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西北地区健康人群中气虚、阳虚体质者的脉诊信息特征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采集西北地区健康人群中气虚、阳虚体质者脉诊信息,进行预处理和12次谐波拟合后获取193个特征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套索回归等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类判决和特征挖掘。结果:西北地区健康人群中气虚、阳虚体质者脉诊信息特征有较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左关w,右关s1、s、h1,左尺s和右尺s1、s、h1等参数。结论:西北地区健康人群中气虚和阳虚体质者脉诊信息差异显著,阳虚体质较气虚体质人群脉诊信息差异主要表现为尺脉脉力、面积等参数显著降低,提示阳虚体质较气虚体质人群而言,脉象变化主要在尺脉,可能与阳虚体质的本质为肾阳不足有关。本研究通过脉诊信息进行体质分类,为中医体质客观化辨识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阴虚体质脉诊信息特征,为阴虚体质辨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仪采集阴虚体质人群脉诊信息并与平和体质人群进行比较,通过12谐波拟合对多周期脉诊信息建立特征参数并提取模型共提取193个参数,分类判决方面采用有监督和无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特征挖掘.结果:通过对阴虚体质与平和体质人群脉诊信息参数建模... 相似文献
3.
4.
张治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8):109-112
<正>伴随着脉诊仪关键技术——传感器研究的不断进步,信息采集的精度和速度日益提高。信息量的丰富对相应分析技术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除几种传统的分析技术外,其他学科新兴的分析技术不断被引入脉诊现代研究中,使有价值脉动信息的获取空间空前扩大。目前,脉诊现代研究中,常用的分析和识别方法有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可视化分析以及一些其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2,(10):998-998
脉诊是通过切摸寸口脉象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属中医“四诊”之一。所谓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包括动脉搏动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 相似文献
6.
7.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医学界逐渐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因此,如何客观、准确的评鉴健康及其相关评价指标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医独特的四诊合参、辫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体系注重人体由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变化导致的个体差异.其差异性与其体质密切相关,是健康评价的途径之一.在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及患者中进行健康状态评枯及体质辫识,可使受试者全面、清楚的了解自身体质特征,对其日常养生保健及疾病预防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四诊合参辅助诊疗系统以其数字化、客观化的独特优势,准确高效的获取受试者信息,并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评估时诊断信息进行自动提取与识别.该系统将成为中医诊断及健康评估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西北地区阳虚质女性与平和质女性寸口脉脉诊信息的差异性。方法 应用三探头中医智能脉诊信息采集装置对西北地区阳虚质女性及平和质女性进行脉诊信息采集,将采集得到的脉诊信息进行预处理并建立12谐波模型,提取特征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AC)、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LS)及套索回归(Lasso)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阳虚质女性的脉诊信息与平和质女性比较差异显著,分类判决的准确率在73%~92%之间。阳虚质女性脉诊信息变化的关键参数集中在左尺h1、s、s2,右尺t1、s1/s2。结论 阳虚质女性较平和质女性脉诊信息有特征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双侧尺脉的力量和面积等相关参数上,可能与中医理论认为阳虚体质以肾阳不足为根本相关。不同体质人群脉诊信息具有各自的特点与特征,通过脉诊信息的分类识别可以为中医体质辨识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医脉诊体质类型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医体质判定的特点,进行网络结构设计、学习算法改进,论证了BP神经网络应用于中医脉诊体质类型判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与其他判定方法对比,显示了该方法的优势,且判定结果与中医的体质类型诊断结果相一致。这一方法的实现有利于中医学的广泛传播,并且能够解决中医资源有限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0.
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象仪在临床逐渐普及,国内有7家企业的脉象仪取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生产许可证,部分产品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一批的产品名录,作为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但脉诊仪所描记的脉图参数如何在临床使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国内尚没有公认的脉图判定标准,大多依据个体经验将量化指标转化为不准确的定性指标使用,目前尚缺乏脉图参数与病症诊断的指南,各种研究只针对某种疾病,不够系统,影响了脉诊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制定统一的脉象客观化标准,加强脉诊仪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让脉诊仪走出实验室,真正融入到中医的诊疗过程中,加强临床医生对脉诊仪的认识,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改良和完善,同时加强脉诊仪研发技术的提升,增强其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使脉诊仪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发挥作用。进而更好地促进发展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常呼吸、说话、咳嗽、肢体运动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对脉诊信息的影响,并寻求排除上述影响因素干扰的数据处理方法。方法分别在安静自然呼吸状态,以及说话、轻微咳嗽、上肢有规律上举和听快节奏音乐时记录12名正常人脉搏波,观察人体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脉搏波变化。数据处理时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方法将上诉影响因素所造成的低频信号过滤,然后进行反OCT变换将数据还原,以达到数据预处理的目的。结果说话、咳嗽、肢体运动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对脉诊信息的影响非常显著,其中以咳嗽最为显著,说话、运动次之,呼吸的影响是最有规律并且在采集过程中不能避免的。通过DCT处理后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上述干扰,为脉诊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提供稳定性保障。结论脉诊信息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DCT变换可以部分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脉诊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09-609,613
脉象是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局部体表(寸口脉)的信息反映,像耳穴、足底穴等一样,与人体有较明确的对应关系,而且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体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一中医辨病的本质,对临床诊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医家对脉象的体会不同,有时又难以准确把握其规律特点,因此对脉象的认识又有不同的观点,有些甚至是批判地遗弃。笔者体会,掌握脉诊的途径,应以脉症相符为标准。医者诊病,当先诊脉,根据脉象反映,向病者描述其症状、病因病机,再与病人所述相印证,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才能逐步掌握这一中医诊病技巧。 相似文献
13.
14.
壮医的脉诊是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而逐步发展形成的,它独具特色,且具有实用价值,广泛被壮医所应用,从而成为壮医临床上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壮医脉诊与中医脉诊既各有特点,又有一定的联系。1壮医脉诊与中医脉诊诊脉部位的比较古代壮医主要有两种诊脉方法。一种是流传于柳州、河池地区一带壮族民间的三指四肢脉诊法,在手臂、胭窝等部位的支脉候脏腑的病变,前臂中部候头、心、心包,前臂内侧候咽喉,前臂外侧候颈胸;下肢腘窝外侧候腰、肾、腿,下肢腘窝内侧候小肠、膀胱、睾丸,下肢腘窝中部候胃、大肠。另一种是流传于左、右江地区的单指脉诊法,脉…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金逸藩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10):1217-1218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下简称史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脉诊是中医药发明的特有的诊断方法。据《中国历代名医传》(下同,本文生卒年月均源于此书)一书。扁鹊约生于公元前406年,以40岁立说计算,脉诊约发明于公元前366年。华佗也是脉诊大师,华佗约生于公年141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