓度2μg/L;瑞芬太尼靶浓度诱导时为3μg/L,维持时为3.5μg/L。记录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PF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上头架后及睁眼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显著高于插管前(P〈0.05),切皮后各指标与插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MAP、HR与插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和手术期间各时间点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患者较PF组患者苏醒时间短。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停药后清醒迅速,更适于神经外科手术,便于对病人的意识和神经功能作出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氯胺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超前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在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选30例病人,ASAⅠ~Ⅱ级,年龄24~69岁,体重46.5~85妇,男14例,女16例。随机分为k1、k2组和D组,每组10例。诱导为瑞芬太尼1ug/kg,咪唑安定0.1mg/kg,维库溴铵0.1mgZkg。3组维持均为瑞芬太尼TCI6ngZml,丙泊酚TCI1—1.5ug/ml。间断辅以维库溴铵和七氟烷,k1组注射氯胺酮0.8mg/kg,k2组注射氯胺0.5mg/kg,D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监测麻醉前(T0)、气管插管1min(T1)、3min(T2)、5min(T3)时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心率。病人拔管后均送入复苏室,由同一人单盲法记录术后30min(T4)、术后1h(T5)、术后24h(T6)视觉模拟(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3分为优,3~4分为良,≥5分为差。结果(1)3组之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高于K1和K2组(P〈0.05);(2)3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指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小剂量氯胺酮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超前镇痛作用。且随小剂量氯胺酮的量增超前镇痛的作用增强。(2)o.5mg/kg组病人在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心率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13.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鼻咽部手术苏醒期躁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鼻咽部手术防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56例择期行全麻下鼻咽部手术的患儿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2组均采用静脉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5mg/kg,阿曲库铵0.5mμg/kg,其中S组用舒芬术尼0.5—0.6μg/kg,F组用芬太尼5~6μg/kg,术中维持用丙泊酚和阿曲库铵。监测记录入室、气管插管后、术中、术毕的血压、心率;监测术毕拔管后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Rs)。结果2组患者麻醉效果都较满意,术毕时F组的血压、心率较S组高(P〈0.05);S组患儿在拔管后大部分表现比较安静,2组Ramsa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躁动的患儿明显较S组要多(P〈0.05)。结论患儿在全麻下行鼻咽部手术时,用舒芬太尼诱导可为患儿提供术中及术后充分的镇痛和镇静,副作用小,降低了术后躁动发生率,作用要优于芬太尼,从而提高患儿麻醉恢复质量和恢复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小儿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青光眼择期手术患儿24例,按照入院顺序均分成气管插管组(A组)和喉罩组(B组)。两组均用咪达唑仑0.2~0.3mg/kg、罗库溴铵0.1~0.3mg/kg诱导;用O2-N2O-异氟烷,间断辅以咪达唑仑0.10~0.15mg/kg和芬太尼0.05~0.15mg。B组按患儿体重选择适当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血压(Bp)、眼内压(IOP)。以诱导前患儿HR、Bp、IOP作为基础值(T0),插管(喉罩)后1min(T1)和5min(T2)以及拔管(喉罩)后1min(T3)和5min(T4)时为各监测点。同时记录术后喉痉挛、咽喉痛、呛咳、喉头水肿、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儿在T1—T4各时间点IOP较T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在T1~T4各时间点IOP小于A组(P〈0.01),且B组各时间点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1~T4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HR、收缩压、舒张压)较R明显增加(P〈0.05或〈0.01);且A组较B组增加明显(P〈0.05或〈0.01);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应用喉罩通气对IOP的影响较应用气管插管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应用气管插管低;而气管插管可使IOP进一步增高,小儿青光眼手术应用喉罩通气临床作用较气管插管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传统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将ASA 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40例年龄2~4岁患儿随机分为A组(经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组)和B组(氯胺酮复合麻醉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手术过程中患儿心率(HR)变化、肢体活动、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术毕苏醒时间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儿手术过程中发生肢体活动明显低于B组(P<0.01),心率变化超过20%的患儿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患儿术中SpO2和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毕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围术期不良反应也大大低于B组.结论 经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安全可靠,效果确切,明显优于氯胺酮复合麻醉,可作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形手术的适宜麻醉.  相似文献   

16.
