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涛教授认为流感的突发与"五运六气"密切相关,故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联合六经气化辨证法论治此病。彭涛教授认为"五运六气"与人们的生活及健康息息相关,能够指导流行性疾病的中医诊疗。在掌握运气理论的同时用六经辨证选方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下焦蓄血证是太阳病变证之一,历代医家多认为其主证是小腹急结或硬满,神志如狂或发狂,小便自利,脉象沉涩或沉结。但从临床实践来看,是否将小便自利作为蓄血证的主证有待商榷C《伤寒论)中明确提出“太阳病…小腹当硬满,小便自利,下血乃愈…抵挡汤主之。”后世许多医家认为此证乃热与瘀血结于膀脱(下焦)是热在阴分血分,未伤及阳分气分,所以膀眈气化功能未受影响,故d、便自利。如程郊倩日:“热结膀就而小便不利者,是气分受邪。小便自利者,是血分受邪也。”同时(伤寒论)亦将小便利与不利作为下焦蓄血证与蓄水证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3.
【证候概念】太阳蓄血证,又名蓄血证、伤寒蓄血证。本证属太阳腑证之一,是太阳表邪不解,外邪化热入里,与血结于下焦所致,以少腹急结或硬满,如狂或发狂,大便色黑易解,小便自利为其临床特征。【溯源】太阳蓄血证首见于《伤寒论》载于太阳病篇和阳明病篇。  相似文献   

4.
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用于治疗太阳病不解,热邪随经深入下焦,与血相结于少腹之其人如狂、少腹急结之蓄血证,本文将其引入治疗下焦瘀血之腰痛,因其病机相同,故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参照《伤寒论》不同版本及诸家解读,根据不同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第106条中桃核承气汤方证其证名有所不同。根据六经辨证其包括太阳蓄血证和太阳阳明并病,根据脏腑辨证其包括膀胱腑证和大肠腑证,根据三焦辨证其包括血蓄中焦、下焦,根据卫气营血辨证其为血热互结于营血分,根据八纲辨证其属阳热实证。因此“热结膀胱”可以指膀胱、小肠、大肠、回肠、下焦、结肠、少腹等,但临床应用不局限于此,泛指体内所有部位瘀热互结之蓄血。故方证辨证认为,桃核承气汤证应抓住其瘀热互结的核心病机,其人如狂、少腹急结是其主要症状,“先解其外”是蓄血证兼表证的治疗原则之一,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小柴胡汤皆可应用。经过比较研究,明晰了106条条文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桃核承气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篇》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本方是张仲景为治疗邪热传入下焦与瘀血互结形成下焦蓄血证而创制的方剂。根据《伤寒论》原方,桃核承气汤为蓄血轻证而设。其蓄血者乃瘀热互  相似文献   

7.
<正>抵当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太阳病不解,热邪随经入里,热与血结于下焦;亦治阳明热邪与瘀血相结之蓄血证。对于本方服法,仲景云:"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其中"不下更服"一句,有  相似文献   

8.
何新慧 《河南中医》2012,32(8):949-951
《伤寒论》中所述蓄血证或发于太阳病阶段,或发于阳明病阶段,均因外邪化热入里,与血互结而成.临证时可将蓄血证分为太阳蓄血轻证、太阳蓄血重证和阳明蓄血证.太阳蓄血轻证者,治疗当先解表,表邪外散后再用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通下瘀热;太阳蓄血重证者,当先治里,用抵当汤破血逐瘀,通下瘀热;阳明蓄血证的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方用抵当汤破血逐瘀.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由于蓄血证在《伤寒论》出现在太阳病篇与阳明病篇,因此被分别称为太阳蓄血证、阳明蓄血证。蓄血证当属阳明病,不存在太阳蓄血证之说。  相似文献   

10.
刘派  苏颖 《吉林中医药》2014,(12):1192-1194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基础结构。五运六气理论认为人体气机变化受自然界气化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运六气关系密切。现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运气学说构建的病因病机理论框架,一是病因归于五运六气,"气动"产生病邪,导致发病;二是病机以"病机十九条"为基础,分析病机应"审察病机,求属气宜";三是五运六气合参构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核心。认为运气病机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掌握运气病机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太阳蓄血乃淤热在里,热与血结而成。主要表现为如狂,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伤寒论》109条论本病说:“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对“热结膀胱”注家尝有随文衍义者,云:“经热不解,随经入腑,为热结膀胱。”既然是邪热入里,热结在膀胱,当阻碍膀胱气化,必然引起小便不利,而蓄血证小便自利,可知病不在膀胱。正如钱天来说:“注家有血蓄膀胱之说,恐尤为不经。……且膀胱为下焦清道,其蒸腾之气,由气化而入,由气化而出,未必能藏蓄血也。……若果膀胱之血蓄而不行,则膀胱淤塞。下文所谓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又何自出  相似文献   

