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收集36例因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入ICU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6h的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6h乳酸清除率,分别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及初始血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很好地评估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接受的2006年8月至2012年12月入院的150例肝移植患者,其中男120例,女30例,年龄19~63岁,平均(41±22)岁.对150例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h动脉血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以患者入住ICU作为研究起点,以患者转出ICU或死亡作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成存活组(140例)和死亡组(10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乳酸清除率相关数值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组内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的比较,治疗前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6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乳酸值、APACHEⅡ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28.8±17.7)明显高于死亡组(15.2±11.2)(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肝移植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及乳酸水平在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ICU治疗的脓毒症患者92例,按照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63例和死亡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进入ICU后接受动态监测,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对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评分。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并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血浆降钙素原(PCT)、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及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血浆PCTc明显高于死亡组,而血浆PCT、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CU中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及乳酸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效果,在临床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降钙素原(PCT)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急诊老年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和病情的评估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137例,入院后给予PCT和动脉血乳酸等检查,并进行APACHEⅡ评分。随访28 d,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101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动脉血乳酸、血浆PCT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别;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浆PCT、动脉血乳酸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别;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CT和动脉血乳酸预测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PCT、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均0.05);脓毒性休克组PCT、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均0.05);PCT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动脉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为0.7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动脉血乳酸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高水平的PCT和乳酸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监测价值。方法记录119例患者入院后APACHEⅡ评分,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4组:≤10分组(A组),11~20分组(B组),21~30分组(C组),30分组(D组);记录并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组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及病死率;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结果 B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均低于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C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均低于B组,D组亦均低于C组(P均0.01)。B组病死率高于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高于B组(P0.01),D组高于C组(P0.05)。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P均0.01)。APACHEⅡ评分与早期乳酸清除率显著负相关(r=-0.680,P0.01),与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显著正相关(r=0.655,P0.01)。结论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及乳酸清除率是反映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转归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患者按预后状况分为生存组(173例)和死亡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轻度组(≤10分)117例、中度组(11~20分)59例及重度组(≥21分)39例,比较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血浆BNP与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LVEF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浆BNP、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患者与中、轻度组的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BNP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血浆BNP水平对判断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对危重症患儿的预后及影响。方法:通过对2010年2月-2011年1月我院儿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0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PCIS进行评分,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监测入院6h血乳酸清除率及各项生理参数,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存活组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清除率是早期诊断危重症患儿病例较简单而灵敏的指标,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ICU中重症感染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具体情况。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感染并发MODS患者52例,按患者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n=32)与死亡组(n=2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器官衰竭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后并发MOD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2个器官衰竭发生率高于死亡组,3个、4个器官衰竭发生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先以肺部为首要衰竭器官,但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患者先以循环系统衰竭的发生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CU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以肺部为首要累及器官,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器官累及个数及APACHEⅡ评分,判定患者预后,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阻断连锁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小时乳酸清除率在急性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近期预后判定中的作用。方法监测80例急性心肺功能不全患者2小时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基本特征,比较不同乳酸清除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Logistic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调整。结果80例患者中生存59例,死亡21例(26.2%),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MAP)、Pa02、2小时乳酸水平及2小时乳酸清除率(L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乳酸清除率(〉15%)组52例,死亡8例(15.4%),低乳酸清除率(≤15%)组28例,死亡13例(46.4%);低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P〈0.01)。两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调整,低乳酸清除率组比高乳酸清除率组发生死亡风险的OR值为3.139。