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国本 《中医杂志》2002,43(8):637-637
1 关于《回回药方》《回回药方》是论述我国的民族医药和研究中西方医药文化交流的一部重要著作。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中医界对此书了解甚少。此后,才引起历史学、民族学和医学史等学科专家的关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探讨,并卓有成效者,当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岘先生。他在2000年和2001年分别出版了《回回药方考释》和《古代波斯医学与中国》两本著作,值得研究中国医学史和民族医学的专业人员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6,(12)
《回回药方》为古代回回医学唯一传世至今的大型汉文回回方药古籍,其所载剂型十分丰富,主要有6种液体剂型、6种固体剂型、2种半固体剂型。其中,半固体膏剂又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前者药方有178首,后者由硬膏、软膏、膏糊剂组成。本文对《回回药方》中的膏剂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回回药方》是一部古回回医药方书,为明代手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因该书目录上佚缺,故撰者姓名及其他情况未详。原书共36卷,目前仅存目录下、卷12、卷30及卷34计4卷,大约是原书的九分之一,因之是书系一残本。 残卷用汉文写成,行文欠流畅,而且其间混杂有一定数量的阿拉伯文(抑波斯文)药物名称或其音译。从残卷所涉及的病种门类可以看出它是一部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皮肤和五官等科,内容丰富,切实合用的综合性回回医药方书。虽然也使用了一些属于中医范畴的术语,但通篇看不到阴阳五行、六经辨证及脏腑论述。在病因病机方  相似文献   

4.
回族古医药典籍《回回药方》残卷对于鼻骨骨折的复位,采用了一种称作“光铜著”的手术器械,铜质,筷子状.操作步骤、使用方法以及复位效果,酷似现代医学的鼻骨复位钳(即Walsham钳).复位完毕,为了不影响呼吸,鼻腔放一以鸡翎管为芯的纸捻,犹如鼻腔术后凡士林纱条填塞前鼻底部留置橡皮管以便呼吸的术式.强调鼻骨骨折应及时复位固定,宜于10日内进行,“过10日难治”.指出骨折修复日期各异,“鼻十日平复.” 另对骨折复位后的善后处理、饮食宜忌.延迟愈合原因以及向愈指征等方面亦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5.
《回回药方》是一部记述阿拉伯传统医学的医方与术语 ,约成书于元·至正 2 8年 (13 67年 )很具特色的古代医学著作 ,全书共3 6卷 ,现仅存残本 4卷。本书由宋岘考释 ,共分 2册 ,上册为考释 ,下册为影印残卷 ,中华书局出版 (2 0 0 0 -0 7)。未读本书之前 ,我曾看过赵璞珊先生研究的论文 ,待到国家图书馆善本室借阅缩微胶卷观看时很多地方看不懂 ,真实感到受到语言障碍 ,因其中很多术语均来自古希腊、罗马 ,又兼很多古西伯莱文等古代文种 ,虽属转译成汉文但很难卒读 ,因此我很佩服赵先生的成就。最近 ,回民医院马欣同学 ,将新出版的本书及若干…  相似文献   