章华 《现代保健》2011,(2):135-136
目的探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6例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喉罩七氟醚吸入和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术中摇头,肢体活动以及术后呕吐等指标。结果喉罩七氟醚吸入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喉罩七氟醚吸人组术中无摇头、肢体活动发生,而氯胺酮组有10例发生;但从术后发生呕吐的例数来看,喉罩七氟醚吸入组出现了11例,雨氯胺酮组只出现了3例。结论喉罩七氟醚驶入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麻醉,完全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7.
咪唑安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术前用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500例早孕要求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B组用芬太尼+丙泊酚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生命指征、丙泊酚注射痛、术中镇痛效果、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问卷调查两组焦虑紧张状况、记忆情况、对手术体位的心理感受以及术后腹痛情况。结果:诱导麻醉后血压下降幅度A组显著小于B组(P〈0.01),术中镇痛效果A组优于B组(P〈0.01),离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焦虑紧张、对手术体位感到心理不适的比例A组显著少于B组(P〈0.01),注射痛、术后腹痛程度A组显著轻于B组(P〈0.05)。结论:咪唑安定术前用药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减轻或消除围术期受术者各种生理、心理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无痛人工流产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妇科手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择期妇科手术患者按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分为A、B两组,A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以及术后12h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而B组于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h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术后患者白控镇痛(PCA)的总次数和PCA的有效次数、术后2、4、6、12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满意程度(BCS评分)、镇痛的补救措施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12h和24hPCA总次数和PCA有效次数降低(P〈0.01),术后2、4、6和12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降低而满意度(BCS评分)提高(P〈0.01),而两组24h疼痛强度和满意度以及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9.
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相关禁忌征,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4组(每组30例),全部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各组腰麻用罗哌卡因剂量依次为7.5、10.0、12.5、15mg。术中腰麻效果不足时静脉注射杜氟合剂2ml或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10ml。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观察麻醉效能、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各组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麻醉平面、达最高麻醉平面时间相似(P〉0.05),T10麻醉维持时间随剂量增加而增加,Ⅰ组最短,Ⅳ组最长,Ⅰ、Ⅱ组与Ⅲ、Ⅳ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omage评分随剂量增加而增加,Ⅲ、Ⅳ组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麻醉效果:Ⅰ、Ⅱ组效果较差,达到优级与Ⅲ、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组纠正低血压所需麻黄碱较其它3组高(P〈0.05),新生儿Apgar 1 min和5min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其它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较适宜的剂量约为12.5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术前给药(抗胆碱药硫酸阿托品、基础麻醉药盐酸氯胺酮和镇静药咪达唑仑)途径和时期对先天性心脏病巨大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小儿的影响,探索此类患儿合适的术前给药方式。方法162例全麻患儿根据不同基础麻醉给药途径和时期分为3组,肌肉注射组(A组,n=43)、静脉注射组(B组,n=58)和分次静脉注射组(C组,n=61)。动、静脉穿刺前给予硫酸阿托品、盐酸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观察并记录给药时患儿哭吵情况。待患儿意识丧失后送入麻醉准备间进行动、静脉穿刺(麻醉准备间配备有麻醉机和监护仪),面罩给氧,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术前给药基础麻醉时B组和C组患儿哭吵例数比例明显比A组少(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呛咳(误吸)例数比A组和B组少(P〈0.05),有一过性SpO2下降例数也比A组和B组少(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巨大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患儿,术前通过静脉给药途径(相对于肌肉注射给药途径)进行基础麻醉可以明显减少患儿哭吵,降低一过性SpO2下降发生率;先通过静脉留置针给予硫酸阿托品,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稍后再静脉给予盐酸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可减少呛咳(误吸)和一过性SpO2下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