结论2小时乳酸清除率可有效预测急性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不良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处理措施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进行急诊抢救处理的呼吸衰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法定工作时间行急诊抢救处理,对照组患者为非法定工作时间进院抢救,比较研究对象中存活和死亡患者的血氢离子浓度指数(p H)、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中乳酸含量(BLA)、D–二聚体(D–Dime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情况下存活和死亡率,分析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处理措施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存活组患者的血pH、PaO_2、Fib评分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PaCO_2、BLA、D–Dimer及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20分的情况下存活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ACHEⅡ评分≥20分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时机与APACHEⅡ评分有关,大于20分的患者需要最佳抢救时机,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并探求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广安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36例,于入院24 h内的第1个清晨测定PCT,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PCT水平并归纳中医证型,比较不同证型间PCT水平的差异。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PCT水平均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证患者病死率最高,阴阳两虚证患者PCT水平与痰热闭肺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PCT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痰湿瘀滞证患者PC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证患者PCT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酸清除率联合降钙素原(PCT)监测在55例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5例脓毒症患者,监测患者入院时与入院6 h的静脉血乳酸及PCT等指标,分为低清除率组和高清除率组、低PCT组和高PCT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并分析乳酸清除率及PCT值的变化。结果:低PCT组的死亡率为22.6%,低于高PCT组的45.8%(P0.05);低清除率组与高清除率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1.4%和53.8%,前者高于后者(P0.05);死亡组入院时、入院6 h的血乳酸、PCT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6 h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脓毒症患者进行乳酸清除率联合PCT测定,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情况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乳酸、乳酸清除率持续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病例资料,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根据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8例。治疗期间持续监测两组治疗初始、6 h、12 h、24 h的血乳酸值,动态观察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并记录复苏治疗6 h后的乳酸清除率。结果:存活组血乳酸值在EGDT液体复苏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6 h、12 h、24 h后血乳酸值较治疗初始值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治疗后血乳酸值整体仍呈较高水平表达,且在治疗12 h、24h后有回升提高的趋势;存活组血乳酸值在液体复苏治疗后6 h、12 h、24 h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清除率在上述时点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和组织缺氧休克程度紧密相关,早期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的持续监测有助于评估患儿感染休克程度和复苏疗效,为改善临床液体复苏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乳酸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X组30例和C组30例,C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脓毒症治疗,X组患者在常规抗脓毒症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滴,每12 h 1次。观察2组患者基础乳酸值(T0)以及6 h(T1)、12 h(T2)、24 h(T3)血乳酸水平,并计算6 h、12 h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72 h后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T0、T1时点2组血乳酸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X组患者T2、T3时点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X组患者T1~T3各时点的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X组患者入院72 h后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ICU滞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促进脓毒症患者的乳酸清除,间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呼吸机展开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评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预后状况。结果: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ICU住院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及CRP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病死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可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患者致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3例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73例)与死亡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BMI、红细胞比容、白蛋白水平,分析其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BMI、血细胞比容、白蛋白水平,存活组均略高于死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30分者其病死率显著高于30分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者其病死率显著高于6分者,非机械通气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30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及未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是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患者致死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积极消除这些危险因素,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进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肾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肾衰竭患者96例进行分析,测定血乳酸浓度,计算6 h乳酸清除率。结果:存活组治疗后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够有效判断肾衰竭患者的预后,可作为较好的临床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磷血症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12例老年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磷水平、血气分析、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将患者按照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Ⅰ组)和非重症肺炎组(Ⅱ组);再按照血磷水平以及不同预后(28 d死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比较各组之间血磷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血磷水平、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气中氧分压(Pa O2)下降明显(P0.05),而APACHEⅡ评分、多形核白细胞百分比(PMN%)、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显著增高(P0.05);死亡组血磷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与血磷水平正常组患者比较,低血磷水平组患者中重症CAP患者及28 d死亡患者比例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磷水平与Pa O2(P0.05)及氧合指数(P0.05)呈正相关(P0.05),而与WBC计数(P0.05)、CRP(P0.05)、PMN%(P0.05)、APACHEⅡ(P0.05)评分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磷水平降低是导致老年CAP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CAP患者血磷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早期检测血磷水平对于老年CAP患者的病情预防和其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按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分为淋巴细胞减少组和非淋巴细胞减少组,按预后再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共112例患者,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期间APACHEⅡ评分的最高分和入重症医学科第1、3、5、7、10天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淋巴细胞减少组APACHEⅡ评分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淋巴细胞减少组(P0.05),但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组APACHEⅡ评分及年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和转归,且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查经济快捷、简单易行,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阳脱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脓毒症休克(阳脱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于用药24 h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尿量、血乳酸浓度和乳酸清除率等指标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85.0%,对照组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量增加,血乳酸浓度降低,乳酸清除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阳脱证)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