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析早期吞咽障碍筛查与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早期吞咽障碍筛查(GUSS筛查法)与康复护理;对照组:未进行早期吞咽筛查且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进行吞咽障碍筛查与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当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早期康复护理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6%,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手段下,总有效率为80.9%,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提升,能够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出血并且神志清醒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行一般护理和恢复期功能锻炼的一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急性期康复护理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最后针对两组患者的肌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以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治疗方式在运动功能和生活功能上的评分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生活功能评分术后恢复率上显著优于仅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63.33%vs 4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属护理满意度上康复治疗的治疗组也是高于对照组的(86.67%vs 76.67%),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部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吸氧、鼻饲、褥疮护理、心理护理、康复等一般常规护理及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及治疗基础上加强头部护理。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治疗后整体疗效及患者和家属对于护理的整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在整体疗效及患者和家属对于护理的整体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头部护理能提高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烫熨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部疼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肩痛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风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烫熨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宣传教育及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评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总有效率和疼痛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风后肩痛患者给予中药烫熨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有效缓解患者肩部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干预组的NDS、MBI、FMA、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总有效率及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将10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全面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压疮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外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均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能力、活动能力、思维能力、自理能力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优化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12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中医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BI评分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脑出血偏瘫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定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上肢与下肢干预后Fugl-Meyer量表评分不同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1%,较对照组的73.7%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医辨证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足下垂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90例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48 h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的情况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与护理前对比,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Fugl-Meyer评分均比护理前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1.11%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56%明显更高(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足下垂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参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神经功能[参照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自主生活能力[参照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调查统计的总满意度95.33%(143/150),高于对照组的87.33%(13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9月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经过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康复效果以及两组患者MBI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早期康复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BI的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照组(P0.05),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早期康复治疗用于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中,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改善MBI分值,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康复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强化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N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前患者NDS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干预前,N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康复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FMA运动功能评分、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NIHS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NIHSS评分、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脑出血患者,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预后效果值得肯定,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肩袖损伤中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结论论:在肩袖损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