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6年6月我院113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收集其病理结果及CT、DCE-MRI等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T、DCE-MRI对腋窝淋巴结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性。结果:113例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45例,约占39.82%(45/113),CT结果显示,41例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约占36.28%(41/113);DCE-MRI结果显示,42例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约占37.17%(42/113)。CT、DCE-MRI对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敏感度均较高,但并无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06-4407
对比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8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CT和DCE-MRI诊断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6例乳腺癌患者,34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CT检查结果显示30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DCE-MRI检查结果显示32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CT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CT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度较高,但无显著差异,临床实际中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扩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磁共振对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术后病理活检、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以术后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度。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敏感性高于扩散加权成像(P<0.05);动态增强磁共振与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特异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可提高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为后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良好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诊断乳腺癌性病变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疑似乳腺肿块患者39例,术前行DCE-MRI、DW-MRI、二者联合检查,经手术病理组织诊断。记录DCE-MRI、DW-MRI、联合检查诊断良恶性,与病理结果对比;计算前三种诊断与病理诊断良性和恶性符合率;对比DCE-MRI、DW-MRI以及联合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联合确诊良性、恶性符合率分别为85.00%、95.00%,明显高于单独应用DCE-MRI或DW-MRI的良性及恶性符合率(P均0.05);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5.30%、84.56%、90.06%,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DW-MRI和DCE-MRI;联合诊断下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病灶强化,边缘毛刺,时间-信号曲线平台型或流出型,DWI下病灶高信号,ADC值明显异常。结论 DCE-MRI联合DW-MRI诊断乳腺癌性病变具有高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用于术前检查具有无创性,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与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术的患者38例,共40个病灶,分别行超声及PET/CT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统计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及PET/C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假阳性、假阴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95.65%、特异度70.59%、准确性85.00%;PET/CT技术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86.96%、特异度82.35%、准确性85.00%;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敏感度86.96%、特异度94.12%、准确性90.00%。10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ET/CT技术对转移淋巴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0.0%、92.8%、92.1%,超声对转移淋巴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0.0%、96.4%、89.5%。结论超声与PET/CT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均为有效的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度与准确性。PET/CT对淋巴结转移灶敏感度较高,有利于临床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技术的效果观察及准确性。方法:本次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于我院接受诊治的乳腺疾病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1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扫描,并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乳腺肿块形态学征象、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测结果:有78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有50例乳腺癌患者,且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3.59%、98.00%及95.31%,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形态学征象:乳腺良性病变影像中有3例表现为病灶早期增强、有3例表现为四周血管增粗迂回,有12例表现为皮下脂肪间隙模糊,有3例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显著增强;在乳腺癌的影像中有9例表现为病灶早期增强、有9例表现为四周血管增粗迂回,有2例表现为皮下脂肪间隙模糊,有15例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良性乳腺疾病与乳腺癌的形态学征象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中,无论是准确性,还是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有较大的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探讨1.5T动态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1.5T动态增强MRI检查,以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其诊断结果与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比较CT、DCE-MRI对前列腺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与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系数高于CT。DCE-MRI对前列腺癌I期、II期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对前列腺癌III期、IV期的诊断符合率与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5T动态增强MRI可对前列腺癌进行准确诊断,还可对前列腺癌分期进行有效鉴别区分,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刘增录 《大医生》2023,(23):106-109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技术用于诊断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邹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术前对其实施18F-FDG PET/CT检查,以手术病理活检为“金标准”,评估18F-FDG PET/CT检查诊断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手术病理活检显示,阳性病例80例(66.67%),阴性病例40例(33.33%);8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39例(48.75%),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1例(51.25%)。