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湿致瘀”是临床上常见的病机演变。近年来,中国众多医家从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对“因湿致瘀”导致有关疾病形成机理提出新的见解,这对指导临床与防病治病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作者综述了1996年至2007年“因湿致瘀”导致有关疾病形成机理研究,促进阐明“因湿致瘀”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4)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大鼠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I,AA-I)的代谢与肺、肝、脾、胃、肾、小肠、大肠7种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2b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中医湿浊转运的内涵。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虚组、空白+AA-I组、脾虚+AA-I组。脾虚组及空白组分别做AAI药代动力学检测,并分别取肺、肝、脾、胃、肾、小肠、大肠组织;空白+AA-I组及脾虚+AA-I组予AA-I灌胃后5、60分钟两个时间点取上述组织,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织中oatp2b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空白组与脾虚组AA-I血药浓度出现明显差异(P0.05)。oatp2b1 mRNA表达:脾虚组中脾组织表达量较空白组降低(P0.05);空白+AA-I组5分钟时与空白组比较各组织表达无差异,60分钟小肠组织表达量较空白组降低(P0.05);脾虚+AA-I组5分钟时胃、肝组织表达量较脾虚组降低(P0.05),60分钟时肾、大肠组织表达量较脾虚组升高(P0.05)。oatp2b1蛋白表达变化趋势同基因表达改变基本一致;oatp2b1蛋白分布:肝组织中肝血窦周边的肝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细胞膜染色阳性,胃组织中消化腺的胞质染色阳性,肾组织中肾小管包膜及胞浆染色阳性,小肠组织消化腺中胞质及包膜染色阳性,大肠组织胞膜染色阳性。结论:AA-I代谢与肝、胃、肾、小肠、大肠组织oatp2b1表达相关,提示湿浊代谢以脾为枢纽,肝、胃、肾、大肠、小肠共同参与并发挥相应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大鼠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Ⅰ,AA-Ⅰ)的代谢与肺、肝、脾、胃、肾、小肠、大肠7种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2b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中医温浊转运的内涵.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虚组、空白+AA-Ⅰ组、脾虚+AA-Ⅰ组.脾虚组及空白组分别做AA-Ⅰ药代动力学检测,并分别取肺、肝、脾、胃、肾、小肠、大肠组织;空白+AA-Ⅰ组及脾虚+AA-Ⅰ组予AA-Ⅰ灌胃后5、60分钟两个时间点取上述组织,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织中oatp2b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空白组与脾虚组AA-Ⅰ血药浓度出现明显差异(P<0.05).oatp2b1 mRNA表达:脾虚组中脾组织表达量较空白组降低(P<0.05);空白+AA-Ⅰ组5分钟时与空白组比较各组织表达无差异,60分钟小肠组织表达量较空白组降低(P<0.05);脾虚+AA-Ⅰ组5分钟时胃、肝组织表达量较脾虚组降低(P<0.05),60分钟时肾、大肠组织表达量较脾虚组升高(P<0.05).oatp2b1蛋白表达变化趋势同基因表达改变基本一致;oatp2b1蛋白分布:肝组织中肝血窦周边的肝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细胞膜染色阳性,胃组织中消化腺的胞质染色阳性,肾组织中肾小管包膜及胞浆染色阳性,小肠组织消化腺中胞质及包膜染色阳性,大肠组织胞膜染色阳性.结论:AA-Ⅰ代谢与肝、胃、肾、小肠、大肠组织oatp2b1表达相关,提示湿浊代谢以脾为枢纽,肝、胃、肾、大肠、小肠共同参与并发挥相应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湿邪为患,临证颇多,广东地处南方,气候潮湿。血脉常因湿,或湿热,或寒湿,或痰火等阻滞而逐渐形成血瘀之证。笔者于临证中常有所见,盖痰湿同源,湿为阴邪,粘腻而滞,可致气机升降失常,气失宣畅,血行郁滞,久郁则出现湿瘀蕴阻之证。在治法与选方用药上,多选治湿化瘀之方药。目前有关因湿致瘀的报道仍属鲜见,现将临证所见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状下大鼠oatp2a1基因表达来探讨Oatp2a1在湿浊转运中的作用。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6只)、正常+AA大鼠模型组(6只)、脾虚大鼠模型组(10只)、脾虚+AA大鼠模型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的方法造脾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组别大鼠马兜铃酸灌胃3天,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肝、肾、胃、小肠、大肠等组织中Oatp2a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Oatp2a1在上述6种脏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肝组织中,脾虚组大鼠模型Oatp2a1的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35,P<0.05);小肠组织中,脾虚组大鼠模型中Oatp2a1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04,P<0.01)。在给予马兜铃酸刺激下,小肠组织中,正常+AA组大鼠模型Oatp2a1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32,P<0.05)。结论:Oatp2a1可能是机体参与湿浊运化的物质基础之一,在脾虚状态下大鼠小肠、肝组织中Oatp2a1的表达变化提示小肠、肝等脏器在脾虚状态下的湿浊转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脾主运化湿浊的功能,可能不仅包括胃肠道的功能在内,而且也可能包括一部分肝脏的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10)
