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存活1年以上患者空腹血糖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446例1993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肾移植手术且移植肾存活1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空腹血糖,将患者分为移植前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正常3组,观察各组术后空腹血糖变化规律.对428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分析术后移植后糖尿病( PTDM)发生及转归,比较持续性PTDM和一过性PTDM临床特点,并比较PTDM组和非PTDM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肾移植后患者血糖整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428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共有87例(20.3%)发生PTDM,其中15例(占总PTDM的17.2%)在随访中转为空腹血糖正常或空腹血糖受损.与持续性PTDM相比,一过性PTDM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更高(P=0.043).与非PTDM组相比,PTDM组术后感染、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发生率更高(P<0.05).平均随访(5.65±3.68)年,两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PTDM并非持续存在,在病程中有可能转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空腹血糖正常.急性排斥反应是一过性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肾移植后PTDM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但本组术后随访,存活率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1年糖尿病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347例术前无糖尿病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PTD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47例术前无糖尿病的肾移植受者中,术后1年发生PTDM 79例(22.8%)。单因素分析显示,受者移植年龄(OR=1.034)、活体供肾(OR=0.178)、术前空腹血糖(OR=1.412)、术后服用环孢素A(OR=0.377)、他克莫司(OR=2.244)是术后1年发生PTDM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年龄和术前空腹血糖是术后1年发生PT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1年发生PTDM与受者移植年龄、活体供肾、术前空腹血糖、服用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存活1年以上患者中根据空腹血糖(FPG)异常诊断的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发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肾移植手术的428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根据FPG分析术后PTDM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28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5.65±3.68)年,共有87例(20.3%)发生PTDM,其中57例(占总PTDM的65.5%)发生于术后1年内.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尸体供肾、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术前和术后1周FPG、术前高脂血症、术后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FK506)、术后6个月和1年环孢素A峰浓度与PTDM明显相关(P<0.05).由环孢素A转换为FK506的患者PTDM患病率升高,而由环孢素A转换为雷帕霉素的患者PTDM患病率无明显变化.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FPG、年龄、BMI、HCV感染、尸体供肾是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肾移植患者中有较高的PTDM发生率,应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次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3年1月至2022年10月多次肾移植受者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结果:共纳入38例多次肾移植受者,其中二次肾移植35例、三次肾移植3例。二次肾移植受者首次肾移植肾脏平均存活时间83.2月,29例行二次移植后行移植肾肾活检,肾活检距二次肾移植中位时间31月;病理类型中21例与移植排斥相关,8例为非移植肾排斥反应相关,其中7例复发或新发肾小球疾病。患者二次肾移植中位肾脏存活66(49,108)月,1年、3年和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4.3%、88.6%和60.0%。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6月患者和≤1年患者二次移植肾脏存活时间明显低于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6月患者(P=0.016)和>1年患者(P=0.049)。此外,首次移植肾失功至二次移植间的等待时间≤1年患者二次移植肾脏存活时间明显高于等待时间>1年患者(P=0.022)。3例患者三次移植肾存活时间分别为99月、115月、101月,第1例和第3例移植肾失功。结论:多次移植肾脏预后总体良好,再次移植肾存活时间与首次移植肾脏存活时间及再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善儿童肾移植长期预后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术前、术后多学科管理在儿童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开展器官捐献供肾-儿童肾移植,对肾移植患儿采用术前-术中-术后闭环管理模式。本研究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该模式的特点和效果,重点讨论术前、术后管理在儿童肾移植中发挥的作用。结果:(1)一般资料:129例终末期肾衰竭患儿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肾移植受者年龄10.6±3.8岁,其中最小移植年龄21月龄,最小移植体重9 kg。供体中104例(80%)为儿童供体,儿童供体中位年龄1.5岁(11月~3岁)。(2)术前管理:原发病诊断方面,儿童肾脏科与泌尿外科、分子诊断中心等多学科合作,使得86%患儿原发病诊断明确,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及遗传性肾病为其主要病因,占28.6%和27.9%;移植前肾替代治疗方面:96%患儿移植前接受透析治疗,中位透析时间1.3(0.7~2.0)年;移植前慢性肾脏病相关并发症纠正情况:肾性贫血控制率70%,血钙控制率77%,血磷控制率65%,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控制率66%,严重左心室肥厚(LVH)控制率80%。(3)术后管理:129例肾移植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0(1.1~4.8)年。随访期间感染情况:63例(48%)肾移植受者发生感染,病原菌中以细菌感染最多见(54%),其次为病毒感染(42%),病毒感染中半数以上为巨细胞病毒(CMV);排斥情况:14例(10.8%)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情况:1例(0.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原发病复发。(4)肾移植预后:受者1年、3年、5年、7年存活率均为96.6%,移植肾1年、3年、5年、7年存活率均为87%。末次随访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81.2±29.8(ml/min/1.73 m^2)。