18F-FDG PET/CT诊断疑似肿瘤病灶阳性病例82例(68.33%),疑似肿瘤病灶阴性病例38例(31.67%):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0.00%、敏感度为86.25%、特异度为67.50%、阳性预测值为84.15%、阴性预测值为71.05%、K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echnetium-99m-MIBI( 99mTc-MIBI)乳腺核素显像诊断原发乳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 图书馆、MEDLINE、Springer、Elsevier及中国期刊网中有关99mTc-MIBI乳腺核素显像标准与病理诊断(金标准)比较诊断原发乳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提取并评价各纳入研究的特征性信息及检测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根据不同的效应量选择不同的效应模型,并进行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及其相应的95%CI,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99mTc-MIBI乳腺核素显像诊断乳腺癌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相应的95%CI分别为86%[95%CI (82%,89%)]和80%[95%CI(75%,80%)],AUC为90.29%.对于可触之的乳腺包块99mTc-MIBI乳腺核素显像诊断乳腺癌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相应95%CI分别为86%[95%CI(83%,88%)]和83%[95%CI (77%,86%)], AUC为94.68%.对不可触之乳腺肿块,相应汇总值分别为69%[95%(47%,85%)]和69%[95%CI(52%,82%)], AUC为78.97%.对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相应95%CI分别为75%[95%CI (66%,81%)]和84%[95%CI(75%,91%)], AUC为87.64%.结论对于可触之的乳腺肿块99mTc-MIBI乳腺核素显像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价值较高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也较好,但敏感度尚需提高.然而对于不可触之的乳腺肿块,其诊断价值则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T能谱成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4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均完成CT能谱成像检查和手术治疗,并取得腋窝淋巴结明确病理诊断,分析转移和非转移患者CT能谱成像各参数水平及诊断效能。结果:47例乳腺癌患者中能谱CT成像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应的腋窝淋巴结共102个,其中转移淋巴结43个,非转移淋巴结59个,转移组NIC-A、NIC-V、动脉期λ_(HU)及静脉期λ_(HU)均低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IC-A、NIC-V、动脉期λ_(HU)及静脉期λ_(HU)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96、0.751、0.685和0.750,其中NIC-A以0.182为临界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0%和77.97%。结论:CT能谱成像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具有肝硬化或慢性乙型肝炎背景的患者中诊断≤3 cm肝细胞癌的能力。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行超声造影及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单个肝脏结节且结节最大径≤3 cm并具有肝硬化或慢性乙型肝炎背景的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超声造影、增强磁共振成像及超声造影联合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3 cm肝细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 92例患者中,肝细胞癌82例,非肝细胞癌10例。超声造影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65/82)及70.0%(7/10),与增强磁共振成像的74.4%(61/82)及70.0%(7/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8,P=0.459;P=1.00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超声造影及增强磁共振成像同时满足诊断标准,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为61.0%(50/82),低于单独应用超声造影,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8,P=0.010);诊断肝细胞癌的特异度为80.0%(8/10),与单独应用超声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超声造影或增强磁共振成像满足诊断标准,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为92.7%(76/82),均高于单独应用超声造影或增强磁共振成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19,P=0.013;χ~2=9.976,P=0.002);诊断肝细胞癌的特异度为60.0%(6/10),与单独应用超声造影或增强磁共振成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为1.000,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论对于具有肝硬化或慢性乙型肝炎背景的患者,单独应用超声造影对≤3 cm肝细胞癌的诊断能力与单独应用增强磁共振成像相当。联合应用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可显著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敏感度,但并不能显著提高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入院诊断的疑似原发性肝肿瘤患者57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手术前患者先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绘制病灶部位时间-信号曲线,然后对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b值=800时计算相应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记录并统计单一增强扫描与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的灵敏性、特异度、准确性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量和弥散加权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及价值。结果 57例疑似原发性肝肿瘤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得到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46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6例,肝囊肿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ADC值低于肝血管瘤及肝囊肿(P0.05);肝血管瘤ADC值低于肝囊肿(P0.05);DCE-MRI联合DWI诊断最终确诊57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0%;DCE-MRI最终确诊55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49%;DCE-MRI联合DW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CE-MRI(P0.05)。结论将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7月期间诊断的45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乳腺癌25例,20例良性乳腺疾病,临床疾病诊疗阶段实施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将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做比较,分析在乳腺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5例乳腺疾病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25例、良性乳腺疾病20例,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疾病患者27例、良性乳腺疾病18例,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准确率为91.11%(41/45),特异度96.00%(24/25),灵敏度85.00%(17/20),Kappa=0.818,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乳腺癌患者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形态学征象四周血管增粗迂曲、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显著增强、病灶早期增强检出率高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皮下脂肪间隙模糊征象检出率低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疾病诊治中应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能够提升检查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为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渐增高,且易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有无转移影响着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前准确评估腋窝淋巴结的性质至关重要。