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临床经CT或MRI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56例,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56例脑梗死患者,有颈部血管异常52例,总异常率为92.8%.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对96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96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73例,检出率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又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判断斑块类型,同时判断斑块部位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者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彩超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对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40例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进行检查。结果:实验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查能够及早发现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住院和门诊老年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72例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122例,发生率为70.93%。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粥样硬化明显,且与病变成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颈动脉检查,并且观察两组颈动脉斑块大小以及形状,研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稳定性斑块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稳定性斑块明显低于稳定性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狭窄处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因为其没有创伤而广泛被接受,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斑块,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运用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无脑梗死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体检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主要为脂质型,大部分表面不规则;同时,观察组患者两侧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均高于对照组体检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通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杨杰 《亚太传统医药》2013,9(6):214-215
目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来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脑梗死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但未伴有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MRI诊断检查确诊,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检查部位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管腔狭窄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MT明显增厚(P<0.05),颈动脉管腔狭窄及不稳定型斑块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具有无创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且费用低,可作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依据,在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经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经检查非脑梗死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并分析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经彩超检查颈动脉各项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均0.05),左右颈动脉不同区域的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紧密关系,彩色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准确检查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同时可以对颈动脉管腔及管壁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提示,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预测及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温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684-1685,168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为脑梗死二级预防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PHLIPS-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00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脑梗死按脑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组,观察血管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及斑块大小、形态、性质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颈动脉斑块及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170例检出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以不规则、不均质性回声斑块多见(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所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障碍及斑块性质与各种类型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CAS,有利于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的部位、性质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部位、数目等。结果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5.5%;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复发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0%;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不稳定性斑块。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DMCI组)和120例单纯脑梗死患者(CI组)进行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MT)、管腔内径、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部位。结果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DMCI组为84.3%,CI组为7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其次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右侧多于左侧。DMCI组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小于CI组(P<0.05),颈动脉狭窄总数及重度狭窄数较CI组多。另外,DMCI组颈动脉狭窄以中重度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更严重,容易导致严重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104例DN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上述病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实验组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的预测、评估颈动脉病变的发生以及发展,能够准确反映斑块的性质、形态等,还可以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是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 536例行颈动脉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1 359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84.9%)和斑块发生率(63.6%)均比非脑梗死者高(P〈0.05),其中不同类型斑块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硬斑(54.8%)、软斑(21.1%)、纤维斑(16.1%)和溃疡斑(8.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有密切的联系.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判断内膜病变情况,斑块形成部位和形态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做健康体检的老年人6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有无斑块、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形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检出硬化斑块63例115处,斑块检出率为97%(63/65),对照组检出硬化斑块14例20处,斑块检出率为22%(14/65),观察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斑块形态以软斑、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2组斑块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起始部。2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右两侧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患者能较好的显示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态及内部结构,对早期预防并降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的特点。方法:对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简称IMT)随年龄增加而增厚,斑块形成后,是否导致脑梗塞,取决于斑块的性质。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可作为预测及评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雪珍 《新中医》2015,47(12):27-2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正常就诊者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比较2组的血瘀证发生率。根据中医证候将所有患者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2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同时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血瘀证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有无、数目、最大斑块大小及形态呈正相关(P<0.05,P<0.01),与斑块性质无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好发血瘀证,但血瘀证的发生不仅仅与脑梗死相关,更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有无、大小、数量、形态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行颈动脉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经彩色多酱勒超声诊断,8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0.8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60例因其他类型疾病就医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2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数量及性质、颈动脉相关血流参数。结果病例组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侧、右侧颈动脉IMT测定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的低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强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颈动脉PSV、EDV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RI、PI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超声检查对于评估颈动脉斑块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40例均来自我院住院的缺血性中风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0岁,平均62.7岁;伴发高血压病24例、冠心病16例;既往病史糖尿病8例、脑梗死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块.诊断均符合文献[1]标准,并经CT或MRI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