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浓度一氧化碳(CO)吸入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促炎、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及损伤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吸入空气)、单纯吸入CO组、LPS(5mg/kg)注入组及LPS注入+CO吸入4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吸入气体1、3、6h后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及10(IL-6、IL-10)含量,光镜下评分比较损伤变化。结果LPS注入组TNF—α、IL-6及损伤评分高于,IL—10低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及单纯CO吸入组(P均〈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只有损伤评分随观察时程延长而增加(P均〈0.05);LPS注入+CO吸入组TNF—α、IL-6及损伤评分低于,IL—10高于相应时间点的LPS注入组(P均〈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单纯CO吸入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CO吸入以非时间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大鼠肺促炎介质产生、增强抗炎因子表达而减轻损伤。  相似文献   

2.
免疫炎性反应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免疫炎性反应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住院治疗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正常体检者的病史和临床生化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成两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ELISA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免疫炎性反应标记物IL-1B、TNF-仅及Hs-CRP。分析免疫炎性反应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FBG、PPG、HbAlc、Hs-CRP及TNF-a水平[(9.86±1.79)mmol/L、(14.454-5.48)mmol/L、(11.43±3.25)%、(6.79±3.71)mg/L和(1.99±0.65)ng/m1]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7.25±0.64)mmol/L、(10.45±2.89)mmol/L、(8.56±1.58)%、(4.724-2.39)mg/L和(1.24±0.44)ng/ml,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示,Hs-CRP、TNF.仅和HbAlc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免疫炎性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而Hs-CRP、TNF-仅及HbAlc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9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21例).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结果 (1)糖尿病各组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Ⅱ-18水平与血清TNF-α、s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sICAM-1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DN的程度相关;血清II-18、TNF-α、sICAM-1在监测DN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9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21例)。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结果(1)糖尿病各组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TNF-α、s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sICAM-1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DN的程度相关;血清IL-18、TNF-α、sICAM-1在监测DN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和糖尿病冠状动脉正常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CRP、TNF-α、IL-5、sICAM-1。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较糖尿病冠状动脉正常组CRP、TNF-α、IL-6、slCAM-1水平明显增高于;CRP、TNF-α、IL-6、sI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r=0.55,0.36,0.34,0.32,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清CRP、TNF-α、IL-6、sICAM-1水平明显升高。炎性反应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CRP、TNF-α、IL-6、sICAM-1水平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小肠血管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水平,并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否能通过降低脓毒症大鼠小肠血管内皮细胞中ICAM-1的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来减缓和抑制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方法 大鼠小肠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后,分别用假手术组血清,脓毒症组血清和外源性ADM干预的脓毒症组血清刺激24 h后进行检测.用ELISA法检测血清刺激培养24 h后上清液中可溶性ICAM-1的含量.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刺激24 h后培养上清液中ICAM-1的含量[(0.33±0.04)ng/L]显著高于假手术血清刺激组[(0.15±0.02)ng/ml,P<0.05];而ADM干预组[(0.17±0.04)ng/L]与脓毒症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ADM干预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髓质素可以抑制脓毒症大鼠小肠血管内皮细胞上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其介导的炎性细胞释放和迁移,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有减缓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肝缺血预处理过程中一氧化氮对IL-1β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 (IP)过程中一氧化氮 (NO)合成对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的影响。方法  169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 (I/R组 )、IP组、左旋精氨酸加IP(L -Arg +IP)组及假手术 (S)组。检测术后 1h、2 4h及 1周时血浆NO浓度及血清IL -1β .TNF -α的浓度。 结果  1 血浆NO水平 :IP组及L -Arg +IP组均明显高于S组 (P <0 0 1) ,在 2h及 2 4h显著高于I/R组 (P <0 0 1) ,且L -Arg +IP组在 2h时显著高于IP组 (P <0 0 5 ) ;2 血清IL -1β的水平 :IP组在 2h及 2 4h均显著低于I/R组 (P <0 0 1,P <0 0 5 )及S组 (P <0 0 1) ,在 1周时显著低于I/R组 (P <0 0 1) ;L -Arg +IP组在术后 2h显著低于IP组 ( P <0 0 5 )。 3 血清TNF -α的水平 :IP组在三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I/R组 ( P <0 0 1) ,在 2 4h时显著高于S组 (P <0 0 1) ;在 2h及 2 4h时显著高于L -ArgIP组 (P <0 0 5 ,P <0 0 1)。L -Arg +IP组与S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脏缺血预处理能下调血液TNF -α及IL -1β水平 ,且这种下调作用可能与NO合成增加有关 ;增加NO的合成可增强这种下调效应 ,进一步增强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干细胞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方法前降支球囊封堵法建立10头猪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头)和移植组(5头)。造模1周后,移植组冠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注射1640培养基作为对照。