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防治疾病观念的高度概括,中医历来重视治“未病”。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组成,具有运动、支撑人体、吸收震荡、保护脊髓、保护胸腔、腹腔内脏器官等作用。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形成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变性疾病。本文就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脊柱退变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骨错缝理论治疗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方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医骨缝理论配合正骨手法进行复位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65.79%;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医骨错缝理论进行复位处理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是一种继发于严重的椎间盘退变、老年骨质疏松及多个小关节突的稳定性丧失所造成的,以椎管狭窄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退变性脊柱侧凸症作为一种严重的退变性疾病,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中老年患者腰背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是引起颈肩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尤以颈、腰段脊柱为多见,单纯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不甚满意.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既往对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诊疗,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于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变化,而忽视了椎旁肌这一重要的脊柱稳定结构的变化。筋骨平衡理论强调,在临床诊治骨伤疾病时应关注骨关节与软组织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本文总结了椎旁肌维持脊柱稳定的作用和腰椎退变后椎旁肌的病变表现,基于筋骨平衡理论对椎旁肌病变与腰椎退变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椎旁肌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方法,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之一。成年人的退变性脊柱侧凸。多发生在45~5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进行性加重,可合并退变性滑脱,甚至发生脱位,出现腰痛和神经根性、马尾神经症状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院1999年2月~2003年8月共收治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8例,经行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退变性侧弯等等.其中一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而且需要植骨融合.目前,腰椎植骨融合术主要包括横突间植骨、椎间植骨融合术、360°植骨融合术等.关于三者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多,结果各有不同但随着内固定器械及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椎间植骨融合术应用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正确评价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龙 《四川中医》2008,26(10):5-6
韦贵康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44年,在中医骨伤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以手法治疗脊柱损伤性疾病和脊柱相关性疾病而著称,本文就韦教授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的经验作一介绍,旨在传承名家经验,受益于医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水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3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应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水针的保守治疗。结果:374例患者均获随访。原有不同程度反复发作腰痛均获不同程度缓解,疗效满意。结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水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正确的复住手法恢复椎体微细解剖位置的变化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关键因素,构建适宜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特点及构建方法进行了论述,并从动物选择、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等方面对椎间盘退变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构建适宜中医药研究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水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3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应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水针的保守治疗.结果:37例患者均获随访.原有不同程度反复发作腰痛均获不同程度缓解,疗效满意.结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水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正确的复位手法恢复椎体微细解剖位置的变化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医理论、文献、临床和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提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五脏虚损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的观点。认为五脏虚损为其内在病理基础,五脏亏虚,气化无力,津液与血运行失常,聚而成痰、成瘀;而痰瘀内停,又可使经脉痹阻,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夹杂形成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本虚标实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根本病理基础,但目前椎间盘退变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祖国医学对椎间盘退变的防治具有较深刻的认识。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干预椎间盘退变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取得相当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松解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支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的Cobb角变化。结果:治疗组Cobb角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结论: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松解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退变性椎间盘疾病是颈肩、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目前的治疗方法大体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微创手术、开放手术3大类.本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代表,分析了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原理、适应证及优缺点,提出在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疾病时,应遵循个体化、阶梯化、综合化的原则,因人、因病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正我院刘宏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脊柱退变性腰痛临床、科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中总结出骨科经验方"刘氏三号方",具有补益肝肾、祛风逐痹之功效。笔者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采用"刘氏三号方"治疗脊柱退变性腰痛患者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64例脊柱退变性腰痛患者,其中男25例,女39例;年龄55~  相似文献   

17.
椎间盘退变机制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 IV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根本病理基础,其结局往往是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骨赘形成、腰腿痛、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及随之而来的神经根、脊髓受压等等,临床发病广,病情复杂.但目前,引起椎间盘退变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免疫学及细胞信息学等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相当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研究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17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7例患者均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以及是否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最少随访12个月,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VAS、JOA、冠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的改善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1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无内固定失效,植骨融合满意,侧弯矫形良好。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冠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的改善情况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凸临床治疗方法复杂,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疗效满意,临床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退变性腰椎侧凸症是引起老龄患者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原因,治疗上较单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要复杂,也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中医保守治疗及西医手术治疗两方面相关资料,认为对该病的治疗首先应考虑用保守疗法,其中中医整脊推拿手法是治疗该病的精华特色。只有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全身状况允许下才可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有较高的风险。手术方式有多种选择,必须在术前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尽可能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腰椎间盘退变是指腰椎间盘各部分组织发生老化退变产生以下腰痛和下肢神经根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受多因素影响,如衰老、吸烟、感染、年龄[1]、机械压迫、遗传、自身免疫、糖尿病~([2,3])、创伤等~([4]),被认为是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慢性下腰痛等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引起患者慢性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5])。椎间盘退变可引起一系列脊柱退变及继发性病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