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安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寒热错杂证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安胃汤(制半夏、黄连、干姜、乌药、丹参、百合、白芍、薏苡仁、木香、甘草)+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疗效、临床症状、Hp根除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周后,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92.9%,对照组的Hp根除率为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降低,对照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根除Hp治疗后患胃食管反流病风险增加,安胃汤联合三联疗法抗Hp治疗可降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根除HP(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共观察80例患者,以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Hc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肠溶片与阿莫西林胶囊三联疗法根除HP,以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24小时食管胆红素监测检测有无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观察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患者是否出现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或原有胃食管反流是否加重。结果: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HP,结果阴性者54例,阳性者26例,HP根除率为67.5%。根除HP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者18例,占总数33.3%;未根除HP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者9例,占总数34.6%。是否根除HP,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经χ^2检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根除HP,与治疗前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对比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除HP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活血方联合标准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标准三联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健脾清热活血方联合标准三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1年复发率、溃疡直径变化、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溃疡直径均变小,且观察组治疗后溃疡直径0.5cm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热活血方联合标准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中上腹部疼痛、反酸、烧心等症状,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胃止痛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温胃止痛方汤剂。对照组采取西药抗溃疡、三联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胃止痛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可以促进溃疡愈合,清除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联合疏肝和胃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107消化性溃疡患者,掷币法分组,对照组53例接受传统西药三联疗法,观察组54例加用疏肝和胃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Hp根除率。结果:两组Hp根除率方面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道微生态方面比较,观察组乳杆菌、类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肠球菌、肠杆菌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内pH值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能显著缓解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及胃内pH值,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方法:将消化性溃疡病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分成两组:HP根除成功组70例,HP根除失败组30例,对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HP根除成功组GRED发病率为11.43%(8/70),HP根除失败组为13.33%(4/30),Hp根除治疗前后GRED发病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U患者根除HP和GRED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潘信良 《新中医》2014,46(12):69-70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佐治肝胃不和证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苏颗粒。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68.3%,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73.2%,总有效率为95.1%。2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率87.8%,观察组Hp根除率为90.2%,2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13%(2/39),对照组复发率为29.0%(9/3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佐治肝胃不和证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Hp根除率为71.1%;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9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84-208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而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三联疗效,比较两种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和胃汤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增加自拟益气和胃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γ(IFN–γ)、IL–17等免疫因子水平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选择自拟益气和胃汤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进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诊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甲硝唑、阿莫西林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行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1.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安全性上,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1%,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上,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是一种颇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可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的1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3组,对照1组(中医对照组),对照2组(西医对照组),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50人,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对照1组为84%;对照2组为86%;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0%、对照2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0%、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胃血止糊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97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及替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胃血止糊剂治疗,比较2组胃镜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镜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胃血止糊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利于溃疡愈合,同时减轻西药毒副作用,且服用方便,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通降舒膈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通降舒膈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通降舒膈汤+莫沙必利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治疗28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4天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9.68%)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2.90%)显著低于对照组(3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对反酸、反流症状起效稍慢,但长时期使用疗效较好,停药后复发率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短时间内可控制反流、反酸症状,但长时间使用对反流、反酸症状无明显改善,且停药后复发率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症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含盐酸小檗碱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40例消化性溃疡Hp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盐酸铋钾颗粒,观察组患者将克拉霉素更换为盐酸小檗碱,比较两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91.67%)优于对照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代替标准四联疗法中的克拉霉素可提高Hp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安胃疡胶囊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西医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胃疡胶囊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胃液pH值、血清骨桥蛋白(OPN)及β-链蛋白(β-catenin)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胃脘灼痛、嗳气吞酸、四肢不温、倦怠乏力、头晕心悸、口干积分和血清OPN、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胃液pH值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胃疡胶囊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胃液pH值,下调OPN和β-catenin水平,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停药后2周、4周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食管动力学情况及停药后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9%,对照组为9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4周后,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4.8%、9.5%,对照组分别为19.0%、26.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比较无变化,治疗后2组患者LES及食管上段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S及UES压力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可增强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降低停药后复发率,效果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临床疗效2组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幽健中汤联合四联补救疗法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92例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四联补救疗法,然后再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连服4周进行治疗;治疗组47例服用清幽健中汤联合四联补救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胃镜下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幽健中汤联合四联补救疗法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刘洪波 《中医杂志》2007,48(9):794-796
目的探讨康胃散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康胃散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胃镜下溃疡面愈合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80例,临床总有效率95.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0.0%,胃镜下溃疡面愈合率93.8%。对照组76例,临床总有效率96.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0.0%,胃镜下溃疡面愈合率94.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除神疲乏力、口干苦、大便干结外,其他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比较,在改善隐痛、神疲乏力、口干苦、大便干结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康胃散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促进胃黏膜修复及溃疡愈合的机理可能与杀灭幽门螺杆菌及调整机体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20.
愈溃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愈溃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组服用中药愈溃合剂。结果: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4.0%,对照组为3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愈溃合剂具有较好的杀灭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的作用,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