16例移植肾失功,其中13例(81%)移植肾丢失发生在移植后1月内,移植肾血管栓塞是主要失功原因。结论:多学科闭环管理下的儿童肾移植受者预后良好,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手术后移植肾失功的因素。方法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共750例,分析移植肾失功率及失功原因。应用Logistic分析影响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因素。结果 5年内移植肾失功率为3.87%,存活率为96.13%,肾移植受者的存活率为97.73%;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显著影响移植肾的存活率(P0.05)。年龄、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冷缺血时间、肌酐恢复正常时间、患者1个月内状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均属影响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因素。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的发生进行严格控制,对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术前非供者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弱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移植排斥反应、移植肾存活情况。方法 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肾移植受者57例,依据肾移植术前HLA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LA抗体弱阳性组26例、HLA抗体阴性组31例。观察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以术后1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率表示。对术后怀疑发生排斥反应的受者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和病理诊断,测算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后随访满5年,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结果 移植术后1周,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DGF率为34.62%(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DGF率为9.68%(3/31),两组相比,P<0.05。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6.92%(7/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45%(2/31),两组相比,P>0.05。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73.08%(1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87.1%(27/31),两组相比,P>0.05。结论 与HLA抗体阴性受者相比,术前非供者特异...  相似文献   

8.
自强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案应用以来,近10年肾移植的近期(术后1年内)效果已显著提高,但远期效果未能相应提高。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和带肾死亡是远期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影响移植肾远期预后的因素包括:急、慢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及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和移植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tus,PTDM)]等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始血型抗体效价水平对ABO血型不相合活体肾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ABO血型不相合活体肾移植的40对供、受者。根据受者初始ABO血型抗体效价水平,将纳入的受者分为两组:低抗体效价组(n=18例)和高抗体效价组(n=22例),比较两组供、受者的基线特征、血型抗体效价变化和肾移植临床结局。结果:两组受者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3~42)。所有受者在移植后2周内血型抗体效价均不超过1∶16。低效价和高效价组受者1年移植肾及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4. 4%vs 95. 5%和100%vs 100%(P均0. 05),每组均有1例受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两组受者术后2年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差异,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血糖血脂代谢水平及伤口液化的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初始血型抗体水平并不影响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率以每年3.5%~5%的速度递增,已成为肾移植受者带功死亡的首要原因.分析本中心1000例肾移植患者的资料证实,因CVD造成移植受者的带功死亡率约为8.8%.因此,提高对肾移植受者术后CVD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肾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评价DCD供肾质量与肾移植受者的预后和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DCD供者和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供肾质量评分、肾移植受者肾功能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移植肾丢失的发生率与长期随访情况。结果:成功实施DCD 114例,供肾热缺血时间(5.6±2.2)min,冷缺血时间(6.5±1.6)h;非边缘性供肾(A级+B级)占92.11%,边缘性供肾(C级+D级)占7.89%;供肾获取、灌注、保存及修复过程顺利。22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成功接受DCD供肾肾移植手术,其中211例受者围手术期恢复顺利,术后6~14 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DGF的发生率为3.54%(8/228),术后20~45 d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受者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3例受者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切除了移植肾,围手术期移植肾丢失率为1.75%(4/228);无一例受者围手术期死亡。随访过程中, 213例受者肾功能稳定,8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衰竭,3例受者死亡。结论:DCD供肾肾移植的总体临床疗效良好,但仍存在潜在风险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PTDM)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163例行肾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案探究出PTDM的预防及护理之法。结果 163例中15例(10.87%)患者中有4例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维持血糖正常水平,7例患者需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4例患者需持续使用胰岛素治疗,术后17个月1例患者因丧失移植的肾功能死亡。