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药星宿菜疗效确切,使用广泛,为发掘这一民间药资源,该文建立了该药形态组织学方面的标准。笔者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利用常规生药制片技术制片并鉴别组织构造特征等方法对其进行品种鉴别。形态观察发现植物叶的着生方式及雄蕊与雌蕊的特点可以作为《中国植物志》的完善补充。药材外观性状为全草类药材特点,主要包含根茎、茎及叶。首次报道的显微组织研究表明,根茎、茎、叶横切面、叶表面观及药材粉末特征明显且具有鉴定意义。根茎、茎横切面组织构造不发达,均有内皮层,分布许多分泌结构,根茎中存在有多种形状石细胞的厚壁组织。叶为异面叶,主脉部位韧皮部下方有纤维束,维管束和纤维束外侧有一列由薄壁细胞环绕形成的鞘。叶表面观中的气孔、腺毛、角质线纹等形态特征在上下表皮中存在差异。药材粉末特征中有腺毛、石细胞、导管等结构。综合分析认为,上述结果为星宿菜的形态组织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该药。该形态组织学特征可以为星宿菜的种质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闭鞘姜类药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闭鞘姜类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闭鞘姜、莴笋花和光叶闭鞘姜根茎进行生药性状、组织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对3种植物的叶表皮显微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根茎横切面中柱鞘内侧维管束环导管的排列情况、导管中草酸钙结晶的存在、皮层和木栓细胞中草酸钙结晶的类型、薯蓣皂苷元的薄层色谱定性等是主要的鉴别特征。结论:3种药材可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3.
赵奎君  梁晓乐  韦家福  廖月葵 《中药材》2008,31(10):1496-1498
目的:对香姜药材进行生药鉴定研究。方法:对香姜的根茎、叶横切面及根茎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并描绘组织详图及根茎粉末图。结果:香姜根茎及叶的横切面有明显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根茎及叶横切面组织特征可作为该药生药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完善吴茱萸药材的生药学鉴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参考。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结果描述了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吴茱萸药材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准噶尔锁阳进行系统生药鉴别研究。方法:通过石蜡切片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等对准噶尔锁阳药材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粉末特征、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准噶尔锁阳的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明显,薄层鉴定方法清晰。结论:以上鉴别特征可为制定准噶尔锁阳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利用药材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4)
目的:为建立野鸡尾药材的质量标准,对其进行生药鉴定研究,并与易混品乌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生药学传统方法对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定性鉴别,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孢子的形态。结果:确定野鸡尾根茎的性状鉴别特征、根茎与叶柄基部横切面的显微结构特征、粉末主要显微鉴别特征、薄层定性鉴别特征以及孢子在扫描电镜下的形态特征,并明确了野鸡尾与易混品乌蕨的主要区别是野鸡尾根茎与叶柄基部横切面中分体中柱为2个,乌蕨叶柄基部横切面维管束为1个;野鸡尾的孢子为四面体形,并可见三叉状裂隙,乌蕨的孢子正面观呈内凹形,背面观为椭圆形。结论:野鸡尾与乌蕨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定性鉴别以及扫描电镜下的孢子形态方面均不同,本研究为鉴别2种药材以及野鸡尾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舞草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药用植物舞草的组织形态进行鉴别,为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原植物鉴定和组织切片、粉末制片、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的鉴别。结果发现舞草茎的横切面细胞内含有许多草酸钙方晶,叶的上下表皮细胞均含有非腺毛等特征。经紫外光谱扫描发现具有明显的紫外特征吸收峰。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舞草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完善茭白子药材的生药学鉴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参考。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结果描述了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茭白子药材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完善苎麻根药材的生药学鉴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参考。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及高效液相鉴别方法。结果:详细描述了苎麻根的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及高效液相的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完善了苎麻根药材的生药学鉴定方法,为苎麻根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萆薢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山萆薢根茎性状、根茎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根茎薄层色谱等方面作了鉴定研究,为山萆薢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0,(9)
目的:对疏花蛇菰的生药特征进行鉴别研究,为拟订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疏花蛇菰花茎的横切面维管束散在,鳞叶横切面可见主脉维管束4个,叶肉组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根茎横切面可见内韧型维管束与周韧型异型维管束散在;疏花蛇菰、蛇菰的根茎与茎的薄层色谱图相近。结论:疏花蛇菰花茎和鳞叶横切面显示初生构造的特征,而根茎则具备三生构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Sambucus chinensis Lindl.的药材性状,根茎、茎、叶的显微鉴别特征及理化鉴别结果。附组织详图3幅,组织简图3幅,组织解离及粉末图1幅,薄层色谱图2幅。为陆英药材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2,(12)
目的:对龙眼叶进行生药学研究,为质量标准的建立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粉末制片法、石蜡切片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结果:得到了性状特征、粉末及叶横切面特征、薄层色谱特征及紫外吸收光谱。结论:所得结果可作为此种药材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春七的生药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长春七进行生药鉴别.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的方法进行鉴别.结果:长春七的药材性状、根和根茎的横切面及其粉末的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法可检出蛇床子素和β-谷甾醇.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春七的药材鉴定、资源利用和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铁甲草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品种鉴别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定对铁甲草鉴别特征进行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方法对铁甲草中大黄素和β-谷甾醇两种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铁甲草的药材形态特征、根、茎、叶横切面的组织构造特征及粉末显微特征均较明显;铁甲草薄层色谱展开分离效果较好,斑点清晰,Rf值适中,重现性佳。结论铁甲草的性状、显微鉴别方法形象直观,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单易行,可为铁甲草的品种鉴定、质量控制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大车前草进行初步的生药学研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方法:传统方法对药材性状进行鉴别;徒手切片法对其根茎、叶片进行切片并观察;粉末显微特征观察;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大车前草的生药性状、根、叶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并进行简要分析,同时,建立了薄层鉴别方法。结论:试验结果可为大车前草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维良  何君亚 《中药材》1994,17(7):11-13
本文对山萆Xie根茎性状,根茎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根茎薄层色谱等方面作了鉴定研究,为山萆Xie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苗药羊奶奶叶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等鉴别方法研究苗药羊奶奶叶三种基原植物的生药学特性。结果:羊奶奶叶3种基原植物的药材性状特征、叶横切面显微特征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以用于3者之间的鉴别;但三者的叶表面、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无明显区别,可用于羊奶奶叶药材的真伪鉴别。结论:苗药羊奶奶叶薄层色谱特征,叶表面及粉末显微特征均可作为羊奶奶叶生药学鉴别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2,(9)
目的:对维吾尔药材对叶大戟草进行生药鉴别。方法:进行药材性状、组织切片、粉末制片及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对叶大戟草显微特征明显,茎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内含方晶;气孔不定式。果皮表皮细胞浅棕色,呈类长方形交错排列。薄层色谱特征明显。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对叶大戟草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鹅不食草药材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系统的中药鉴定的方法对鹅不食草的性状、组织显微进行研究,并以短叶老鹳草素为对照品对鹅不食草进行薄层鉴别 .结果:确定了鹅不食草的药材性状、组织显微鉴别特征以及薄层色谱鉴定方法.结论:首次以短叶老鹳草素为对照品对鹅不食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与性状、组织显微鉴别综合应用,提高了对鹅不食草鉴别的准确度,方法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