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红玉 《泰山卫生》2006,30(5):40-40
患者男,14岁。因持续性腹痛伴恶心、呕吐5小时来就诊。患者于入院前5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无发热、寒战,无咳喘、憋闷,伴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急行彩超检查,声像图示:胰腺肿大,轮廓不清,胰头厚约2.1cm,胰体厚约1.7cm,胰尾厚约1.8cm,主胰管内径约0.3cm,实质回声减低,胰腺周围弱回声,胰头部气体增多,超声提示:急性胰腺炎。临床以急腹症急诊入院,经抑酸,抗胰酶治疗,后送血、尿去上级医院化验示:血清淀粉酶(AMY)685u/L,尿淀粉酶(AMY)4279u/L,确诊急性胰腺炎,积极治疗13天后出院,出院时声像图示:胰头厚约1.6cm,胰体厚约1.3cm,胰尾厚约1.4cm,主胰管内径0.2cm,实质回声尚均质。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 (AIDS)是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体所导致的一种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后期常发生继发性感染。我们收治了 1例误诊 5个月 ,以全身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的AIDS患者 ,报道如下。1  病 例男性 ,38岁 ,反复咳嗽、咯脓痰、发热 5月余 ,腹泻、消瘦2个月 ,加重伴头昏、面色苍白、颈部包块 2 0余天。患者 5月前受凉后发热 ,体温 38~ 40℃ ,伴咳嗽、咯脓痰 ,当地医院诊为肺炎予抗生素治疗好转 ,后反复发生。诊治同前。近 2个月来大便每日 3~ 5次 ,粘液便伴体重明显减轻。 2 0多天前 ,上述表现加重 ,伴头昏、面色苍白、心悸、颈部包块入院。…  相似文献   

3.
徐秀云  孙伟 《中国保健》2010,(4):138-13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因右下腹痛3天,于2008年6月11日入院。体检:右下腹部触及一约5.0cm×5.0cm大小包块,边界清,活动度可,质稍硬,伴压痛。B超示:右卵巢见一约5.2cm×5.Ocm囊性包块,边界较清。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2岁,因白细胞持续增高于2005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Ⅰ期,口服苯丁酸氮芥(瘤可宁)治疗。2006年6—7月,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故停用瘤可宁,开始皮下注射干扰素,无明显疗效,而于2006年8月收入院治疗。入院查体: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区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1.0cm×0.5cm×0.5cm-4.0cm×4.0cm×4.0cm大小。B超示:肝脾肋下不大。血常规示:WBC20×109/L,淋巴细胞0.49、Hb107g/L、Pt172×10^9/L。  相似文献   

5.
例1女,16岁,因发现左额部肿块1年,伴头痛1月余于2011年8月5日入院。查体:左额部可见2.0cm×2.0cm大小局部皮肤略肿胀,压痛阳性。头颅CT显示:左额颅骨缺损,大小2.0cm×0.5cm。入院后行包块切除术及颅骨修补术,术中见额骨颧突处有一缺损区范围约2.0cm×1.5cm,病变组织大小约2.0cm×1.5cm,前额正中可见小孔状颅骨缺损,未特殊处理。术后常规病检回报示:(左颞、前额)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于术后10d伤口I/甲愈合,出院诊断为:颅骨多部位嗜酸性肉芽肿,随访7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介绍患儿男,2岁4个月,因反复右侧腮腺肿大半年余入院。患儿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腮腺肿大,伴发热及局部肿痛。半年内已有2次发作,持续时间约1 d左右,每次予抗感染及药物外敷可缓解。此次入院前1 d再次出现右侧腮腺肿大,伴发热。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以右耳垂为中心可触及5 cm×3 cm大小包块,质稍硬,表面光滑,活动欠佳,伴触痛,皮温高,表面皮肤略显红肿,双侧颈部可触及数枚绿豆至豌豆大小淋巴结,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好。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5岁,因发热、咳嗽伴活动后呼吸困难1个月,于2005年9月15日收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7℃,咳嗽,咳白色粘痰和活动后呼吸困难。胸片提示双下肺炎。经门诊抗感染治疗无效收入院。既往健康,吸烟史10年,20支/d。查体:T38.2℃,P96次/min。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2 8岁 ,因多汗心悸 1个月余 ,发热、纳差伴巩膜黄染 5d于 2 0 0 3年 2月 1 8日入院。患者于 1个月前开始出现怕热多汗、心悸伴消瘦 ,持物时手颤抖 ,FT3、FT4 均明显升高 ,TSH明显降低 ,当地医院诊断为“甲亢” ,服丙基硫氧嘧啶(PTU) 5 0mg每天 3次。服药前血常规 :WB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7岁,工程测量人员,主因"发现皮下结节8个月,外阴溃疡1个月,伴发热1周"于2009年5月13日入住肾病风湿科.8个月前患者出现右侧臀部及大腿近腘窝处紫红色皮下结节,直径约5 cm,质硬,无痛.1个月前患者出现外生殖器溃疡,就诊于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白塞病",给予地塞米松片及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溃疡减轻.1周前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3℃,不伴寒战,无明显规律性.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白塞病"收住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4岁,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半年,不可复并疼痛2个月,于2008年9月2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近2个月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入院查体:T36.5℃,P75次/min,R197次/min,BP100/65mmHg。腹部平坦,左腹股沟区可见一梨形包块,大小约4cm×3cm×3cm,无法还纳腹腔,有压痛,伴咳嗽冲击感。B超检查:左腹股沟区可探及-4cm×2.8cm×2.5cm大小的囊实性包块,  相似文献   