目的:通过研究脾虚内环境下肝癌小鼠胃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家族(oatp2a1、oatp2b1、oatp4a1、oatp1b2)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脾虚因素对肝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5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肝癌组和脾虚肝癌组,建立脾虚药物诱导肝癌小鼠模型,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小鼠胃组织中oatp2a1、oatp4a1、oatp2b1、oatp1b2和肝癌组织中AFP的表达。结果:各组造模后小鼠胃组织Oatp家族的表达发生了变化,与肝癌组小鼠比较,脾虚肝癌组小鼠胃组织中的Oatp家族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脾虚肝癌组小鼠癌组织的AFP表达较肝癌组小鼠癌组织明显升高(P0.05)。结论:脾虚因素能促进小鼠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脾虚内环境下胃组织中Oatp家族的异常表达有关,进一步提示脾虚湿浊转运障碍影响了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梳理古代医家对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认识,从“虚”“瘀”方面入手,提出“因虚致瘀”理论。因虚而始作为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早期以脾气亏虚为主,后期伤及于心,禀赋不足、五脏柔弱皆可导致其发生;因虚致瘀贯穿疾病始终,“虚”为本,“瘀”为标,气血阴阳的亏虚皆可导致瘀血的形成,同时久虚入络又加重了病情的发生与发展。抓住糖尿病性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机制,对中医临床诊治和有效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严重者有引发失明的风险。通过梳理古代医籍资料以及各医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以“虚”和“瘀”作为切入点,梳理出因虚而始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肝脾肾三脏虚弱、精气血亏虚、目失濡养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同时脏腑虚弱导致的气血阴阳不足与痰浊的产生可致病理产物瘀血的出现,“虚”导致“瘀”的产生即“因虚致瘀”。“虚”为本,“瘀”为标,瘀血又使疾病日久缠绵不愈,“因虚致瘀”贯穿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当中,最终由于目窍失养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掌握其发病病机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大鼠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代谢与肾、大肠、小肠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oatp)2a1、oatp2b1mRNA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中医学脾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脾虚组(22只)、AA-I组(6只)、脾虚AA-I组(6只)。脾虚组及脾虚AA-I组采用利血平5 mg/(kg·d)皮下注射连续16天造模。空白组及脾虚组选取6只大鼠行颈动脉插管,并予AA-I灌胃后5、15、30、45、60 min颈动脉取血行AA-I药代动力学检测;脾虚组选10只大鼠行肾、大肠、小肠AA-I组织浓度测定;脾虚组及空白组各取6只分别予生理盐水灌胃,AA-I组、脾虚AA-I组予AA-I灌胃后60 min时间点取肾、大肠、小肠3种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织中oatp2a1、oatp2b1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虚组大鼠灌胃后15、30、45、60 min时体内AA-I血浆浓度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组60 min时AA-I血浆浓度下降,肾及大肠组织浓度升高,小肠中组织浓度明显下降。空白组与脾虚组中上述3种组织oatp2a1、oatp2b1mRNA表达无差异;与空白组比较,AAI组小肠oatp2a1、oatp2b1mRNA表达降低,大肠oatp2a1mRNA表达降低(P0.05,P0.01);与脾虚组比较,脾虚AA-I组肾组织中oatp2a1、oatp2b1mRNA表达升高(P0.05),大肠组织oatp2b1m 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脾虚脾失运化状态下,AA-I代谢差异可能与肾、大肠、小肠组织oatp2a1、oatp2b1表达改变相关,并提示肾、大肠在脾虚状态下物质代谢中发挥重要协调作用,验证了中医脾肾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2.
