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纳入某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100例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对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则对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选择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比两组卒中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卒中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的时间、凝血功能指标相比华法林抗凝治疗组有优势,P0.05。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2%)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卒中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张路 《协和医学杂志》2018,9(2):190-192
正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华法林一直是口服抗凝药物的代表和支柱,广泛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房纤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等领域,是口服抗凝药物中的"霸主"。据统计,每100个英国人,至少有1人长期使用华法林~[1],而在老年患者中比例更高。但随着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方便的治疗,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采取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取达比加群酯,对照组采取华法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凝血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T、IN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栓塞发生率为4.65%,与对照组发生率的9.30%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达比加群酯安全性更高,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12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出血事件、栓塞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TT、APTT、PT长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r、BUN、三酰甘油、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出血事件及栓塞事件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可调节患者凝血指标水平,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且不会增加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少,应用效果理想,可考虑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达比加群酯在房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房颤行PCI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两组术后给予常规抗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Fib、TT、APTT、D-二聚体、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1年后TT、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5),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6.67%较对照组20.00%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应用于房颤PCI术后患者,抗凝效果与华法林相当,出血事件少,且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房颤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85例房颤伴冠心病患者研究资料,将采用PCI术+华法林抗凝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PCI术+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黄桑  林涛  刘媛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13-42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72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48例、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38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0]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42例(INR 2.1~2.5)、高强度华法林抗凝组44例(INR 2.6~3.5),应用华法林抗凝并行INR监测,常规门诊随访2年,分析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与INR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低、中、高强度华法林3组血栓栓塞发生率相当(P>0.05),华法林3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高强度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低、中强度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与阿司匹林组大致相仿(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华法林(INR 1.6~2.5)抗栓治疗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采用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7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达比加群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以及黏膜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10.22%,观察组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6.82%,两组患者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过程中黏膜出血发生率1.14%,低于对照组的10.22%(P0.05)。结论与华法林相比,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采用达比加群酯的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程化药学服务对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就诊的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药学服务组和常规组,分别给予全程化药学服务及基本用药教育。所有患者均给予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d口服,观察服药后1个月、3个月的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临床事件(脑栓塞、脑出血、其余部位栓塞、死亡)及药物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贫血,非致命性出血,消化道反应)。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5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清除率及凝血指标等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常规组相比,药学服务组的APTT和TT较治疗前延长程度更明显,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脑栓塞、脑出血、其余部位栓塞、死亡等临床事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服务组7. 41%,常规组19. 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可提高NVAF患者对抗凝药物的认识,改善抗凝效果,有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我中心就诊的有意愿行导管消融术的80例心房颤动病人,根据病人的服药意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病人接受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照组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两组病人在用药前后均给予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抗凝达标时间、左心耳血栓的发生率、术后早期出血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达比加群酯组抗凝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华法林组,左心耳血栓发生率、术后早期出血率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与华法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应用可缩短病人术前准备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出血及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26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3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163例予以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D、FIB水平均降低,APTT、PT均升高,且观察组D-D、FIB均低于对照组,APTT、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L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不同时点观察组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中使用达比加群酯效果较好,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张瑜  王红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602-1604
目的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渭南市第二医院内二科就诊的79例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合并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使用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治疗后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对比研究。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抗凝药物后的栓塞或血栓形成、凝血指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出血性脑卒中以及死亡相关病例。两组出现轻微出血现象的患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高龄非瓣膜性AF合并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有效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其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13.
吴日圣 《临床医学》2008,28(2):54-56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心房纤颤致老年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46例老年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偏瘫、各种失语症和意识障碍为主.65.22%的病例为大面积脑梗死,82.61%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率34.78%.无一例在发病前服用过华法令抗凝治疗.结论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是老年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梗死多为大面积,未进行抗凝预防治疗可能是这类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原因之一.治疗心房纤颤及强化抗凝治疗是预防脑栓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碧月 《临床医学》2022,(11):87-89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与华法林治疗房颤合并慢性肾病(CK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华法林治疗,研究组使用达比加群治疗,对比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指标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与华法林对房颤合并CK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无差异,但达比加群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方面优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治疗中达比加群、华法林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接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研究前随机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各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配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配合达比加群治疗。以患者治疗期间左心室血栓治疗影响,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患者预后期间MACE发生率、栓塞发生率,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为标准,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预后差异。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血栓消失率、APTT均高于参照组,且研究血栓消失用时、MACE发生率、栓塞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PT、TT、FI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达比加群或华法林均可起到一定左心室血栓消除效果,调节凝血功能,但达比加群血栓消除效果、凝血功能改善作用及安全性均优于华法林,临床治疗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胺碘酮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予以胺碘酮联合华法林,观察凝血指标变化,心电图、生化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均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明显降低(P0.05),其他心电图表现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发生消化道反应9例(23.7%),高于对照组的5.3%(P0.05)。而治疗组栓塞或血栓以及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华法林与氯吡格雷预防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93例心房纤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6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1.8~2.5之间;47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观察两组脑卒中、周围血管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总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30)。华法林组心源性脑栓塞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26)。结论华法林降低了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血管栓塞危险性且优于氯吡格雷,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心源性脑栓塞危险性实现的,但可能同时伴随有出血危险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对治疗费用、药物耐受性及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62例)予以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日,口服;对照组(48例)应用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服药后1个月和6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血栓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用药1、6个月时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 INR均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对照组仅 PT 和 INR 显著长于治疗前( P <0.05)。用药后观察组再发脑卒中、栓塞或血栓形成、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可显著改善非瓣膜性房颤伴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7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卒中风险,已成为房颤药物治疗的基石。2010年10月达比加群酯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成为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首个被批准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2]。本文对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及进展综述如下。1达比加群酯的药理学特性达比加群酯是达比加群的前体,经血浆和肝脏酯酶的水解成为其活性形式达比加群。达比加群是高选择性的直  相似文献   

20.
华法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口服抗凝血药,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它是当今抗凝治疗的首选药[1],用于多种疾病的抗凝治疗,如瓣膜病、瓣膜置换、心房纤颤、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2]。华法林口服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但是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药物、中草药及食物、服药时间、不同厂家华法林钠片的质量、疾病等,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