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以腹部袋状皮瓣修复全手套状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根据手损伤的情况设计应用腹部袋状皮瓣修复了全手套状皮肤撕脱伤36例,并于术后予1-2年随访。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断蒂后手功能恢复满意,部分病例后期行皮瓣修薄术,外形恢复满意。结论:腹部袋状皮瓣供区皮瓣来源丰富,且较为隐蔽,皮瓣血运安全可靠,移植后术后治疗及护理相对容易,是临床修复全手套状皮肤撕脱伤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预制皮瓣游离修复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足底软组织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足底软组织撕脱伤患者16例,应用预制皮瓣游离修复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感觉、外形、血液循环、负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6例患者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外形平均分84.2分,感觉平均分81.5分,血液循环平均分75.8分,负重平均分84.7分,优良率93%.结论:应用预制皮瓣游离修复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足底软组织撕脱伤能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提高皮瓣存活率,促进足底外形、感觉和功能恢复,安全可靠,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热敷结合皮瓣修复术在手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行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在皮瓣修复术后结合中药封包热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关节活动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8.26%,同观察组的93.48%对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UEFI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热敷结合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手部功能,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佛山市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收治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51例,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25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随意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手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皮瓣反应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皮瓣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皮瓣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术对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可有效促进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不同超薄游离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于200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超薄游离胸脐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手部微循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0 d,两组患者的手部微循环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血液灌流量、红细胞流速、血液流态积分、白微栓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运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利于患者的手功能恢复,同时可改善患者的手部微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吻合静脉血管在修复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对23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进行修复时采用吻合静脉血管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探讨其应有价值。结果:23例中18例皮瓣成活率在90%以上,不需植皮痊愈,70~90%之间4例,采用二期植皮后痊愈;低于70%1例。结论:吻合静脉血管改善手部皮肤撕脱伤的回流,减轻静脉淤血,有利于皮肤成活。  相似文献   

7.
电击伤、皮肤撕脱伤、烧伤等均可引起手部皮肤缺损,甚至会引起深部组织血管、神经、肌腱的损伤。皮瓣转移修复是理想的方法,但术后某些因素易导致血运障碍以致影响皮瓣的成活,甚至造成残疾。因此,对皮瓣转移修复术后早期须严密观察、监测皮瓣色泽、温度、肿胀程序,毛细血管反应,并加强功能锻炼,对皮瓣血运的监测及有效防止危象发生非常重要。我科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对45例手部皮肤缺损型皮瓣转移修复术的患者进行预见性的监测护理,结果全部成活,且修复的皮瓣外形满意,感觉存在,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李大为  李娜 《中医正骨》2008,20(7):29-30
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治疗是手外科的难题,众多学者对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采用了各种方法,如传统腹部“S”皮瓣修复术、组织移植、脱套皮瓣远端修薄后回植,吻合皮瓣静脉等方法,但各有其一定的优缺点。自2003年至今作者分别通过吻合血管、套脱皮肤修薄回植、多切口引流等方法,治疗手部皮肤逆行脱套伤13例,采用吻合动静脉回植,术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新鲜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中应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内固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8年7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新鲜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共50例,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接受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术式,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空心钉内固定术式,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骨折均得到有效治疗,且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6月内均无并发症情况。结论:关节镜下空心钉内固定在新鲜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中的应用,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并具有较高安全性,可在临床中予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部双蒂镜面皮瓣修复手部两面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东莞市企石医院收治40例手部两面皮肤缺损患者,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髂腹股沟轴行带蒂皮瓣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腹部双蒂镜面皮瓣修复治疗措施,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皮瓣肿胀及皮瓣裂开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皮瓣良好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一期愈合及二期愈合率分别为60.0%及40.0%,观察组患者一期愈合及二期愈合率分别为85.0%及1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部双蒂镜面皮瓣修复手部两面皮肤缺损的效果较为理想,其成活率比较高,促进了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得到了临床与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部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方法:38例手部外伤皮肤缺损严重患者行腹部皮瓣移植术,并精心护理和细心观察。结果:36例供皮区与受皮区伤口均Ⅰ期愈合,外观效果满意,各指关节活动灵活,功能恢复满意;2例由于自动回家造成皮瓣边缘部分感染,后经换药治疗修复较好。结论:手部外伤皮肤缺损严重患者进行腹部皮瓣移植效果确切,有效的护理措施及临床观察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5,(2)
目的:观察胫骨慢性骨髓炎并骨皮损患者胫骨骨皮瓣修复术后应用骨伤复原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浙江省余姚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并骨皮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健侧胫骨骨皮瓣修复术及西医常规抗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伤复原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关节功能恢复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获胫骨骨皮瓣修复成功,两组分别有5例和7例患者于术后4~6天出现修复处皮瓣局部坏死,经及时对症处理,均成功存活;观察组Paley评价及踝关节功能AOFAS、Hawkins评分优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H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慢性骨髓炎并骨皮损患者在采用健侧胫骨骨皮瓣修复术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此基础上应用骨伤复原汤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6,(7):892-893
目的:观察研究吻合Kite皮瓣桡侧神经对邻指皮瓣术后患指感觉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单侧拇指指腹缺损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邻指间Kite皮瓣移植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做Kite皮瓣桡侧神经吻合并给予中药红花注射液术后干预,随访1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皮瓣术后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观察随访发现,采用Kite皮瓣桡侧神经吻合的患者,其术后患指皮瓣处感觉的恢复明显优于未吻合组,且治疗组两点分辨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患者对皮瓣术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吻合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邻指皮瓣术,可以有效促进术后皮瓣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型骨锚钉技术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指间关节侧副韧带闭合性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指间关节侧副韧带闭合性撕脱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微型骨锚钉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关节肿胀恢复程度、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骨锚钉技术联合中药外洗能有效治疗指间关节侧副韧带闭合性撕脱伤,缓解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部肌腱修复术治疗且术后发生粘连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温水熏洗+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手法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的近指间关节屈伸功能、掌指关节屈伸功能以及总主动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总体效果显著,可改善患指屈伸功能,缓解疼痛程度,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PDCA循环护理对手外伤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286例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对比两组的关节活动度等。结果:术后3个月的手指关节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在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利于促进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提高,促进手指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术结合术后康复训练在足跟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皮瓣修复术联合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及足部感觉恢复、并发症、足功能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率为100.00%,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皮瓣成功率为95.24%,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两组皮瓣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足部感觉恢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感觉恢复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两组患者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时的AOFA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修复术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后实施康复训练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也能促进术后足功能及足部感觉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0例本院自2012年04月至2017年05月收治的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患者,回顾其相关资料,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1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腹部皮瓣修复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拇指关节活动度、患者美观满意度。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美观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拇指关节活动度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临床治疗中,应用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治疗,既可改善拇指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美观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开展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将在此期间入院治疗手部烧伤癜痕畸形的6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按术后护理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术后康复护理,对比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经临床护理,两组患者的手部活动度均有所好转,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手部烧伤癜痕痉挛畸形修复术的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手部功能,增强手部活动能力,适合在康复护理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在治疗手外伤中的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尺动脉腕上皮支的筋膜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其中手部挤压撕脱伤6例,手背、手掌感染创面4例,手部瘢痕挛缩二期手术修复5例。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随访,时间3—24个月,修复后的皮瓣质地、外形较满意,无色素沉着,3例皮瓣局部感染或坏死,经抗炎、换药治愈,疗效较满意。结论:应用带尺动脉腕上皮支皮辩修复手部缺损创面解剖较恒定,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