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规超声以形态结构及血流状态评估淋巴结良恶性准确度有限,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可进一步获得淋巴结软硬度及微血管灌注信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为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超声成像技术对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现就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超声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评分法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3例,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二维超声检查,利用超声弹性成像对淋巴结进行弹性评分和赋值,二维超声对淋巴结形态进行分型和赋值,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结果 8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转移性腋窝淋巴结48例(57. 83%)。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评分在转移性腋窝淋巴结超声评分与非转移性腋窝淋巴结超声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 0. 05),转移性腋窝淋巴结超声平均评分显著高于非转移性腋窝淋巴结超声平均评分(P 0. 0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检查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 75%、97. 14%和95. 18%,均高于单独超声弹性成像与单独二维超声检查。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评分法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信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病灶手术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70岁的老年女性288例,共计298个病灶,获取完整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影像资料。分析纳入对象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应用诊断试验四格表计算超声对老年女性乳腺良、恶性病灶及不同就诊原因患者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以及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288例患者中,自行触及肿块189例(65.63%)、乳头溢液23例(7.99%)、体检(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发现肿块76例(26.39%)。298个病灶中,恶性病灶272个(91.28%),良性病灶26个(8.72%)。263例乳腺癌患者中,160例(60.84%)行乳腺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71例(27.00%)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1例(11.79%)行乳腺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0.38%)行全乳切除术。其中237例初诊患者术后病理T分期为T1 127例(53.59%),T2 79例(33.33%)。超声对老年女性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5.59%、50.00%和91.61%,其中超声对以肿块为主诉(包括自行触及和体检筛查发现)患者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94.53%)高于主诉为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准确性(58.33%)。102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了腋窝淋巴结处理,其中45例病理证实为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对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3.33%、73.68%、82.35%。 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大多数因临床症状就诊,肿瘤分期晚。超声对以肿块为主诉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仍有待提高。超声术前评估对老年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评分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同侧110枚腋窝淋巴结,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性50枚、非转移性60枚,均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并对超声检查过程中的淋巴结形态、血流模式、弹性成像评分进行赋值评分,以各项评分总和为腋窝淋巴结的超声评分,总分为0~6分。比较110枚腋窝淋巴结转移性与非转移性的超声评分差异,观察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转移性淋巴结超声评分明显高于未转移性淋巴结(P0.05);绘制ROC曲线,超声评分≥3分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诊断灵敏度为74.00%(37/50),特异度为81.67%(49/60),准确度为78.18%(86/110),为最佳临界值。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评分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超声评分≥3分为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起至2019年3月收治的9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CE联合DWI扫描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DCE-MRI联合DWI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组织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以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尤登指数.[结果]91例患者手术清扫盆腔淋巴结157枚,病理诊断转移性淋巴结53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04枚,转移率33.8%(53/157).DCE-MRI联合DWI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5.5%(150/157),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02,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尤登指数分别为96.2%(51/53)、95.2%(99/104)、92.7%(51/55)、98.0%(99/101)和0.914.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在形态、长径、短径、周围脂肪间隙、强化程度、DWI信号和ADC值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性淋巴结影像表现为形态多不规则,长径、短径较大,周围脂肪间隙多模糊或消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DWI呈高信号,ADC值减小.[结论]DCE-MRI联合DWI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高,可作为治疗方案制订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1例乳腺癌患者与同期6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DCE-MRI、DWI检查,对比单一及联合采用DCE-MRI、DWI诊断乳腺疾病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联合采用DCE-MRI、DWI诊断乳腺疾病良恶性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5. 08%(58/61)、84. 92%(107/126),均高于单一采用DCE-MRI、DW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采用DCE-MRI、DWI诊断乳腺疾病良恶性的特异度75. 38%(49/65)与单一采用DCE-MRI、DWI诊断对比,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联合采用DCE-MRI、DWI进行检查能显著提升对乳腺疾病定性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减少漏诊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分析常规超声在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在我院常规超声阴性的73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腋窝磁共振、钼靶、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73例病例中,导管原位癌20例,浸润性导管癌43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其他8例。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病例15例,无转移58例。磁共振诊断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灵敏度60.0%、特异度63.8%、准确率63.0%。钼靶分别为46.7%、94.8%、84.9%。常规超声分别为60.0%、98.3%、90.4%。结论常规超声阴性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具有一定的转移比例,在灵敏度上常规超声与磁共振相当,优于钼靶;在特异度和准确率上常规超声均优于磁共振和钼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