12.
蓄血证始载《伤寒论》,由太阳之邪化热内传与瘀血相结,称为太阳蓄血证;由阳明邪热与瘀血互结,称为阳明蓄血证。由于后世医家对蓄血的部位意见不一,蓄血证蓄血的部位成为学者争论和探讨的课题之一。笔者就有关资料进行探讨时发现,历代医家通过将蓄血证的病位具体到人体某一个部位的方法来认识蓄血证存在着很大的争议。1《伤寒论》论蓄血证《伤寒论》中论及蓄血证时分为太阳蓄血证和阳明蓄血证两种。其中论及太阳蓄血证的有核桃承气汤证、抵当汤证和抵当丸证,论及阳明蓄血证的主要有237条、257条和258条条文。《伤寒论》对蓄血证的整体认识主…  相似文献   

13.
认为气是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气化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从五运六气,天人相应,六气属性,标本中气从化,神机气立,根结之穴,药物性味,五脏六腑,经络腧穴,脏气法时,气动于中、象形于外,体质与患病的倾向性等方面阐述了五运六气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载体。认为气化论是运气学说所阐述的核心,影响和促进了伤寒六经气化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林榕 《中医药学刊》2006,24(2):320-320
蓄血证始载《伤寒论》,由太阳之邪化热内传与瘀血相结,称为太阳蓄血证;由阳明邪热与瘀血互结,称为阳明蓄血证。由于后世医家对蓄血的部位意见不一,蓄血证蓄血的部位成为学者争论和探讨的课题之一。笔者就有关资料进行探讨时发现,历代医家通过将蓄血证的病位具体到人体某一个部位的方法来认识蓄血证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验案,介绍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证体会。包括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盆腔炎太阳太阴合病、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太阳蓄血证、大承气汤加减治疗阳明腑实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少阳太阴同病、真武汤加减治疗少阴寒化证、猪苓汤治疗少阴热化证、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厥阴寒热错杂证。认为六经辨证体系指导盆腔炎的治疗较脏腑辨证更能应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的五运六气与人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相应。六气为本,六经为标,治六经病即是治六气。六气中的阳明具土金二性,气机为阖,气化从中。本文立足于气一元论学说,论述六气中阳明的特点,并结合案例浅析阳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蓄血证有狭义、广义之分,仲景《伤寒论》下焦、膀胱瘀血之蓄血证为狭义蓄血证,其病位包括下焦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尿道、冲任二脉及精室、胞宫,总以下焦少腹为主。现代中医学对蓄血证的认识有所发展,凡在里之瘀血与邪热深结,无论上、中、下焦,均可纳入广义蓄血证的范畴。以狭义蓄血证的证治规律指导广义蓄血证,临床运用大大扩展了仲景蓄血证经方的适用范围,对仲景"蓄血学说"予以了补充和完善。蓄血证的辨证治疗,宜以伤寒六经辨证为主导,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补充,两者结合方可形成完整的蓄血证辨治论治体系,并能有效指导临床,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泰定养生主论》研究,发现王珪熟谙五运六气,且多有创见。王氏认为中医养生即是遵循五运六气理论进行调摄,“养生之关系正于此”,重视五运六气胎孕理论,践行运气时行民病证治,病机司属六气本标证治,列运气专篇,阐发标本中气,运气治则,析南北政之义,述亢害承制之理,以痰之为病论六气统六经,别开生面。遣方用药强调,依本治标,无翼其胜,无赞其复,以平为期,推步精微,则纵横妙用。  相似文献   

19.
孟庆云 《北京中医》2009,(12):937-940
运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的一门学问。五运六气之语最早见于《周礼》,在其流传中形成了推算派、推理派和江湖派等。五运六气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启奥升堂之功,其扩展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建立了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的流行病学纲领,提出了气化学说的理论纲领和五运六气的用药规律与气化药理学,具论病机并抉发为病机学说,并在预测病害因素指导下为中医养生理论之龟镜。  相似文献   

20.
五运六气对中医学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云 《北京中医药》2009,28(12):937-940
运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的一门学问.五运六气之语最早见于<周礼>,在其流传中形成了推算派、推理派和江湖派等.五运六气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启奥升堂之功,其扩展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建立了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的流行病学纲领,提出了气化学说的理论纲领和五运六气的用药规律与气化药理学.具论病机并抉发为病机学说,并在预测病害因素指导下为中医养生理论之龟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