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l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并配合行为学测试确立模型。术后4天电针“中冲”、“涌泉”治疗,电镜观察海马CAl区神经元变性、坏死情况。结果:VD大鼠治疗后的海马CAl区神经元变性、坏死情况明显好转,其异常改变的神经元数量明显下降,效果优于盐酸川芎嗪治疗对照组。结论:电针“井穴”可减轻海马CAl区神经元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凋亡因子Bax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术后4天电针"中冲"、"涌泉"治疗,每天1次,共20天。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因子Bax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Bax凋亡因子表达,电针井穴治疗后,Bax凋亡因子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下调海马CA1区促凋亡基因Bax蛋白的表达可能是电针井穴抗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细胞凋亡、保护脑神经元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对海马CA1区p5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燕珍 《福建中医药》2007,38(2):45-46,59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本实验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对VD大鼠脑内的p53的表达进行基础性研究,以期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及电针治疗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丝蛋白(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将其余48只采用双侧CCA结扎反复缺血再灌注(2VO)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2只,电针组和针刺组均选取督脉组穴百会、风府治疗。于结束治疗3天后采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I区GFAP和NF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针治疗组与针刺治疗组大鼠海马CAI区GFAP的含量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但电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电针治疗组与针刺治疗组大鼠海马CAI区NF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都升高(P0.05),电针治疗组上升更明显。结论电针组与针刺组相比能更显著地使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I区GFAP的含量降低,并升高CAI区NF的含量,因此具有很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补肾健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皮质和海马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含量,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VD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3只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VD动物模型。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补肾健脑方高、中(各13只)、低(12只)剂量组。另选取13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5mL/kg);西药组予盐酸多奈哌齐混悬液灌胃(0.52mg/kg);中药组予补肾健脑方组低(14g/kg)、中(28g/kg)、高(56g/kg)剂量灌胃;各组连续干预3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逃避潜伏期及穿越平台数。比色法测定皮质、海马ACh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细胞表达数。结果用药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第3~5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数减少,皮质、海马ACh含量降低,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细胞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补肾健脑方高剂量组第4天逃避潜伏期均缩短,各用药组第5天逃避潜伏期均缩短,穿越平台数及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细胞数增加,皮质ACh含量、海马ACh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补肾健脑方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第4、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补肾健脑方低、中剂量组皮质、海马ACh含量降低(P<0.05)。结论补肾健脑方对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提高皮质和海马ACh含量,促进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神经元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CA1区细胞数目动态变化及电针的影响。方法 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以药物喜德镇治疗为对照,给予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治疗7、15、30日,运用高清晰度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海马CA1区细胞数目做定量分析。结果 模型组海马CA1区的场数目、面数密度、面密度均显著减少,电针和药物可明显提高各参数,且以电针作用为优。结论 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可显著抑制海马CA1区细胞坏死、脱失,抑制其细胞数目减少,可能为针刺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电针干预下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AVP及Aβ1-40蛋白表达量改变的机制。方法:随机抽取8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均采用改良后的Pulsinelli.4-VO法制备痴呆模型,筛选出合格血管性痴呆大鼠后,随机选取22只血管性痴呆大鼠于海马CA1区注射AVP受体阻滞剂。对比电针组(百会穴、大椎穴)及西药组(吡拉西坦混悬液灌胃)治疗后,各组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及海马CA1区中AVP、Aβ1-40蛋白含量的不同。结果:AVP蛋白含量较高的组别(电针1组、电针2组、西药组)对比AVP蛋白含量较少的组别(模型组、阻滞剂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减少、首次跨越时间缩短、120 s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5);电针1组与西药组比较,前者在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结果中,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电针组比较其他各组别,AVP蛋白含量均有升高,且Aβ1-40含量减少。其机制可能为电针可促进脑内AVP的生成,从而减少Aβ1-40的蛋白含量,从而降低老年斑的生成,减缓血管性痴呆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养肝活血开窍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LTP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和突触囊泡膜蛋白(Syp)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智三针"调控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从而改善VaD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VaD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电针智三针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4-VO)制作VaD大鼠模型,另取12只未造模大鼠为假手术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Psd-95和Syp阳性细胞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Psd-95和Sy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aD模型组大鼠在2 d后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而第三象限游泳时间和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VaD模型组比较,电针智三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Va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Psd-95与Syp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VaD模型组比较,电针智三针组与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CA1区Psd-95与Syp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电针"智三针"可能通过增加海马CA1区Psd-95和Syp的表达,调控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减少神经元突触丢失,从而达到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景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红景天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模型,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造模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能力明显下降(P〈0.01),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认知能力明显改善(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给予红景天后,可以通过调节海马Bcl-2及Bax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CD11b表达的影响,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小胶质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及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治疗组以浓度为0.32 g/mL养血清脑颗粒10 mL/(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8周。