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娩球配合背景音乐导乐分娩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分娩球配合背景音乐导乐分娩,对照组由助产师给予常规处理。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疼痛感、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缩短,分娩疼痛程度降低,自然分娩率提高,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球配合背景音乐导乐分娩可缩短产程,减轻产妇心理因素和疼痛感对分娩的负面影响,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初产顺产者在分娩过程中以自由体位、分娩减痛法联合分娩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广宁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568例入院待产并为初产的孕妇,按孕妇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一般组(自由体位分娩)、观察组(自由体位、分娩减痛法),两组人数均为284例,观察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评估分娩过程中产妇疼痛感,记录产妇分娩结局,同时对产后5 min新生儿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2%,明显低于一般组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疼痛程度较一般组低,新生儿评分高于一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用时以及分娩出血量均较一般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初次顺产孕妇行自由分娩体位、分娩减痛法联合,能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与传统体位分娩对促进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分娩,观察组则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阴道分娩率、产钳助产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的产后出血少、产程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5例(5.0%)较对照组18例(18.0%)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能显著促进自然分娩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产妇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在分娩中的效果。方法:将云落镇云落卫生院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初产妇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体位分娩方式,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程进展以及分娩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的产程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疼痛,增加产妇舒适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助产士连续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37例初产妇,按照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疼痛及产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及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300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150例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纳入观察组,150例在分娩过程中不给予任何止痛药物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疼痛程度、产后出血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761.16±206.3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863.74±198.48)min(P 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58.67%)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4.67%)(P 0.05);两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娩镇痛能够缩短第一产程减轻产妇疼痛程度,降低剖宫产率,而对产后出血与新生儿对胎儿窒息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娩球对临产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临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分娩球,对照组采用常规卧位待产,观察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疼痛程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及无痛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产程中应用分娩球能有效减轻疼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孕妇水中分娩的优势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单胎、足月、头位,自愿行水中分娩的初产妇145例作为水中分娩组,将同期、低危、正常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入水后疼痛程度、产后出血量。结果:水中分娩组第一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中分娩组下水后疼痛明显缓解率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中分娩组行会阴切开率与对照组会阴切开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分娩的有效缩短产程,缓解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的母婴安全性,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减痛分娩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技术,观察组采用减痛分娩法,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产程疼痛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程疼痛VAS、VRS、PPI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痛分娩能够减少初产妇产程疼痛,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分析催眠分娩术对产妇心理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待产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行催眠分娩术,对照组进行常规方式分娩。比较两组初产妇临床效果、心理状态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入院时两组初产妇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娩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1~3 d的SDS评分、SAS评分、分娩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的产程总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分娩方式中,观察组的顺产率93%高于对照组的73%,观察组的剖宫产率8%低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催眠分娩术在改善产妇心理状态的情况下能缩短产程而且能降低产后出血量,改善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26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两组的临床护理结局进行评估,包括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抑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和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穴位按摩与硬膜外麻醉镇痛的分娩效果。方法:回顾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分娩初产妇100例资料并根据干预方式随机分组。药物镇痛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穴位按摩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镇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实施镇痛前后疼痛的程度;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分娩、剖宫产。结果:在实施镇痛前,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镇痛后,穴位按摩组产妇疼痛程度显著低于药物镇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组第一产程时间显著比药物镇痛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药物镇痛组,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显著比药物镇痛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与硬膜外麻醉镇痛的分娩效果对比,中医穴位按摩效果更好,可减轻产妇疼痛,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无痛分娩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英德市妇幼保健院足月临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自然分娩,接受产科常规护理和助产指导,不进行任何镇痛干预,观察组产妇采取穴位无痛分娩。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不同分娩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长;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的阿氏(Apgar)评分及桡动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镇痛前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镇痛30 min、镇痛60 min的VAS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的Apgar评分及桡动脉动脉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无痛分娩可以减轻产妇分娩中的镇痛程度,缩短产程,提高新生儿出生后桡动脉动脉氧分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英德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300例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仰卧位方式分娩,观察组根据产妇的舒适度来选择自由体位分娩,观察并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个产程和总产程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6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母婴结局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疼痛、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等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时采取自由体位能有效缩短产程,改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医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接诊的自由体位分娩产妇90人进行研究,按照诊序奇偶号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产程、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VAS评分和产妇对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护理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缓解产妇疼痛,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吕晓静 《新中医》2020,52(4):158-160
目的:探讨初产妇采用导乐分娩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产妇产痛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13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68例的对照组和68例的观察组,2组产妇均给予导乐分娩,观察组在导乐分娩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对比2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1、第2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产后出血量明显较少,阿氏评分(Apgar)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0级或1级例数与对照组比较,镇痛分娩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口开2 cm、6 cm、10 cm时产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导乐分娩配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模式,可以减轻产妇疼痛程度、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状况,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7.
孔莉敏  郑皇芳 《新中医》2018,50(12):204-20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分娩镇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式分为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与空白组,每组40例。TEAS组在产妇子宫收缩活跃后于相应穴位进行电刺激直至胎儿分娩,锥管内麻醉组使用盐酸瑞芬太尼0.2~0.5 g/kg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连续泵入直至第二产程结束,空白组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对3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与产前比较,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镇痛后及产时VAS评分与TEAS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均降低(P 0.05),锥管内麻醉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与产前相当(P 0.05)。3组镇痛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后、宫缩活跃期末和产时,TEAS组及锥管内麻醉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 0.05);TEAS组VAS评分低于锥管内麻醉组(P 0.05)。TEAS组与锥管内麻醉组产妇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均短于空白组(P 0.05)。TEAS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空白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空白组及锥管内麻醉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产妇分娩过程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EAS可优化分娩阵痛效果,促进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标准化孕期保健操对促进产妇分娩的保健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的126名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孕期保健措施,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标准化孕期保健操,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时的产程时间以及自然分娩率。结果对照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均长于观察组产妇,观察组产妇分别为(320.21±74.69)、(50.15±13.69)min和(381.23±81.23)min;对照组产妇分别为(378.26±88.98)、(58.32±21.56)min和(439.56±89.9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7.30%,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6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孕期保健操对促进分娩的效果较好,能够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促进产妇形体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法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孕妇10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产检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拉玛泽呼吸法训练,比较分析两组孕妇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自然分娩率为94.3%,剖宫产率为3.8%;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5.5%,剖宫产率为20.8%,两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拉玛泽呼吸法用于分娩中,可以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程时间、改善孕妇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在缓解孕妇第一产程宫缩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一般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耳穴贴压。观察2组第一产程宫缩疼痛评分、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第一产程各阶段疼痛评分、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等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能够缓解孕妇第一产程宫缩痛,减少出血量,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及自然分娩率,增加住院期间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