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7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其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60例,对其进PFNA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多,但是在术后卧床时间方面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长,术中出血量也比较多,但是术后的卧床时间比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比较低,使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短,术中出血量比较少,但是术后卧床时间比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比较高,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并不大,这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各具优劣,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黔南州人民医院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其中治疗1组患者39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2组患者39例,接受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手术时间等,治疗1组明显优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情况,治疗1组优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用PFNA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分析所获相关数据后作对比,总结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不同效果。结果两种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不大,但患者人工关节置换后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短,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切口长度都比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存在明显的下降(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的特点,对患者的手术创伤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邓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缩短术中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内固定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1.1%,对照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71.1%,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且手术安全性相对突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骨水泥型固定,观察组给予生物型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固定术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少,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与分析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台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100.00%(16/16),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1.25%(13/1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与传统的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差不大,优势在于术后减少卧床时间,早期可以下地活动,减少内固定松动的风险,从而降低高龄粗隆间骨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Gamma钉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PFNA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患者受到的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不同关节置换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并对手术技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东莞市石碣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9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均能取得良好效果,治疗有效率均较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长,故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转子间的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信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3例累及转子间的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1例,采取骨折切开复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2例,采取C臂透视下复位微创置入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折切开复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采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转子间的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不但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负重早的优点,而且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愈合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5例(观察组),PFNA治疗39例(对照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近期随访(3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0.80±17.91)min,平均出血量(173.3±39.2)mL,术后1周VAS评分(3.51±0.54)分,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5.94±8.87)d,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7.8±12.1)分;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6.50±23.30)min,平均出血量(120.8±30.5)mL,术后1周VAS评分(2.33±0.13)分,平均下床活动时间(40.03±10.69)d,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1.8±8.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对增多,术后1周VAS评分较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缩短卧床休息时间,尽快恢复生活质量和信心,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全身并发症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行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张斌剑 《陕西中医》2018,(4):497-499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辅助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老年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闭合复位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持续治疗4周。观察这两组患者患侧肿胀消除时间、卧床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Harris评分及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d和术后30d时机体血红蛋白(Hb)、隐性失血量(V_(失血))、血钙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患侧肿胀消退时间、卧床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下地负重时间均明显缩短,Harris评分明显提高,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时,两组患者体内Hb、V_(失血)、血钙及血清AK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d时相比,对照组患者术后30d时体内上述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体内Hb含量明显增加,V_(失血)明显减少,血钙及血清AK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术后30d时,观察组患者Hb、V_(失血)及血清AKP水平均优于同时期对照组患者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可显著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状况,促进骨组织钙化,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张政宏  黄海  成霞  周辉  倪飞  夏志敏 《中医正骨》2010,22(10):13-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评价其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帕金森病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记为观察组;在同期治疗的无帕金森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为每例帕金森病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配对一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及Harris评分。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9,P=0.191;t=1.792,P=0.101),但观察组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t=30350,P=0.006;t=2.993,P=0.012)。②观察组共发生并发症12例(57.1%),对照组仅有4例(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③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长,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24;t=4.391,P=0.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其复杂的病理特点,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髋内翻畸形、肺部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对于该类骨折,选用髓内固定、术后早期活动、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联合多学科制定综合康复计划等,对于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13例分为对照组56例及观察组57例,对照组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84.21%、对照组6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转子间重建联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定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2例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转子间重建)51例与对照组(传统固定术)51例,比较两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6.42±0.48)周、术中出血量(118.29±23.65)mL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arris评分(82.87±6.72)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92 %)低于对照组(21.57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转子间重建方法可有效提高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5月在伊川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2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63例。甲组患者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结果:乙组患者Harris评分的优良率(84.13%)低于甲组(9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74±8.49)min多于甲组(55.25±7.4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54.14±23.74)m L多于甲组(121.34±10.58)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4.29%)高于甲组(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对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的不同。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研究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但是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对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高,术中出血量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