6.
芹菜是一种外来蔬菜,在中医药领域使用频率不高,但却是回医药领域中的一味高频药物。总结芹菜Apium graveolens L.在《回回药方》中的一些特色用法,如多种药用部位、多与茴香等药材联用、作为药用辅料和服药溶媒使用,归纳芹菜在《回回药方》中的功效主治,介绍芹菜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回回药方》中脾胃病病因病机的分析,得出脾胃病在发病方面以脾胃寒湿、气血亏损为主,久则可以及肾。治疗一方面注重运用香药、温药以温阳散寒化湿,促进黄黑体液消散;另一方面善用动物类血肉有情之品温补精血,提升脾经、胃经气力。同时在用药剂型方面内服侧重于应用膏剂即舐剂,外用侧重于应用拓药,内外兼治,提升脾胃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回回药方》中脾胃病常用方剂的研究,整理总结出《回回药方》中治疗胃经、脾经、肝经病证为主的方剂171首,其中内用膏剂为主,用方153首,外拓药疗法,用方5首,方剂主治病证涉及26种。同时,结合方剂分析《回回药方》脾胃病病机主要有气候因素,即感受寒湿之邪,因冷、白痰、黑血生的证侯;情志因素:因情志不畅致肝经气机郁滞,出现肝经坚实或疼痛,犯及脾胃等;体质因素,即禀质气性衰败、先天禀赋不足,禀性有冷,或脾胃气力不足,恶润堆积等。从使用频次居于前15位的药物特点可以看出,药物主要分为芳香化湿、温中散寒、活血化瘀三类,具有辛香走窜、散寒通络、活血化瘀止痛等特点,是中国回族医药学防治脾胃病证的特效药味,即印证了《回回药方》对脾胃病病机的认识,对于《回回药方》脾胃病的诊疗亦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也是脾胃病防治用药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29-2330
根据《回回药方》运用滴鼻剂广泛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尤善用于救治中风急危重症的特点,故对其证治特色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回回药方》运用滴鼻剂治疗急危重症体现了回医独特的理论和香药特点,其科学的配制技术与使用方法,是历代回医丰富临床经验的结晶,彰显了《回回药方》滴鼻剂的优势和特色,至今都有极强的指导作用,为深入开展滴鼻剂临床应用研究、创新开发回药,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回回药方》是一部大型的汉文伊斯兰医药典籍,记载了大量来自阿拉伯医学的方药内容。然而我们通过对比《回回药方》(残卷)卷三十"杂证门"所收载方剂"鹤顶丹"和历代中医方书典籍中的多首同名方剂,发现前者与明代大型方书《普济方》所载"朱砂鹤顶丹"基本一致,具有同源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回回药方》中西结合、中阿医学交融的性质,并可为该书成书年代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1.
《回回药方》是研究我国回族医药发展的一部重要著作。本书在药物应用方面特色鲜明,有些回药虽然与中药来源相同,但却使用的是不同的药用部位,有些回药虽然与中药药用部位相同,但却应用不同的功效。在回药当中,果实种子类药被广泛使用。由于本书的成书年代久远,加之语言的限制,导致一些具有阿拉伯语或波斯语音译名称的药物基源难以确定。此外,文中使用了一些明显具有宗教禁忌色彩的动物药,这些疑问,都大大限制了对《回回药方》中药物与方剂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回回药方》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一部十分珍贵的回回医药典籍.文章通过对《回回药方》中具有生肌功效方剂的概念、方剂命名、方药用法及用药特点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阐明《回回药方》的方剂与用药的回医特色,为挖掘其学术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回回药方》的卷数、收藏及内容,并考探其作者及成书年代,指出此书为西域医学方剂之集大成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正>著名回医药专家单于德,与我相识于2012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并赠予我由他主编的《回族医药简史》《回族医学奥义》《回药本草》。其后,虽见面不多,却常得知他在回医药研究方面又有新成果。2017年9月14日,他向我赠送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著:《回医要诀》《回医真诠》《回回药方探秘》《回医药学面面观》。从这位74岁的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回回药方》的卷数、收藏及内容,并考探其作者及成书年代,指出此书为西域医学方剂之集大成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回国药方》是我国少数民族——回族医药学中一部成书较早,较有影响的医学专著。它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元末明初,据考证,全书共分为36卷,目前在北京图书馆仅存4卷残本[1],从现在的4卷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明代以前回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员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和发展状况。该书以阿拉伯医学为基础,兼容并蓄了中医药学的内容,并收集了新疆以及西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医学的部分精华,是一部中外科学文化交流的产物,它代表着当时中国回族医学的发展水平。我们知道,在17世纪以前,阿拉伯医学犹如一盏神灯,照耀在中世纪漫漫长夜中,可以说,以希波…  相似文献   

17.
《回回药方》约成书于元代中后期,是一本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神经等临床医学治疗金书,其中仅方剂就有五、六千条,并吸收了中世纪以来阿拉伯穆斯世界先进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回族医药是继承消化古代阿拉伯医学丰富的知识并与中华传统医学完美结合的民族医药学。  相似文献   

18.
《回回药方》[1]是明初出现的一部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回族医学综合性药学典籍,作者不详。原有36卷,现仅存4卷,据残卷推断,《回回药方》约有药方6000~7000首之多,是回族医药典籍中记载"香药"方剂最重要的一部。《回回药方》以叙方为主,方论结合,回回药物与传统中药并用。在药物剂型的运用方面,既有中国式的丸、散、膏、汤,又突出了回族芳香挥发药采用的舐剂、露酒剂、油剂的特色。就对4种特色方剂剂型特点浅析之。  相似文献   

19.
《回回药方》成书于元末明初,是包括内、外、妇、儿、骨伤和皮肤病等在内的一部中国古代回族医药学的奠基之作。原书36卷,现仅残存4卷,是研究中国回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该书中主要涉及防治风湿病的有关内容进行研究,以进一步认知和辨识中国回医药学防治风湿病的剂型特色、给药途径及用药规律。研究发现,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剂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回回药方》中回药毒相关文献进行挖掘整理,阐述回医对于药物之毒的相关认识。书中有毒回药的界定主要包括回药中具有毒性的药物、药性峻猛的药物,另有少量记载可能与民族习俗有关;有毒回药主要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三大类;回药学理论中存在毒性分级思想;书中对于中毒治疗存有治疗指导和治疗用药两方面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