分别在给药1、2、4、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CD11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CD11b蛋白表达均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CD11b蛋白表达均下降(P0.01),尤以2周时最明显。结论 VD大鼠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和活化,养血清脑颗粒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活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补肾祛瘀开窍方、安理申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观察中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血管痴呆的机理.方法:采用双例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观察药物对该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形态及数量的影响.结果:补肾祛瘀开窍方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轻缺血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的作用.结论:中药补肾祛瘀开窍方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有效方;其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机理可能与减轻缺血对海马CA1区椎体细胞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红景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Bc1-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红景天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模型,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c1-2、Bax蛋白表达.结果 造模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能力明显下降(尸<0.01).Bci-2、Bax蛋白表达增加(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认知能力明显改善(P<0.01),Bc1-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 血管性痴呆大鼠给予红景天后,可以通过调节海马Bc1-2及Bax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模型组) 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VD大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DNF和bFGF蛋白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明显改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DNF和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以4周时表达最明显。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养血清脑颗粒上调BDNF和bF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反复闭、通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造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通过HE和尼氏体染色比较使用大、中、小剂量参知健脑方治疗后的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数目.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细胞数明显减少,应用参知健脑方能减轻海马CA1区的损伤.参知健脑方大、中剂量组的细胞数量与小剂量组相比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头针运动疗法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训练组、头针丛刺组和头针运动组,每组8只,Olsson法建立VaD模型;造模成功后,运动训练组予康复运动训练,头针丛刺组采用于氏头针七区划分法,取顶区、顶前区及额区(即神庭穴、百会穴、前顶穴及这三穴左、右侧各旁开5 mm),给予皮内针针刺;头针运动组采用运动训练结合头针丛刺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常规饲养,无特殊干预。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炎症因子IL-6、IL-17、IL-1β、TNF-α含量。结果 (1)治疗后,运动训练组、头针丛刺组和头针运动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其中头针运动组最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炎性因子IL-6...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龙首参葛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2-VO法复制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NS,10 mL/kg),脑复康组(0.8 g/kg),龙首参葛丸低剂量(1.5g/kg)组、中剂量(3g/kg)组、高剂量(6g/kg)组,每组10只。经口灌胃等体积给药,10mL/kg动物体质量,1次/日。在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第38天、39天、40天进行跳台试验,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评估。大鼠于第41天给予10%水合氯醛麻醉迅速断头取脑,取视交叉后4 mm与小脑前之间的部分,经4%多聚甲醛浸置后,制作成厚约5μm的冠状切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跳台试验显示:龙首参葛丸低、中、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龙首参葛丸和脑复康都有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但龙首参葛丸高剂量组相较脑复康组作用更加明显(P0.05);镜下染色观察:龙首葛根组与脑复康组、阳性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区CA1区尼氏体(虎斑样结构)体积大、数量多,且分布较均匀,发生尼氏体溶解的细胞数量也较少。结论:龙首参葛丸可促进神经元内蛋白质合成,减少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元修复,对血管性痴呆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智能障碍的改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根据Olsson方法,采用永久性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复制V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喜德镇组及脑力苏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并加假手术组(每组10只),共用药21d。采用酶组化、免疫组化方法对海马CA1区NOS、AchE酶活性及nNOS阳性神经元进行观测。结果大剂量脑力苏胶囊、喜德镇治疗后大鼠海马CA1区NOS酶活性降低,AchE酶活性增加,nNOS阳性神经细胞减少。结论脑力苏胶囊可以改善脑缺血状态,保护脑缺血性损伤,抑制nNOS活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与抑制性的平衡,提高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夏天无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MVD、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夏天无组。血管性痴呆模型建立后连续给药30d。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密度及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夏天无组较模型组自第3天起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 0.05),后2天其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 0.01);夏天无组海马CA1区血管数量有所增加,VEGF阳性细胞数量有所增加(P 0.05)。结论:夏天无对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VEGF表达,一方面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直接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诱导缺血区侧枝新血管形成,改善血液循环,对神经元起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protein kinase,MAPK)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ip硝普钠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参芎化瘀胶囊治疗组。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CA1区p38MAPK表达的变化。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P<0.01),跨越平台的次数及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治疗组随时间延长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间缩短(P<0.05,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及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增多(P<0.05, P<0.05)。(2)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p38MAPK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p38MAPK阳性细胞减少(P<0.01)。 结论 : VD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下降与p38MAPK表达增加有关,参芎化瘀胶囊可减少VD大鼠海马CA1区p38MAPK的表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