13.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隐匿,并发症严重,致死率高。我国历代医家在"骨枯"、"骨痿"、"骨蚀"、"骨极"、"骨痹"等中医病症中均有阐述,"肾主骨髓"可谓其辨证之根基。当前医家对于该病中医病机辨证阐述繁琐、复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结合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从"虚"、"瘀"两方面辨证,提出"因虚致瘀理论",虚、瘀作为该病病机辨证的基本点,以脏腑辨证为基础,以精、气、血辨证为关键,强调精气血虚与气滞血瘀两方面辨证结合。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采用专家调查的方式筛选寻常型银屑病脾虚湿瘀证的诊断指标,评价其重要性,以形成寻常型银屑病脾虚湿瘀证的证候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分析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根据第三轮调查结果的权重将各诊断指标分为主症及次症,形成多个证候诊断标准判断条件选项;再通过两轮专家的调查与判断,以形成寻常型银屑病脾虚湿瘀证诊断标准。【结果】 全国共有35位专家参与了本次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采用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变异系数、权重系数等指标对3轮问卷调查的证候诊断指标进行筛选,得到诊断指标23个。经同类合并后,形成主症(A)6个,包括皮损处于静止稳定期、皮损斑块肥厚(浸润明显)、皮损颜色暗红或紫暗共3个局部症状(Ⅰ),肢体倦怠、脘腹胀闷、舌淡胖或淡暗及苔白润或腻共3个全身症状(Ⅱ);次症(B)11个,包括皮损搔抓破损后渗出明显、鳞屑肥厚、鳞屑附着紧共3个局部症状(Ⅰ),面色 白或晦暗无华、神疲或嗜睡或少气懒言、纳呆或呕恶、口淡不渴、便溏等共8个全身症状(Ⅱ)。专家认可度较高的诊断标准判断条件选项为3种:主症中的局部症状(AⅠ)任2项+主症中的全身症状(AⅡ)任2项;主症中的局部症状(AⅠ)任2项+次症中的全身症状(BⅡ)任4项;主症中局部症状(AⅠ)任2项+主症中全身症状(AⅡ)任1项+次症中的局部症状(BⅡ)任2项。【结论】 本调查研究的专家积极程度和专业程度较高,意见可信度较高,且协调程度较高。经过5轮调查,基本形成寻常型银屑病脾虚湿瘀证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19.
吴伟教授在辨治房颤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心-血-脉三位一体论”与“瘀毒致悸”论。认为房颤由瘀毒所致,其病位在心-血-脉,核心病机为“气滞血瘀毒成”。治法当紧扣病机,提倡“从瘀论治,兼以解毒,缓消其毒”,且认为理气活血化瘀便是解毒。方拟桃仁红花煎加减,主要组成药物有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生地黄、赤芍、丹参、大枣、葛根、甘松、牡蛎、茯苓、玉竹等,并根据岭南之气候与房颤多影响情志之特点,去方中辛烈之品,而加特色解毒药对葛根-甘松以辨病而治。吴伟教授治疗房颤还常配合沐足、针灸、导引等中医外治法和保健法,全面调理,缓消其毒,以复其元。吴伟教授治疗房颤采用中医药精准干预,综合调理,可达到促进症状消失及恢复窦性心律、改善体质等目的,其辨治思路可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