结论加强PTDM患者的健康教育,坚持健康饮食、适当锻炼、合理用药,可有效延长PTDM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1年内受者死亡原因,提高肾移植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402例临床资料,随访1年.分析受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 随访1年共死亡28例,1年死亡率6.96%,其中9例死于感染.7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3例死于移植肾破裂出血.2例死于移植后肝病,2例死于恶性肿瘤,1例死于消化道溃疡出血,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2例死于其他原因.在全部死亡病例中-移植肾功能正常12例(42.8%).结论 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移植破裂出血是导致肾移植术1年内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处理危险因素.加强肾脏移植术后有关预防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部分“边缘肾”,或因血型特殊局部地区无适合受体的供肾进行双肾移植,探讨双肾移植的l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2年10月,我们共利用该类“边缘肾”与“无人要的肾脏”为8例患者进行了双肾移植。采用右下腹“L”型切口,来自8个供体的16个肾脏被分别移植于8例受者的右侧髂窝内。免疫抑制方案为皮质激素 霉酚酸酯 环孢素A,剂量同单肾移植。结果:在1-12个月的随访期内发生急性排斥(AR)2例共2次(25%),1只肾由于肾动脉栓塞失功。5例随访12个月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双边缘肾移植有助于充分利用日趋紧张的肾源,提供给患者更多的有效肾单位。肾移植的免疫抑制方案,AR发生率,与单肾移植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度肾功能不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确诊为ACS的50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 GFR)的高低分为肾功正常组(A组,n=25)和轻度肾功不全组(B组,n=25),分析研究轻度肾功不全对ACS患者出现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中初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24.0%)显著低于B组(72.0%)(P0.05);两组患者次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轻度肾功不全患者发生初级终点事件的相对危险度是正常者的2.135倍(95%CI 1.056~4.560,P=0.034),轻度肾功不全对全因死亡(HR 3.224,95%CI 1.209~8.145,P=0.025)和心源性死亡(HR 3.198,95%CI0.940~9.643,P=0.041)有预测价值。结论轻度肾功不全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乙肝活动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11月共24例HBsAg阳性患者入组。术后随机分为LAM组(11例)和LAM+HBIG组(13例)。观察肾移植术后两组受者HBV复制、ALT变化,分析其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期间LAM组受者乙肝复发率为18.2%(2/11),2例死于乙肝复发所致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移植肾丢失,人存活率为81.8%(9/11),移植肾存活率为63.6%(7/11);LAM+HBIG组受者无乙肝复发,随访期间无死亡及移植肾无丢失者,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LAM联合HBIG预防性治疗乙肝活动的肾移植受者,能够减少术后的乙肝复发率,进一步提高这类受者的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霉酚酸酯(MMF)与低剂量环孢素A(Cs) 的疗效。方法:对54例尸体供肾移植患者术后一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的肝,肾功能,急性排斥发生率进行随访。结果:40例患者(74.1%)术后一年内未发生排斥;14例(25.9%)发生一次急性排斥,排斥导致移植肾失功2例(3.7%)死亡2例(3.7%)。结论:以MMF代替硫唑嘌呤应用于三联免疫疗法时,降低CsA要的剂量对部分患者不会产生免疫不足或免疫过度,近期疗法确切可靠,可安全应用于肾脏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 方法:自1999年8月~2001年6月,根据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CMV-pp65抗原血症指数(I)和持续时间,将96例随访达3年的肾移植受者分为CMV非感染组(I=0)、低感染组(I= 1~30)、短期高感染组(I >100,≤2周)和长期高感染组(I >100,≥8周),比较四组在肾移植6个月时肾功能、移植肾活检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随访3年期内肌酐清除率(Ccr)减损量、肾功不全发生率,并对出现肾功不全者在血肌酐(SCr)升高1个月内进行移植肾穿剌活检,以明确病因. 结果:在肾移植6个月时,四组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 > 0.05),但"长期高感染组"肾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大于其他3组;在肾移植3年时,"长期高感染组" Ccr下降了(16.2±7.2)ml/min,43.5%(10/23)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二者均明显大于其他3组(P < 0.01,P <0.05).肾功不全者,移植肾活检均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 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长时间严重的CMV感染是影响移植肾远期肾功能、导致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7样2基因(TCF7 L2)多态性与肾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97例PTDM患者(PTDM组)和301例未发生PTDM的肾移植受者(对照组)的TCF7 L2基因rs290487的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PTDM的相关性. 结果:PTDM组和对照组患者rs290487的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性别、移植时年龄、体重和体质量指数等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rs290487的CC基因型携带者在肾移植术后发生PTDM的风险是TT基因型携带者的2.300倍(OR =2.300,95% CI:1.196~4.425,P=0.013);CC+ CT基因型携带者在肾移植术后发生PTDM的风险是TT基因型携带者的1.935倍(OR=1.935,95% CI:1.141~3.281,P=0.014). 结论:TCF7L2基因rs290487的多态性是中国肾移植受者发生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低剂量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受者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长期低剂量免疫抑制维持用药受者的免疫学特征.方法采用多种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仪为工具,对存活3年以上,长期低剂量免疫抑制维持用药受者、常规剂量维持用药受者和慢性移植肾失功受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进行检测,分析细胞表型与临床用药量和移植效果的关系.结果低剂量受者CD95、NK及HLA-DR阳性细胞数目与正常人接近,而在常规剂量组和移植肾失功能组中,CD95明显升高,NK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CD95、NK及HLA-DR水平有可能用于评价长期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并作为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