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而确诊的36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共累及254处肺动脉,栓塞受累部位分布广泛,其中肺段动脉受累最多,占59.1%。栓塞在CT上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充盈缺损,其中22例经治疗后(溶栓13例,抗凝9例)再行MSCTPA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痊愈。在完成胸部扫描后,即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24例,阳性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亚段及亚段以上肺栓塞是安全、无创、快捷和可靠的诊断方法,且可作为治疗的依据和评价溶栓或抗凝治疗的效果,适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6例临床疑似或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对比剂增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扫描,在高分辨横轴位图像基础上,进行多层面(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对中央、叶、段、段间的肺血管的显示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所有叶肺动咏均优化显示;8支段肺动脉为一般显示;42支段间肺动脉显示一般,15支段间肺动脉显示不清.86例患者中,28例显示明确的肺动脉血栓,其中21例显示存在段间肺动脉血栓,横轴位图像上甚至可以观察到更为细小(5级甚至以下)的肺动脉血栓.[结论]对比剂增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作为一项诊断或排除疑似PE的工具,安全、简便、可行且经济.  相似文献   

4.
刘霞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2):243-246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泡细胞癌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及手术等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CT特征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4例两肺弥漫分布,16例CT表现为肺叶或局限性肺段实变,均为周围性分布。单纯磨玻璃密度影9例,实变病灶内伴有不规则小结节样改变6例,磨玻璃密度影与小结节共存5例。空气支气管征8例,小泡征6例,叶间裂向外膨隆5例;4例增强后有2例可见“血管造影”征。结论尽管肺炎型肺泡细胞癌与感染性肺炎较难区别,但其影像学表现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 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洽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后观察符合诊断标准的26例胸部结节病的x线及CT表现。病理证实19例,临床治疗证实7例。结果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5例,其中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21例,肺门或/和淋巴结肿大伴有肺内病变19例,1例仅有肺部纤维化,而无胸部淋巴结肿大,在初诊时误诊。肺内主要表现结节影15例,肺纤维化改变5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5例,胸膜改变4例,小叶间隔增厚2例,磨玻璃影2例,肺实变1例。结论胸部结节病x线及CT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认识此规律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谢平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540-1542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及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主动脉夹层及9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行平扫和血管造影,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32例主动脉夹层均显示真假双腔、内膜片,13例显示内膜破口;内膜钙化斑块内移12例;附壁血栓9例,14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7例重要脏器动脉起自假腔,主动脉夹层破裂6例,胸腔积液10例,心包积液5例;9例壁内血肿病例均表现主动脉管壁呈偏心的新月形或厚薄不均的环形增厚,主动脉壁增厚≥5mm,平扫血肿CT值40~68 HU,增强扫描无强化,增强后3例可见多发点状渗漏,2例可见穿透性溃疡,胸腔积液2例,内膜钙化内移4例.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壁内血肿的一种可靠、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和壁内血肿的直接、间接征象,能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壁内血肿.  相似文献   