11.
哮喘持续状态抢救患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性,7岁.以"间断咳嗽1+个月,加剧伴发热1 d"于2010年1月16日入院.病史采集:既往无哮喘史,家族无哮喘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单声咳嗽,痰不易咳出,程度轻,无痉挛性咳嗽及鸡鸣样回声,无呛咳、声音嘶哑,未诊治.1 d前因咳嗽加剧伴发热(约38℃),外院予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克林霉素"时出现气喘、恶心,予"地塞米松5 mg"后转入本院,门诊予"红霉素+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吸氧处理,体温稍下降,仍气喘,以"支气管肺炎"收入院.  相似文献   

12.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8岁,退休工人。因发热、胸闷、咳嗽16天,气急伴晕厥3小时于1997年11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6天前因受凉而引起发热、胸闷、咳嗽。体温波动在37.8~39.0℃,开始伴畏寒,无寒战。胸闷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约持续10~20分...  相似文献   

13.
男婴,1岁3个月,因排肉眼血尿伴发热3 d于2003年10月22日入院。患者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暗红色尿,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6℃~38·9℃,排尿时无哭闹不安。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止血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本院。近3个月体重下降2 kg。入院后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右侧肾区饱满,右侧腹部可扪及5 cm×5 cm包块。腹部B超示:右肾下极可探及6 cm×5·2 cm实性光团,考虑肾母细胞瘤。于2003年11月6日行右肾切除术 部分结肠切除术。病理检查:右肾大小12 cm×6 cm×5 cm,大部分被肿瘤组织所取代,肿瘤大小7·3 cm×6 cm×5…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 ,10个月。因发热2d、抽搐1次入院。患儿自2d前无诱因突然发热 ,体温39 0℃。不伴咳嗽、无呕吐及腹泻、精神及食欲好。入院前半小时患儿玩耍时突然抽搐1次 ,表现为双目凝视 ,口周发青 ,口吐白沫 ,四肢抽动。于村诊所经掐人中、肌肉注射鲁米那钠40mg治疗后约3min抽搐停止 ,意识恢复正常。测体温39 5℃。收入院治疗。体检 :体温39 5℃、脉搏130次/min、呼吸40次/min、体重10kg。意识清 ,精神可。急性热病容 ,无脱水症 ,前囟平 ,张力不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 ;咽部充血 ;颈部无抵抗感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130次/min、心音有…  相似文献   

15.
患儿1男性,13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1+个月,发热10+d"于2006-06-30入本院。病史采集:入院前1+个月,发现左侧腹股沟一串蚕豆大小包块,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未就医。入院前20 d,包块进行性增大至约4.0 cm×2.0 cm×2.0 cm,伴精神差,四肢乏力,于当地基层医  相似文献   

16.
1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女性,36岁。因右侧腹部周期性疼痛20余年,加重两个月入院。体检:右下腹触及一个约6cm×7cm包块,边缘光滑,活动度差。B超检查:使用日本东芝340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先取俯卧位,常规肾区及耻骨联合上方扫查,左肾大小为12.5cm×4.5cm×5.0cm,位置及形态基本正常,右肾区各切面反复探查,未探及。肾及输尿管轮廓,再嘱患者仰卧位,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42岁,因“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0余天”于2006年5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人院查体:左锁骨上扪及2~3个肿大的淋巴结,大者约1.0cm×1.5cm,质韧、触痛、可活动,余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不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无哕音,心腹未见异常。鼻咽、双肺、腹部CT未见异常。颈部彩超示左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乳腺、妇科彩超未见异常。胃镜示浅表性胃炎,肠镜未见异常。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转移腺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4岁。因腹痛伴发热1月于2002年7月入院。开始为持续性脐周部隐痛伴低热,口服抗菌药物治疗10d无好转,腹痛加重,出现高热,行B超检查:中腹部见团块状中等回声,大小6.5cm×6.6cm×4.8cm,边界欠清晰,内回声不均,有小的低回声区,提示腹部炎性肿块,在当地医院静滴抗菌药物治疗半月,无效,且肿块生长快。患者1月前有“急性阑尾炎”手术史。  相似文献   

19.
黑热病一例     
患儿 ,男 ,7岁 9个月。因发热、肝脾肿大 6个月第 2次入院 ,河北省顺平县人 ,无疫区居住史。 6个月前患儿发热 ,体温 3 8~ 3 9℃ ,伴腹部不适 ,在当地按上呼吸道感染青霉素治疗 1个月无效。腹围渐增大 ,消瘦 ,在北京市儿童医院以“贫血、肝脾肿大原因待查”收住院。入院后仍呈不规则发热 ,体温 3 8 5~ 4 0 5℃ ,发热前无寒战 ,伴盗汗 ,可自行退热 ,先后应用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环丙氟哌酸、三氮唑核苷、阿昔洛韦等。发热不退 ,肝脾呈进行性肿大 ,全血细胞减少 ,球蛋白水试验阳性 ,2月后查黑热病抗体阳性 ,应用锑剂试验性治疗 1个疗程 …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3岁6个月,反复发热15d,呈弛张热型,最高体温达40.2℃,发热前伴畏寒,四肢末端冰凉,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进行性面色苍白。入院查体:T39.2℃,P172次/minR50次/min,体重13kg。急性病容,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淤斑。两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啰音。肝肋下7.0cm,脾肋下3cm。辅助检查:WBC0.9×10^9/L、Hb69v4L、Pt56×10^9/L,凝血酶原时间15.9s,凝血酶时间19.1s,纤维蛋白原≤1.3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