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种患者的认知功能、LVA(左椎动脉)、RVA(右椎动脉)、BA(基底动脉)、血液黏度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视空间/执行功能、语言、抽象思维、记忆力及定向力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方案的共性及个性.方法:取等量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滴葛根素和天麻素并口服或静脉应用倍他司汀,观察组不用天麻素注射液(天眩清注射液0.2g:2ml).结果与讨论: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症状波动小.对照组疗程长、症状易波动.  相似文献   

3.
龙大同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21-122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动供血不足(VBI)的效果。方法:选择VBI患者84例,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用倍他司汀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1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应用盐酸丁咯地尔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3.8%,治疗组为95.2%。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VBI安全、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国内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索提供思路.方法:系统回顾及总结了近十年来相关文献的内容.结论:针灸防治VBI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和优势,其作用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椎动脉管受压,血管痉挛而致脑干、小脑缺血。本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易致急性脑血管病变。本文就近年来临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评价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厂,商品名:天眩清)60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注射用血塞通(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厂,商品名:络泰)40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糖尿病者改为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血塞通40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治疗,静脉滴注,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对症支持治疗,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4例患者,显效者为27例(占79.41%),有效者为6例(占17.64%);无效者1例(占2.9%)总有效率是97%,用药后1天起效,起效快,疗程短5天,而对照组34例患者,显效者为16例(占46。5%),有效者13例(占38.24%),无效者5例(占14.7%),对照组总有效率85f3%,用药后2天起效.疗程7天。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能迅速有效地缓解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各种症状,疗效肯定,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血塞通者,疗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7.
胡长友 《河南中医》2003,23(10):21-21
笔者以通脉活血祛瘀法 ,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 8例为门诊或住院病人 ,其中男 4 8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4 3岁 ,最大 78岁 ,平均年龄 6 3岁 ;属气血亏虚型 36例 ,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2 0例 ,属痰浊中阻型 12例 ;有脑血管痉挛者 2 8例 ,脑动脉硬化者 4 2例 ,血液粘度高者 5 2例 ,颈椎病者 10例。本组病例诊断均由经颅多谱勒 (TCD)检查 ,提示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并行血液流变学检查、颈椎X线摄片检查。所有患者排除颅内肿瘤、脑出血及脑梗塞所致眩晕。…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且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治疗依靠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多种手段不断地发展。本研究对近年来各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脑病科常见疾病,其原因为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干、小脑、内耳缺血,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眩晕随头部转动或体位变化而出现,并几分钟,几个小时或几天不消失。患者出现共济失调、眼震、视力下降、吞咽困难、偏头痛、心悸等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0.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中柩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科以益气活血法为治则,治疗本病40例,临床获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疗效。方法对 70例VBI患者分别用葛根素 (治疗组 )和复方丹参 (对照组 )静滴治疗 ,疗程 7~ 14天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快 ,2 4小时内有效率为 37.14 % ,72小时内有效率达 74 .2 9% ;对照组分别是 8.2 5 %、2 2 .86 %。 2组总有效率分别是 84 .5 9%、6 2 .2 9%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葛根素治疗VB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压或部分阻塞所引起的。临床以眩晕为主要表现,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有资料表明,VBI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病,约占老年眩晕症的90%,也是诱发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且约1/3的病人在5年内发展为脑梗塞。颈椎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两大基础病因。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本病方面已显示出优势,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动脉粥样硬化、高黏血症、颈椎病、椎动脉痉挛为其主要病因,最终易导致脑梗死、脑萎缩、痴呆等。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林慧娟教授从医40余载,运用补肾通络祛风法治疗VBI取得了良好的疗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中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文本着重从针刺治疗方面系统回顾及总结了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内容,探讨各种针法的疗效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运用的效果,为进一步临床治疗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法(以益气升阳,活血通窍法为治疗原则);对照组30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在判断其疗效的基础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TCD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理想的疗效,这可能与针刺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曾飞 《江苏中医药》2014,46(11):8-9
王敬卿主任医师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临证常采用息风潜阳、祛风化痰降浊、益气活血、补益肝肾四法。王师指出:本病用药当选用平和之品,不用峻剂,注意顾护胃气,临证注意缓攻缓补;本病阳虚型少见,故一般不用辛热辛温发阳伤阴之品,而当用介类矿物潜阳定眩;同时注重病机辨证,强调有是证用是药,以法组方,以法统方,方随证出,法随证立。  相似文献   

17.
李子富 《陕西中医》2014,(9):1163-1164
目的:对刺五加注射液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用刺五加注射液及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予血塞通注射液,眩晕停口服。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舒血宁联合安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病.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用舒血宁注射液静滴联合安定肌肉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以眩晕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VBI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VBI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忠良 《江苏中医》2001,22(4):12-13
为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疗效对其对左椎动脉(LVA)、左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治疗前根据血流速度将VBI患者分为低血流组和高血流组,根据病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颈椎病组和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颈椎病组(混合组),共40例患者用葛根素静滴,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椎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二者均优于混合组,表明葛根素能改善椎一基底动脉(VBA)供血,调整血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葛根素是临床治疗VBI可靠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