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来自2例痰液标本。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菌株的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法鉴定KPC酶基因型,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2例菌株均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左氧氟沙星耐药,对环丙沙星中介,对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黏菌素及多黏菌素B敏感;其中1株还对替加环素敏感。2例菌株所产碳青霉烯酶不是金属β-内酰胺酶,其亚型为KPC-2。接合实验未能证明bla KPC基因能接合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中。结论产KPC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蒋燕群  李轶  李卿  汤瑾 《检验医学》2007,22(6):672-676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同时产质粒型头孢菌素酶(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在242株大肠埃希菌中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质粒AmpC酶;对确认为产CIT群质粒AmpC酶的菌株进行PCR、克隆、测序;接合试验证实耐药基因的可传递性;PCR及测序确定ESBL的基因;等电聚焦电泳检测细菌β-内酰胺酶等电点(PI);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2株产CIT群酶细菌所携带AmpC酶基因均为blaCMY-2(PI 9.0),且均携带blaTEM-1(PI 5.4),9株同时携带blaCTX-M-14(PI8.0),无菌株携带blaSHV-like;12株产CMY-质粒AmpC酶细菌有4株接合实验阳性,经PCR证实接合子均传递了blaCMY-2,并有1株同时传递了blaCTX-M-14;多数产CMY-2型酶的细菌呈多重耐药,并有1株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结论在上海地区首次发现同时产CMY-2型质粒AmpC酶及CTX-M-14型ESBL的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3.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耐药菌感染在全球广泛播散,给治疗带来了挑战。尽管体外实验显示一些非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之也有抗菌活性,一般认为碳青霉烯类是治疗此类感染的首选用药,但可导致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增多。  相似文献   

4.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由过量产生AmpC酶且同时外膜孔道蛋白大量缺失和(或)外排泵过量表达,或产生能水解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酶引起。这些碳青霉烯酶可以分为金属β内酰胺酶(MSL)和丝氨酸碳青霉烯酶两类。替加环素是一类半合成的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对其他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通常对替加环素无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5.
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耐药菌感染在全球广泛播散,给治疗带来了挑战。尽管体外实验显示一些非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之也有抗菌活性,一般认为碳青霉烯类是治疗此类感染的首选用药,但可导致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增多。采用非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产ESBL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各家报道不同,作者对近期有关报道进行综述。1.头霉素类体外实验中,许多头霉素类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城市社区居民肠道来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本研究对山东省滨州市某城市社区居民粪便样本中分离的16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S)。对多黏菌素耐药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进行S1-PFGE和Southern杂交确定耐药基因的位置,并用接合试验判断基因的可转移性。结果 某城市社区居民肠道来源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0.00%,多重耐药菌占75.00%。WGS分析显示,16株ESBL大肠埃希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毒力基因。SNPS分析显示16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聚集成4个簇。mcr-1阳性产ESBL大肠埃希菌携带的耐药基因mcr-1和blaCTX-M均位于质粒上,且均可随质粒发生水平转移。结论 城市社区居民中可检出多黏菌素耐药ESBL大肠埃希菌,基因mcr-1存在水平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同时产质粒型头孢菌素酶(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在242株大肠埃希菌中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质粒AmpC酶;对确认为产CIT群质粒AmpC酶的菌株进行PCR、克隆、测序;接合试验证实耐药基因的可传递性;PCR及测序确定ESBL的基因;等电聚焦电泳检测细菌β-内酰胺酶等电点(PI);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2株产CIT群酶细菌所携带AmpC酶基因均为blaCMY-2(PI 9.0),且均携带blaTEM-1(PI 5.4),9株同时携带blaCTX-M-14(PI8.0),无菌株携带blaSHV-like;12株产CMY-质粒AmpC酶细菌有4株接合实验阳性,经PCR证实接合子均传递了blaCMY-2,并有1株同时传递了blaCTX-M-14;多数产CMY-2型酶的细菌呈多重耐药,并有1株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结论在上海地区首次发现同时产CMY-2型质粒AmpC酶及CTX-M-14型ESBL的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非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214株、大肠埃希菌111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K-B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试验。结果214株肺炎克雷伯菌单产碳青霉烯酶的阳性率为57.9%,单产ESBLs为12.6%,同时产ESBLs和碳青霉烯酶为20.6%;111株大肠埃希菌单产碳青霉烯酶的阳性率为54.1%,单产ESBLs为5.4%,同时产ESBLs和碳青霉烯酶为23.4%。试验菌株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耐药率在13.5%-98.1%之间,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低。结论对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碳青霉烯酶率高,治疗该类细菌引起的感染可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替加环素或米诺环素,以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耐药非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without producing carbapenemase,CRKPPC)的抗菌药物敏感性、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外排泵基因的分布及外排泵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12—2014年我院碳青霉烯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108株,用Mastdiscs combi Carba plus纸片系统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CRKPPC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和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Amp C)编码基因及外排泵基因acr AB-tolC、kex D、kde A、kpn EF和kpn GH;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和利血平抑制试验分析外排泵在碳青霉烯耐药中的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细菌外膜孔蛋白Omp K35和Omp K36的表达。结果碳青霉烯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有26株细菌为CRKPPC;这26株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氨曲南/阿维巴坦等有很好的敏感性; blaCTX-M和blaSHV检出率依次为76.9%和57.7%;外膜孔蛋白Omp K35和Omp K36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缺失率分别为57.7%和19.2%;80%以上的细菌中存在acr AB-tolC、kex D、kde A、kpn EF和kpn GH基因; CCCP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利血平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可以作为CRKPPC联合用药的基础药物。CRKPPC菌株中存在Amp C、ESBLs及不同程度的外膜孔蛋白Omp K35和Omp K36缺失,但外排泵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外排作用是CRKPPC对碳青霉烯耐药的主要机制,外排泵抑制剂可能在这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I(New Delhimetallo-beta-lactamase-1,NDM-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1],且感染者病死率较高,给临床医疗及感染防控造成了严重威胁。Yong等[2]最早于2008年1月在1例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产NDM-1肠杆  相似文献   

