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180例产妇,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的盆底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肌力有效率、阴道紧缩度有效率、阴道肌电电压以及夜尿次数。结果治疗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的阴道紧缩度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的夜尿次数明显低于参照组,阴道肌电电压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后采用盆底康复治疗有效改善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促进产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肌肉肌力、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38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185例)行常规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195例)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盆底肌肉肌力及阴道紧缩度、夜尿次数。结果研究组盆底肌肉肌力改善总有效率(91.79%)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研究组引导紧缩度治疗总有效率(89.74%)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尿次数(1.27±0.41)次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阴道紧缩度及盆底肌肌力,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缓解中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阴道自然分娩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门诊治疗及回访中均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门诊治疗及回访中均实施系统化的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能力、阴道缩紧度以及治疗前后性功能障碍及尿失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能力、阴道缩紧度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性功能障碍及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妇分娩后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盆底肌以及阴道紧缩度,促进患者分娩后正常生活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康复对盆底肌力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367例产妇当作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1183例)和治疗组(1184例),对照组通过传统训练法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组则通过综合训练法来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以及盆底障碍功能的恢复状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组进行统计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尿失禁(SUⅠ)、盆底脏器脱垂(POP)及SUⅠ+POP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盆底电刺激、盆底肌训练等产后综合盆底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盆底肌力和功能,且具有无创、无痛、方便、效果确切等优势,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恢复盆底肌肉张力及对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5年6月—2017年5月常规阴道分娩的300例产妇,在产后42 d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产后常规的盆底肌肉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采取盆底肌肉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治疗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采取出院后随访的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6个月后的盆底肌肉张力和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肉张力及对盆底功能均有所改观,其中观察组在第6个月的盆底肌肉张力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底功能恢复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阴道哑铃康复训练和生物反馈联合电治疗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和改善盆底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对其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从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妇中选取100例,其中50例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同时对两组产妇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产妇的Ⅰ类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肉纤维的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产妇的Ⅰ类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肉纤维的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的康复时间选择对盆底肌与尿失禁(U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信宜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盆底肌与UI患者90例,作为训练组,再分成训练组1(产后6个星期初始训练的时间产后8个星期),训练组2(产后8个星期初始训练的时间产后10个星期),训练组3(产后10个星期初始训练的时间产后13个星期),每组30例。选取同期在信宜市妇幼保健院复查的30例产妇作参照组,比较患者各项症状情况。结果:不同训练组产后不同时期UI的阳性率、Ⅰ类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Ⅰ类肌纤维的肌力与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改善情况明显比参照组患者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康复训练中,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对预防产后尿失禁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为产后4周产妇,对照组为产后6周产妇,两组均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等级高于对照组,尿失禁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收缩压(VSP)、阴道收缩持续时间(T)以及阴道静息压(V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时间选择方面,产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改善患者尿失禁情况,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阴道紧缩度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肌电电压大于对照组,且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增加阴道紧缩度,同时可减少夜尿次数,进而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60例产后产妇为研究对象(2017年3—9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经过对应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24例患者盆底肌力在3级以上,3例患者肌力为2级,2例为肌力为1级,1例为肌力为0级。对照组患者中,9例患者盆底肌力在3级以上,6例患者肌力为2级,5例为肌力为1级,10例为肌力为0级。可得,实验组患者肌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尿失禁和性生活障碍率分别为23.3%和20.0%,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阴道分娩后产妇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名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名,对照组产后42 d接受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组于产后红色恶露消失,且会阴切口无疼痛感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产后4周时,两组产妇盆底肌力、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盆底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0周时,观察组盆底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性生活质量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提高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该文主要就阴道正常分娩对于产妇的盆底功能影响与康复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名阴道正常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然后选取200名正常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就两组妇女的盆底组织影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妇适当的康复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结果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盆腔脏器脱垂以及盆腹动力学情况均要低于对照组未孕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产妇心理干预以及适当的康复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结论阴道正常分娩对于产妇的盆底组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康复治疗措施,能够对产妇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5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1例于产后6周来院复查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其尿失禁阳性率下降为了6.90%,与训练前32.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02,P0.05);且同时也低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盆底肌力对比方面,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肌力明显提高,与该组训练前及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0,P0.05;t=36.336,P0.05);在Ⅱ类肌纤维肌力方面,两组产后6个月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P0.05;t=18.470,P0.05;t=18.774,P0.05)。结论在产后依据产妇的具体状况来采取适当的康复训练措施,对于预防产后尿失禁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该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范围限定在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尿失禁及盆底肌患者,随机分为3组作为训练组,产后6个月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训练组与对照组症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前肌纤维的肌力、尿失禁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训练组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尿失禁阳性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尽早恢复产妇盆底肌肉肌力,减少尿失禁几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应用,总结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对妇产科临床接受盆底功能筛查的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3 600例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中接受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患者设为研究组,且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830例(产后6周~8周),B组830例(产后8~10周),C组840例(产后10~13周),并将未接受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1 1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底肌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1)治疗前,研究组内各时间段尿失禁呈阳性率、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完成时与产后6个月比较中,各指标改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较之对照组,研究组各时间段尿失禁呈阳性率差、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变化改善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应用于盆底障碍性疾病中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关于产妇在产后选择盆底康复时间,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以及发生尿失禁情况的关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了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3例在该卫生院进行盆底肌恢复训练的尿失禁产妇,作为观察组(产后6、8、10周进行训练)来研究,选取了同样人数来该院进行产后身体检查的产妇,作为对照组予以了常规的健康教育,之后对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效果恢复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产妇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后,其身体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尿失禁阳性率显著的降低,较之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妇产后出现的盆底肌损伤问题,不同的时间开始训练,都可以对产妇的盆底肌功能进行恢复,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该文主要就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对于尿失禁和盆底肌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于产后4周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34例,于产后6周开始康复训练,就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其VSP、T以及VRP指标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出现尿失禁的频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让产妇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有着良好的意义,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尿失禁的发生,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从该院选取50例已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6周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产后6周来该院接受检查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和盆底肌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相较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前,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尿失禁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尿失禁阳性率较低(P0.05);相较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前,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观察组Ⅰ类纤维肌力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类纤维肌力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高于6个月前的水平,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过程中,在根据产妇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的情况下,可有效预防产后尿失禁,同时可提升产妇的盆底肌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70例,排除其他方面因素干扰,所有产妇给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产妇产后6周开始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产妇产后4周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频率,详细记录两组产妇T、VSP、VRP指标情况。结果在尿失禁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14.3%,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2.9%,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VSP、VRP指标方面,对照组产妇T、VSP、VRP分别(4.4±1.2)s、(29.4±3.7)cmH2O、(32.8±3.9)cmH2O,观察组产妇T、VSP、VRP分别(6.3±1.5)s、(33.2±3.8)cmH2O、(36.2±4.4)cm H2O,观察组T、VSP、VRP等指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尽早展开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刺激与阴道哑铃盆底康复对产后盆底的影响。方法: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198例作研究对象,并按产后康复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n=99)单纯采取阴道哑铃盆底康复疗法,观察组(n=99)则采取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治疗,就两组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效果、尿失禁评分变化以及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电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6.97%,高于对照组的88.89%;(2)观察组患者产后3个月肌电压(14.35±1.48)μV高于对照组的(8.64±1.05)μV;(3)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在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