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接受的2006年8月至2012年12月入院的150例肝移植患者,其中男120例,女30例,年龄19~63岁,平均(41±22)岁.对150例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h动脉血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以患者入住ICU作为研究起点,以患者转出ICU或死亡作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成存活组(140例)和死亡组(10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乳酸清除率相关数值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组内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的比较,治疗前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6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乳酸值、APACHEⅡ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28.8±17.7)明显高于死亡组(15.2±11.2)(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肝移植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1)
目的:分析乳酸清除率联合降钙素原(PCT)监测在55例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5例脓毒症患者,监测患者入院时与入院6 h的静脉血乳酸及PCT等指标,分为低清除率组和高清除率组、低PCT组和高PCT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并分析乳酸清除率及PCT值的变化。结果:低PCT组的死亡率为22.6%,低于高PCT组的45.8%(P0.05);低清除率组与高清除率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1.4%和53.8%,前者高于后者(P0.05);死亡组入院时、入院6 h的血乳酸、PCT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6 h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脓毒症患者进行乳酸清除率联合PCT测定,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情况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9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检测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6h、入院24h及入院第3日血乳酸水平.同时记录每个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入院6h、入院第3日血乳酸水平及住ICU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入院24h血乳酸水平明显降低,死亡率亦明显降低.结论 参附注射液有助于降低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血乳酸水平,有可能改善重症肺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13)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在重症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00例患者,根据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规范用药流程管理,加强安全管理。观察组采用闭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安全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泌尿道感染、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环管理能有效提升重症患者的安全管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对危重症患儿的预后及影响。方法:通过对2010年2月-2011年1月我院儿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0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PCIS进行评分,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监测入院6h血乳酸清除率及各项生理参数,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存活组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清除率是早期诊断危重症患儿病例较简单而灵敏的指标,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廖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101-102
目的:探讨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肾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肾衰竭患者96例进行分析,测定血乳酸浓度,计算6 h乳酸清除率。结果:存活组治疗后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够有效判断肾衰竭患者的预后,可作为较好的临床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8.
9.
10.
肖安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4):15-15
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NA(去甲肾上腺素组)和DA(多巴胺)组,分别静脉泵入NA和DA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和用药12h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及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NA组和DA组用药12h动脉血乳酸含量较之用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NA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NA组12h乳酸清除率也较之DA组更为显著(P0.05);NA组死亡率23.08%小于DA组34.62%(P0.05)。结论:较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更能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林韶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6):1581-1582
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特别是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增高的情况已有较多文献报道。笔者观察了不同增高程度的LDH活力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淋 )的缓解率、复发率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脑白 )发生率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6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在我院初治的急淋患者 41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1 8例 ;年龄 1 4~ 3 7岁 ,平均 3 3岁。均根据临床、外周血象、骨髓象确认为急淋 ,符合有关诊断标准[1] 。根据初治时血清LDH活力不同 ,将 41例患者分为低度增高组 ,不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监测血乳酸,计算血乳酸清除率,评估重症肺炎的预后;方法:根据我国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选择资料完整的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存活组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结论:在重症肺炎早期治疗中,除积极早期目标性指导治疗外,动态持续监测血乳酸浓度,监测乳酸清除率也是一个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和预测预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入院时SIRS评分在多发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589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入院SIRS评分,分析多发伤患者SIRS评分与休克率、ICU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SIRS的发生率为36.0%,其中属轻(2分)、中(3分)、重度(4分)SIRS分别是156例(24.1%)、62例(9.6%)、15例(2.3%)。多发伤的休克率、ICU率随着SIRS评分分值的增加而增高(P<0.05)。SIRS评分2、3、4死亡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非SIRS组的6.17(4.22~8.61)、9.23(7.65~12.39)、12.19(9.71~16.7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入院SIRS评分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具有独立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价值,并且该评分简便易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全身性感染治疗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全身感染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记录治疗前(T0)、治疗后6 h(T1)及24 h(T2)等时段血乳酸及血乳酸清除率变化情况;根据入组患者并发院内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A组,n=48)和正常组(B组,n=152)两组,对比其上述三时段血乳酸及血乳酸清除率变化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EGDT后,血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乳酸清除率则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各时段内血乳酸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B组在T1及T2时段内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血乳酸水平检测作为评估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指标,以提升治疗针对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将参附注射液应用于重症肺炎的治疗中对患者血乳酸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40例,采用包括机械通气、消炎、输液、化痰及营养支持等在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有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入院后6h体内的血乳酸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h以及治疗3天的体内血乳酸含量、重症病房停留时间及预后的恢复情况均显著较对照组优,且P0.05,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体内的血乳酸水平与病死率,且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推广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14)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重症患者感染防控中的价值。方法:把2017年6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560例纳入研究,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60例)和观察组(300例)。统计对照组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更新重症患者的管理方案,纳入观察组患者的管理中。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联用均为影响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理使用药物为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0.05)。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有利于降低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血必净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 2015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
间收治的 80 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入院次序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的 7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
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D– 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
治疗中使用血必净,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也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7)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60例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在控制感染中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并对最终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重症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控制感染发生,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20)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对HPV感染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HPV感染女性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单纯宣教组)、B组(疫苗宣教组)、C组(三黄散宣教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HPV清除率、清除时间、疾病转归率。结果:相较于A组,B、C组HPV清除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B组,C组HPV清除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清除时间、疾病转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中的三黄散宣教模式更有利于提高HPV感染患者的HPV清除率,且清除时间短,疾病转归_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