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与颅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72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例,分析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部位、文化程度、受伤方式等因素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痊愈34例,显效32例,好转4例,无效2例.精神障碍与人院时GCS无关,额颞叶损伤并发精神障碍多见,受教育程度与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结论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受病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与颅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例,分析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部位、文化程度、受伤方式等因素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痊愈34例,显效32例,好转4例,无效2例。精神障碍与入院时GCS无关,额颞叶损伤并发精神障碍多见,受教育程度与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结论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受病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原因和治疗体会。方法: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34例患者中有效32例,有效率为94.1%。结论:分析脑积水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达到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所致颅脑损伤患者4921例,分析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将并发精神障碍患者设为A组,并在未发生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B组,收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和可疑影响因素,分析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生影响因素。结果4921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精神障碍48例(0.98%)。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损伤到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额叶损伤、颞叶损伤、脑干损伤、损伤程度、颅内血肿、损伤后昏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损伤到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额叶损伤、损伤程度、颅内血肿为影响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生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中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以降低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引发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针对重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临床护理措施。结果16例重型颅脑损伤引发的精神障碍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较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效果改善明显,2组护理前后及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配合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及社会能力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摆脱精神障碍困扰,减轻患者及家属痛苦,建议临床加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与伴发精神障碍的相关性,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颅脑损伤患者342例,统计和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满意度),并进行头部CT扫描检查和智商、记忆商测试以及SCID一1/P、PDQC、SCICP评估。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及颅脑损伤性质、程度、部位与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42例颅脑损伤患者伴发精神障碍249例,发生率为72.8%。其中抑郁症117例(47.0%),焦虑障碍95例(38.2%),躁狂症27例(10.8%),智能和记忆障碍69例(27.7%)。经相关分析显示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满意度及颅脑损伤性质、程度、部位均与伤后伴发精神障碍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0刚直>1.04)、颅脑损伤程度(OR值>1.28)和颅脑损伤部位(OR值>1.31)为颅脑损伤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损伤伴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患者年龄、颅脑损伤程度和部位是伴发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相关因素与精神障碍发生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择纳入某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因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40例患者为颅脑损伤后导致早期的精神障碍患者(精神障碍组),40例患者为颅脑损伤后未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对照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SF-36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8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以上调查内容的差异。结果是否有经济赔偿、两组患者入院时意识得分(CGS)、两组患者生命质量的躯体健康(PCS)、精神健康得分(MCS)和EPQ评分在精神障碍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GCS评分高于8分和EPQ评分小于25分能降低患者患精神障碍的可能性(P﹤0.001)。PCS和MCS评分越低,患者患精神障碍可能性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与损伤后昏迷程度有一定关联,同时与患者的人格特征密切联系。今后在对脑外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不但要针对脑外伤本身进行有效的治疗,更应该从人格特征和认知的角度出发,开展相应的心理学干预。 相似文献
9.
正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常因损伤的原理、性质、部位、程度以及病人的年龄、机体状况及心理状态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脑外伤引起的情绪反应是心理反应的重要决定因素,尤其是病人病前人格及素质不健全时,这种情绪上的反应更为突出。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原因在于其影响因素多,发生率高,且发病机理不明确。本文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100例,重点探讨其发生机理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3例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通过有效的临床治疗及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为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总结我院1997年5月至2002年5月间共收治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360例,占同期颅脑损伤患总数的33.5%。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5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24~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后6~8d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2组患者研究期间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入院4周后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腹泻、便秘、呕吐、胃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伤后14d及伤后28d早期肠内营养组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减缓体重下降,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中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92例中重度颅脑损伤老年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手术治疗61例,术后死亡10例,占16.4%,术后恢复良好32例,占52.5%。行保守治疗31例,死亡16例,占51.6%。结论 老年人中重度颅脑损伤死亡率、病残率较高,病情变化复杂,临床并发症多见。对于有手术指征病人,应积极早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出现精神病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进行诊治的326例颅脑外伤的患者,所有患者的表现都为早期精神症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型及中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多有早期精神症状,经过临床治疗后有效率达到65.0%,昏迷时间不长的患者出现躁狂的几率为80.4%,长时间昏迷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联想障碍及智能障碍,出现的几率为79.0%。其中经过MRI及CT检查,表明所选患者中有87.15%出现了额颞叶损伤,经过神经营养、活血以及综合高压氧等治疗,其有效率为77.9%。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出现早期精神病症状的发生率较高,需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这样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E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特点、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360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住ICU后进行GCS评分,置鼻胃(肠)管,48 h后开始EN,观察伤后第7 d EN最大输注量(mL/d)、过渡至完全肠内营养(TEN)的时间(d)、伤后第7 d实现TEN的病例数及血糖和血清清蛋白(ALB)和谷丙转氨酶变化,记录各种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颅脑损伤后早期EN并发症发生特点:伤后1周内以腹胀、呕吐、反流和误吸为主,1周后以腹泻为主;腹胀和呕吐的发生与鼻饲管所在位置有关,腹泻发生与GCS评分和ALB水平呈负相关;GCS评分越低,EN耐受的最大输注量越低、过渡至TEN的时间越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亦增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与其损伤程度、血清清蛋白水平等因素呈负相关;使用鼻肠管可降低腹胀和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水平的措施。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传统组(n=32例)和干预组(n=32例),传统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传统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OSIE-30评分、MMSE量表评分和MoCA量表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干预组的NOSIE-30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干预组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积极加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本院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ICU)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致病菌的构成情况、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ICU)收住的53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临床及细菌学特点。结果昏迷持续时间大于一周、气管切开、返流误吸、胸部并发症、留置胃管是常见的易感因素。鲍曼氏不动杆菌是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ICU)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最主要病原菌。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预防、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有利于本病的救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