8.
胡征宇 《健康天地》2010,4(1):131-13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结果:34例临床拟诊PE患者中,MSCTA诊断28例。肺动脉栓塞的的部位以左下肺段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分支为主。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伤的可靠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64层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的资料分析,探讨不同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资料完整并经64层CT肺动脉造影最后确诊的3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高分辨横断位图像基础上,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显示重建(volume rendering,VR)技术,对主干、叶、段、段间的肺血管的显示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CTPA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叶、段、亚段及5~6 级分支内栓子.MPR 图像显示栓子优于MIP、VR 图像,但缺乏立体感,MPR 结合MIP、VR 图像能更明确、更真实定位及定性诊断肺栓塞.结论 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三维重建应以MPR为主,MIP 及VR 为辅;64层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快捷、有效、敏感性高、经济,可作为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维重组(MDR)对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PAVM 17例,均行CT平扫,其中13例CT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SCT及MDR表现特点.结果 17例中,右下叶6例,左上叶4例,左下叶7例;6例PAVM由胸主动脉供血,11例由肺动脉供血;1例PAVM引流至下腔静脉,16例至肺静脉.CT平扫PAVM诊断准确率88.2%,增强100%,MSCT及MDR能多方位及多角度显示病灶、供血及引流血管.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典型PAVM基本可作出诊断,MDR能较全面提供病灶信息,MSCT是PAVM一种理想和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康桂艳  王静  肖凡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68-1469
目的提高老年肺栓塞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天津市第三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资料完整的16例老年肺栓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16例患者除行基本检查外,全部行胸部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一例行肺动脉造影及肺核素扫描,其中6例被误诊,误诊率达37.5%,2例进展为慢性肺栓塞。老年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制动或卧床、恶性肿瘤、手术、慢性肺部疾病等。治疗原则以溶栓、抗凝为主,2例行下腔静脉置网术。16例中3例治愈,4例显效,4例好转,5例死亡。结论肺栓塞是呼吸科的急危重症,当医院不能即刻提供肺动脉造影或肺核素扫描或重症患者不允许行以上检查,掌握老年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简单的临床手段(包括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X线胸片和胸部CT、心脏及血管超声检查等)也能临床诊断肺栓塞,及时的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治愈本病或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维重组(MDR)对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PAVM 17例,均行CT平扫,其中13例CT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SCT及MDR表现特点.结果 17例中,右下叶6例,左上叶4例,左下叶7例;6例PAVM由胸主动脉供血,11例由肺动脉供血;1例PAVM引流至下腔静脉,16例至肺静脉.CT平扫PAVM诊断准确率88.2%,增强100%,MSCT及MDR能多方位及多角度显示病灶、供血及引流血管.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典型PAVM基本可作出诊断,MDR能较全面提供病灶信息,MSCT是PAVM一种理想和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肠间质瘤的多层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小肠间质瘤19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 起源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10例,回肠6例;良性4例,交界性3例,恶性12例;CT表现特征为肠壁偏心性软组织肿块,良性倾向者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多<4 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多显著均匀强化.恶性倾向(交界性和恶性)者多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最大径多>4 cm,其内多见低密度坏死及囊变区,肿块内或边缘条状强化瘤血管,边界不清,常推移或侵犯周围组织.结论 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能显示小肠间质瘤强化方式、内部特征、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46例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影像学特点及在主动脉夹层行内膜支架植入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6例经DSA或临床证实的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46例主动脉夹层中,内膜瓣的显示率为95.7%,真假2腔的显示率为100%,假腔内附壁血栓占32.6%,主动脉增宽(直径)35 mm)占60.9%,内膜破裂口的显示率为10.9%。10例患者行内膜支架植入术后,内膜破口成功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SCTA显示内膜支架畅通性良好,无变形、移位,其中1例显示支架远端出现内漏。结论S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和内膜支架植入术后疗效评价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肺栓塞(P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较高,其针对性治疗不及时或缺如,导致目前PE的病死率达30%,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20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PE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其误诊原因。1对象与方法肺栓塞诊断标准:符合下面(1)-(3)任意一项者可确诊。(1)选择性肺动脉造影(CPA)显示肺动脉阻塞充盈缺损。(2)肺螺旋CT显示段以上肺动脉低密度充盈缺损。(3)肺通气灌注扫描(ECT)显示病灶部位血流灌注缺失、而通气正常或接近正常者。本组基础疾病:骨折3例,风心病2例,肺源性心脏病6例,术后4例,冠心病1例,无基础疾病者4例。临床表现(均为例次)气短、呼吸困难18例,胸痛15例,咯血3例,急性腹痛1例,血压下降4例,双肺满布哮鸣音1例,湿  相似文献   

16.
急性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2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急性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4例急性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诊断方法的可靠性和溶栓疗法的疗效。结果 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为主;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肺动脉造影、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下肢静脉造影(CTV)等检查均取得满意结果,确诊率分别为86.3%、100.0%、88.6%;及时规范的溶栓疗法有效率为93.1%,明显优于单纯抗凝治疗(P〈0.01)。结论 提高对急性肺栓塞临床特点的认识,对于及时准确诊断肺栓塞,减少误诊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CTPA+CTV、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有效方法,特别是CTPA+CTV以其简便、快速、无创的特点,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诊断方法;及时规范的溶栓疗法在急性肺栓塞,特别是急性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中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以及相应的处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的临床患者37例,对其分别采取X线、CT以及超声等放射性检查进行诊断,对比分析诊断结果,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溶栓治疗,总结诊断经验和治疗效果.结果 X线检查发现有23例患者存在明显异常,CT平扫证实有30例存在异常,CT肺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37例患者全部存在异常.经溶栓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目前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而言,放射性诊断为理想手段,其中以CT肺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最高,能够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并提供可靠信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瓦斯爆炸后吸入性损伤影像表现的动态变化特点,探讨影像随访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瓦斯爆炸吸入性损伤不同治疗阶段的影像表现,随访分别于发病后2h及2、4、8、13、18、30d进行。结果吸入性损伤影像表现与临床发展转归密切相关,早期表现为肺水肿、肺渗出性改变或肺不张,即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或淡薄、斑片状的磨玻璃样改变,斑片状、团絮样模糊的渗出性病灶,散在性、点片状渗出灶,或部分肺实变;继而并发肺部感染,并随治疗转归而逐渐吸收,17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吸入性损伤的影像动态观察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可早期诊断吸入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21例经临床、影像学诊断的肺栓塞患者行平扫及增强CT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特征. 结果 21例中5例肺血管纹理改变为肺少血"缺血区",13例表现多发小片斑片、浸润或肺不张影,4例出现马赛克征.增强CT半月形、环形或不规则充盈缺损(12例),完全梗阻(6例),轨道征(3例).结论 螺旋CT扫描对肺栓塞诊断是可靠、无创性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俞赵军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0):1398-1399
目的分析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CT表现,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认识及正确诊断。方法回顾分析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活检、痰检及细菌培养证实的6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着重观察受累支气管壁、支气管管腔、肺实质、肺门纵隔结构及胸膜的改变。结果60例患者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74处,累及左侧支气管32例,共38处,右侧支气管28例,共36处,同时伴支气管管壁钙化10例,支气管腔内结节影4例;阻塞性肺不张、肺炎及肺实变48例,伴钙化28例;30例患者同时存在肺实质结核,伴空洞形成10例;肺内发生支气管播散16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8例,伴钙化14例;胸膜增厚16例,伴钙化4例。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CT表现多种多样且具有一定的特征,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认识及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