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5例,其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9例,动力髋螺钉板系统(DHS)内固定术治疗46例,进行6年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死亡率及死亡原因、X线表现。结果:置换组术后2年、4年、6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DHS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置换组各个时期均低于DH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置换组明显低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HA)与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HA组32例、DHS组38例及PFNA组26例,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站立及行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比较。结果:H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站立行走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DHS组及PFNA组(P0.05),DHS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HA组及PFNA组均明显少于DHS组(P0.05);HA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患者离床及患肢负重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该治疗方法能尽快使患者恢复站立及行走,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高龄合并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首先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PFNA内固定术或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院内自2017年1月—2018年8月诊治的8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回顾分析对象,利用数字法来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中用时和手术后离地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同期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率为2.38%,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PFNA内固定术治疗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伤消肿化瘀方对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组在手术基础上结合骨伤消肿化瘀方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对照组优良率70.0%低于观察组优良率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骨伤消肿化瘀方联合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效果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并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及半髋置换组,分别接受DHS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记录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每个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在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结果:DHS组在手术时间及输血人数上明显多于半髋置换组(P〈0.01),2组在失血量、输血数量、负重时间及平均Harri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HS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半髋置换组长。术后并发症半髋置换组明显低于DHS组。结论:2种术式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DHS在输血人数及手术时间上高于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人工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与其他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疗效,前瞻性评价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108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对照组采用其他方式治疗。结果108例患者得到平均2 a的随访。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将成为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Dynamic Hip Screw,动力髋螺钉)或PFN(proximal femoral nail,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治疗,统计疗效.结果:优良率达到90%,临床效果理想.结论:DHS和PFN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手术方式,但要选择合适适应症;中药补肾活血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在接受观察和护理后,患者的行走功能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是内固定术治疗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32例患者性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研究组),31例患者行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对照组)。比较两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优良率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确切的临床效果,但PFNA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了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全部采用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优良率达96.2%,无1例患者出现螺钉脱出或螺钉钢板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操作简单,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分别采用DHS(DHS组,n=42)和PFNA(PFNA组,n=59)治疗并随访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2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低.DHS组和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6.44%和90.57%,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应用DHS和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问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小,固定更为牢靠,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曾浩  王聪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706-1707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行人工关节置换并结合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完善术前常规榆查后行人工关节置换,并结合中医治疗,总结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平均年龄81.5岁,随访6~24个月,平均13.5个月.5例行双动股骨头置换,7例行全髋置换.术后3d患者下地功能锻炼.无切口感染、关节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具有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早、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3%,较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较对照组的18.5%明显降低(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打压植骨技术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2000年3月~2008年6月间51例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月,平均34.5个月,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0.2%。末次X光片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未见骨水泥渗漏,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疗效满意,有利于早期下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DHS内固定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随访8~28个月(平均13个月),优良率为94%。结论术前进行认真、充分的评估和准备,积极治疗原有疾病,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治疗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完善麻醉监护,术后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尽量早期行功能锻炼,是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带大粗隆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高龄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研究31例骨折患者,采用带大粗隆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对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FNA内固定术(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于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出5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组: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较内固定组长,且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多,P 0.05;但置换组患者术后负重锻炼时间较短,P 0.05;两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 0.05,但置换组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 0.05;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各有优缺点,前者适合伴有多种内科基础疾病、体质差的患者,后者适合伴有严重骨质疏松、体质较好的患者,临床医师需综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3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予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指数、NRS疼痛程度、老年幸福指数;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疗效、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指数、NRS疼痛程度、老年幸福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可更好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提高幸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9年5月间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7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其中锁定钢板内固定组4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4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内科并发症及Barthel生活指数等方面的指标。结果:锁定钢板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9.2、17.5个月。锁定钢板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P〈0.05),在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内科并发症及Barthel生活指数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锁定钢板均为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锁定钢板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低、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71~94岁;按Tronzo-Evans分型:III型4例,IV型8例;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随访,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本组病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治疗后痊愈;无关节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按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其中优4例,良6例,优良率83.3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