6个月后取梗死区心脏组织观察局部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移植组梗死区能检测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干细胞因子、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等细胞因子的mRNA。其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干细胞移植能促进局部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干细胞因子、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片受体激动剂布托啡诺对正常及内毒素休克时肺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应用血管环张力检测技术,观察布托啡诺对正常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4 μg/ml,4 h)孵育的肺动脉血管环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肺动脉组,布托啡诺终浓度(0.1 μmol/L,1 μmol/L,10μmol/L,100 μmol/L)使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预收缩的肺动脉呈剂量依赖性舒张,在LPS孵育的肺动脉组,布托啡诺终浓度(0.1 μmol/L,1μmol/L,10μmol/L,100 μmol/L)也使PE预收缩的肺动脉呈剂量依赖性舒张反应,但其舒张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加强.结论 布托啡诺对血管具有直接的舒张反应,并且LPS可以增强布托啡诺对肺动脉的最大舒张反应.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辐射对大鼠细胞因子活力的影响及安多霖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以及安多霖对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铝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即:阴性对照组、辐射组和2个药物实验组(给药Ⅰ组6 g·kg-1·d-1体质量,给药Ⅱ组12 g·kg-1·d-1体质量).药物实验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 d,阴性对照组和辐射组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辐射组和2个药物实验组动物经微波全身一次照射,对动物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活力进行了检测.结果 辐射组动物IL-2的活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2个给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组问血清中IL-6活力的差异无显著性;给药Ⅱ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低于辐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血清IL-2活力明显降低,安多霖对微波辐射引起的IL-2活力降低具有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MCT组),辛伐他汀干预治疗组(SS组)。MCT组和SS组注射野百合碱造模,ss组采用辛伐他汀干预治疗。治疗3周后,采用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称量RV和LV+s,计算右心肥大指数(RVHI)。肺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VCAM-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ss组大鼠的mPAP和RVHI较MCT组均明显降低(P〈0.01),SS组大鼠肺中小动脉管壁厚度较MCT组减小,管腔面积增大,血管周围炎明显减轻。SS组大鼠肺组织中VCAM-1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MCT组,肺组织中VCAM-1阳性细胞积分低于MCT组,但明显高于Con组。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血管重构,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肺组织V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醋酸奥曲肽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毒素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Pringle's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醋酸奥曲肽预适应组(C组).观察三组动物肝门阻断前(T1)、阻断后30 min(T2)、再灌注30 min(T3)、再灌注120 min(T4)各时点血浆内毒素(ETX)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 B、C组从T2开始内毒素(ETX)与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C组明显低于B组(P<0.05);B组从T2开始、C组从T3开始TNF-α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从T2开始TNF-α明显低于B组(P<0.05);B组、C组从T2开始IL-1β明显高于A组(P<0.05),且C组又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醋酸奥曲肽可以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损伤兔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及下调血清TNF-α、IL-1β等炎症介质,这可能是它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程立  唐友勇  石明  王成国  李威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13-1317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姜黄素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造模后第15天起,姜黄素组和泼尼松组分别给予姜黄素(300 mg/kg)和泼尼松(5 mg/kg)每日灌胃一次,其余两组每日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10 ml/kg)灌胃一次.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第21、28、42及56天随机处死5只,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消化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组肺纤维化程度,肺组织HYP含量在第42和56天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42 d:1.28±0.61 vs 2.28±0.39,P〈0.01;(1.73±0.22)mg/g vs(2.50±0.37)mg/g,P〈0.01;56 d:1.00±0.59 vs 1.73±0.36,P〈0.05;(1.57±0.36)mg/g vs(2.20±0.42)mg/g,P〈0.01],第42天姜黄素组HYP含量显著低于同期泼尼松组(P〈0.05),肺组织TGF-β1、PDGF蛋白表达于造模后第28、42及56天显著低于模型组(28d:TGF-β1:3642.05±839.31 vs 5067.35±738.39,P〈0.05;PDGF:2957.55±739.16 vs 4457.75±568.39,P〈0.05;42 d:TGF-β1:2689.73±529.22 vs 4089.50±619.37,P〈0.01;PDGF:2834.46±567.16 vs 3239.52±628.26,P〈0.01;56 d:TGF-β1:1968.57±408.36 vs 2968.20±498.42,P〈0.01;PDGF:1083.36±381.35 vs 2019.40±412.36,P〈0.01),第42、56天显著低于泼尼松组(42 d,TGF-β1:3529.07±981.35,PDGF:2618.34±813.34;56 d,TGF-β1:2530.83±439.37,PDGF:1738.35±536.62,P均〈0.05),其中第56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形成阶段应用姜黄素于预能有效减轻肺纤维化程度,可能机制为姜黄素抑制了TGF-β1、PDGF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ⅡA治疗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药3d,1次/d。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90min再灌注24h大鼠额顶部皮质P-选择素和ICAM-1表达,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组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ⅡA低、高剂量治疗组均显著减少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均P〈0.01),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低、高剂量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低、高剂量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治疗组。结论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阶段P-选择素和ICAM-1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高剂量TanⅡA(30mg/kg)的保护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