11.
对大肠埃希菌产生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之间的关系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Nitrocefin法对该字感染标本中分离的108株大肠埃希氏菌分别进行药敏试验、β-内酰胺酶、ESBL的检测。结果:108株大肠埃希氏中60株产β-内酰胺酶(56%)、ESBL发生率为36%(39株),其中产两种酶的有36株,有3株产ESBL而不产β-内酰胺酶。产β-内酰胺酶株对青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62%-100%,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39%-40%;产ESBL的菌株,对青霉素类,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均耐药。泰能的敏感率为100%,舒普深为95%。结论:常规检测β-内酰胺酶、ESBL,有利于耐药机制的探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ESBL菌株的爆发流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耐药非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without producing carbapenemase,CRKPPC)的抗菌药物敏感性、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外排泵基因的分布及外排泵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12—2014年我院碳青霉烯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108株,用Mastdiscs combi Carba plus纸片系统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CRKPPC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和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Amp C)编码基因及外排泵基因acr AB-tolC、kex D、kde A、kpn EF和kpn GH;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和利血平抑制试验分析外排泵在碳青霉烯耐药中的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细菌外膜孔蛋白Omp K35和Omp K36的表达。结果碳青霉烯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有26株细菌为CRKPPC;这26株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氨曲南/阿维巴坦等有很好的敏感性; blaCTX-M和blaSHV检出率依次为76.9%和57.7%;外膜孔蛋白Omp K35和Omp K36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缺失率分别为57.7%和19.2%;80%以上的细菌中存在acr AB-tolC、kex D、kde A、kpn EF和kpn GH基因; CCCP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利血平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可以作为CRKPPC联合用药的基础药物。CRKPPC菌株中存在Amp C、ESBLs及不同程度的外膜孔蛋白Omp K35和Omp K36缺失,但外排泵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外排作用是CRKPPC对碳青霉烯耐药的主要机制,外排泵抑制剂可能在这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产酸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临床分离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产酸克雷伯菌菌株5株,检测厄他培南(ETP)、亚胺培南(IPM)及美罗培南(ME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筛查菌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琼脂稀释法测其药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对检出碳青霉烯类基因的产酸克雷伯菌进行接合试验。结果 5株产酸克雷伯菌对17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80%的有9种,分别为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对替加环素、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较低。改良Hodge试验检出4例产碳青霉烯酶。2株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1株仅IMP-4阳性,1株KPC-2和IMP-8同时阳性),3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产酸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可能为携带IMP及KPC基因,并且发现了产酸克雷伯菌同时携带两种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姚慧琳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3):261-262,260
目的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K—B法或MIC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再进行改良三维试验.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在9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有16株(17.20%),8株高产AmpCβ-内酰胺酶(8.60%),6株为金属β-内酰胺酶(MBL)(6.45%),有2株同时产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2.15%),2株菌(2.15%)可能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或有胞壁屏障。总产酶率为36.56%。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正确认识它的耐药机制,有助于了解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以及医院内耐药基因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K—B法或MIC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再进行改良三维试验.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在9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有16株(17.20%),8株高产AmpCβ-内酰胺酶(8.60%),6株为金属β-内酰胺酶(MBL)(6.45%),有2株同时产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2.15%),2株菌(2.15%)可能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或有胞壁屏障。总产酶率为36.56%。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正确认识它的耐药机制,有助于了解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以及医院内耐药基因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正>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I(New Delhimetallo-beta-lactamase-1,NDM-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1],且感染者病死率较高,给临床医疗及感染防控造成了严重威胁。Yong等[2]最早于2008年1月在1例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产NDM-1肠杆  相似文献   

17.
发现一株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1株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理。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细菌对各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等电点分析(IEF)、质粒抽提、接合试验、转化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耐药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细菌编码的B内酰胺酶。结果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等电点显示3条β内酰胺酶条带,分别为5.4、6.7和8.2。PCR扩增测序临床分离菌含TEM-1(pI,5.4)、SHV-12(pI,8.2)和KPC-2(pI,6.7)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转化菌只有一条β内酰胺酶条带,为6.7。从转化菌质粒(60000bp)上获得1500bp的克隆片段,测序证实其为KPC-2编码基因。结论 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携带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A类2f组KPC-2酶的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18.
陈建平  朱菁  黄旭  梅亚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2):1715-1717,1722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中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相关耐药基因及临床药物敏感性,为血流感染临床治疗和医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流感染分离的16株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酶检测试验(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6株临床分离菌株中,12株为肺炎克雷伯菌,4株为大肠埃希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87.50%(14/16)。全部菌株均携带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2)基因。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耐药率为100.00%,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灵敏度为100.00%。结论本次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均为KPC-2,对于耐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可以应用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联合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加强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控制监测,控制其在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现出的稳定性使其一直作为产酶株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但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不断出现,成为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耐药性的产生往往是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导致实验室检测可能存在假阳性.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等可以用于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应该合理、正确的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性出现,加强医院院内感染的控制,减低耐药性传播的几率.  相似文献   

20.
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是由肠杆菌科细菌或(和)绿脓假单胞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产生的一类β内酰胺酶,属β内酰胺酶Ambler分子结构分类法中的C类和Bush—Jacoby—Medeiros功能分类法中第一群,即作用于头孢菌素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的β内酰胺酶。故AmpC酶又称作为头孢菌素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