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色橡皮大疱痣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张红宾 《重庆医学》2004,33(9):1365-1365
患者,男,17岁,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10年"入院.院外多次查血常规及骨髓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散在黄豆大小蓝色丘疹,质软,部分有压痛,呈葡萄状或串珠样高出皮肤.胸骨压痛(-),心肺及肝脾查体无特殊.  相似文献   

2.
<正>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为一种罕见综合征,是发生在皮肤和胃肠道,以及肝脏、肺、肾、骨骼肌、关节等器官的多发性血管畸形,常伴有消化道出血、隐性失血、贫血等,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壮年,血管瘤的数目和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增多。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发病率较低,容易被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lue rubber bleb nevus Syndrome,BRBNS),是存在于皮肤和胃肠道的海绵状或毛细血管状血管瘤本症少见,现将我科最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 患儿,女,6岁。因“全身散发蓝紫色皮疹3年,面色苍白、乏力1年”于2020年2月27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患儿3年前四肢出现散在蓝紫色斑疹、丘疹,足底皮损有轻压痛,未在意,背部出现皮下结节,伴疼痛,于外院就诊考虑为“淋巴管瘤”并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7岁,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10余年入院.患者于199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活动后气急、食欲减退,同时发现面色苍白.有多次柏油样大便史.在当地医院检查示贫血(具体不详),予以中药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1997年到外院就诊,骨髓象示: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6.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合并室间隔缺损在临床上非常罕见.我们报道1例15岁患者,该患者以多发海绵状血管瘤为主要表现,同时合并室间隔缺损.多种影像学检查表明,大量的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位于皮下组织和口腔粘膜组织,同时在患者大脑、鼻咽部、舌头、食道、胃、乙状结肠和肾上腺均发现血管瘤病灶.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对病灶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lue rubber bleb nevus syndrome,BRBN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特征是累及多器官的多发性静脉畸形(multiple venous malformations,VMs),受累器官主要包括皮肤、胃肠道和其他内脏器官。皮肤病灶通常不引起症状,而消化道病变可导致反复的出血,是BRBNS患者入院治疗的最重要因素[1]。本研究通过1例BRBNS的诊治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BRBNS临床表现和诊断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潘燕  李良平  李汉华 《四川医学》2019,40(11):1134-1137
目的总结现有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检索pubmed上所有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病例(1961年至2018年7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得到221篇文献,含250例患者。皮肤病变见于94. 8%的患者,消化道血管瘤见于77. 2%的患者。69. 2%的患者有消化道出血,11. 4%的患者发生肠梗阻或肠套叠。45. 1%的患者行皮肤病变的治疗,术后复发率为85. 2%。29. 7%的患者因消化道血管瘤行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0. 8%和28. 4%。另有26. 5%的患者行内镜治疗,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分别为7. 6%和21. 2%。抗血管生成药物除西罗莫司外,绝大多数不能有效的控制症状。5例(2. 0%)患者因疾病并发症死亡,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收到严重影响。结论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目前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潘燕  李良平  李汉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147-4149
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是一种以皮肤及消化道等内脏器官多发血管畸形或血管瘤为特征的罕见疾病,迄今为止文献报道仅200余篇。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或漏诊。为此,本文报道了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例男性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患者,以反复腹痛伴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经相关辅助检查后最终确诊为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蓝色橡皮大疱性痣综合征1例章礼久周昌清*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呕血10年,再次呕血、黑便7h入院。入院体检:贫血貌,上下肢及背部可见5个蓝色大小不等橡皮样皮肤血管瘤,最大直径约2cm,表面有点状黑色色素,触之似皮肤疝样柔软感觉,有压痛。入院后纤维...  相似文献   

11.
蓝色橡皮疱疹痣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4岁,因右下肢粗肿,大便带血14年入院。患儿自出生后即发现右小腿肿胀,浅静肪曲张、充盈,曾在当地医院以“海绵状血管瘤”给予注射封闭治疗及“直肠息肉切除”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53岁女性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病例。患者自幼发病,因反复消化道出血致贫血间断入院治疗,本次入院行消化道检查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潘燕  李汉华  李良平 《四川医学》2018,39(10):1120-1123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治疗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所有关于西罗莫司治疗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的中英文文献(1961-2018.7),总结和分析西罗莫司用药情况、临床应答及不良反应等资料。结果 共检索出文献13篇,包括19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10例。全部患者均口服给药,平均用药年龄为(10.2±5.4)岁(17月龄至25岁),目标血药浓度1~15ng/m L。中位随访时间20月(2~54月),有效率为94.7%,其中16例(94.1%)患者改善贫血,15例(78.9%)患者血管瘤病变缩小或减少,6例(85.7%)患者病变部位疼痛减轻,1例(50%)患者凝血异常改善。共7例(36.8%)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黏膜炎5例,严重软组织感染1例,血象改变2例(血小板减少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严重软组织感染因此停药,其余不良反应轻微,药物减量后可改善,不影响治疗。结论 西罗莫司治疗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的作用确切,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在治疗剂量下总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lue rubber bleb nevus syndrome,BRBNS)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疾病,病因未明.其典型特征为皮肤及消化道的多发性血管畸形(如血管瘤),也可累及其他脏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现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BRBN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蓝橡皮疱性痣综合征(bluerubber—blebnevussyndrome,BRBNS)是一种以皮肤和胃肠道表皮血管畸形伴发消化道出血和缺铁性贫血为特征的罕见疾病。病因不明,多为散发病例。我院于2006年12月诊断出1例,复习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蓝色橡皮样疱痣(blue rubber bleb nevus)是Bean氏于1958年命名的一个综合征。其特点是多发的皮肤、粘膜及胃肠道海绵状血管瘤。1982年夏,本科收治1典型病例现介绍于下: 患者,男,12岁。面色苍白伴低热7年,皮肤血管瘤12年,于1982年6月转来我院。患儿生后面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