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策  张治宇  刘元禄 《中医正骨》2005,17(5):41-41,43
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由于椎弓根钉系统的力学优越性和正确植入后的安全性日益被同道认同,而成为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自1999~2003年使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4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治疗基础上结合椎间孔减压植骨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新容奇医院骨科接收8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住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新容奇医院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后分组,各44例,单号排序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双号排序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首先采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然后结合椎间孔减压植骨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恢复效果。结果:经过3~12个月随访,患者术后的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同时椎管内骨块基本复位。其中观察组椎弓根螺钉未出现断裂现象,出现了l例松动,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椎弓根螺钉断裂,3例发生螺钉松动,17例神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孔减压植骨治疗其效果比单纯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效果好,不仅可以增加椎体骨的容量,同时还稳固治疗后的抗压稳定性,保障椎管的顺畅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联合椎板开窗减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4—9月,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联合椎板开窗减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6~68岁,中位数42.5岁。骨折部位,T_(11)、4例、T_(12)16例、L_122例、L_26例。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均累及三柱,椎管内有骨折块压迫硬膜囊,椎管占位≥30%,伤椎两侧椎弓根完整。受伤至手术时间2~12d,中位数3.5 d。术后随访观察脊柱后凸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狭窄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0~200 min,中位数110min。术中出血量50~850 mL,中位数18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中位数15.5个月。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44.3±9.2)%、(87.3±12.7)%、(85.7±12.4)%、(85.2±11.7)%,脊柱后凸Cobb's角分别为32.1°±3.9°、4.7°±0.8°、4.4°±0.9°、5.2°±1.2°,椎管狭窄率分别为(33.2±4.9)%、(15.0±4.2)%、(10.4±5.3)%、(4.2±2.6)%。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A级1例、B级3例、C级3例、D级14例、E级27例,术后即刻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19例、E级22例,术后3个月A级0例、B级1例、C级3例、D级14例、E级30例,末次随访时A级0例、B级1例、C级2例、D级12例、E级33例。4例患者出现轻度腰背部疼痛,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联合椎板减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较好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椎管狭窄程度及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伤椎置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占位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后纵韧带连续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患者55例。采用伤椎置钉及间接减压的手术方式,观察术前、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压缩率、椎管侵占率。比较手术前后影像学结果的变化。结果:术前Cobb角30.11°±12.24°,术后6.28°±2.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压缩率术前38.11%±13.13%,术后7.22%±1.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管侵占率术前32.03%±12.92%,术后4.87%±2.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纵韧带连续、临床上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通过伤椎置钉及韧带复位技术能有效地改善伤椎的Cobb角、椎体压缩率及椎管侵占率,临床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4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拍摄X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Gobb’s角,并采用VAS评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术后患者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s角及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安全性高,是治疗该类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术,因其具有良好的畸形矫正能力和椎体复高能力,取得了早期优良的疗效,从而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应用。我们从1993—2006年,应用Dick、RF、AF等短节段椎弓根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72例,经过3个月-2年随访,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弯曲、断裂、Cobb角和伤椎后凸增加1俨以上者31例,失败率达18.0%。为总结经验,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爆裂骨折有不同程度的骨折片嵌入椎管 ,为达到良好疗效和获得神经管道的减压 ,对此类损伤宜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我院 1996年 2月开始应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经精心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患者中 ,男 2 6例 ,女 10例。年龄 17~ 6 8岁 ,平均 38岁。损伤节段 :T113例 ,T12 8例 ,L15例 ,L2 7例 ,L3 3例 ,L41例 ,其中 1例为T12 和L1二节椎体爆裂骨折。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2 5例 ,车祸伤 7例 ,压砸伤 4例。并发其它部位骨折 10例 ,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分极 :A级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29~63岁,中位数48岁。骨折位于T1116例、T1218例、L117例、L28例、L31例。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D级20例、E级40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4~7分,中位数6分。载荷分享评分3~8分,中位数6分。受伤至手术时间1~3d,中位数2d。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90min,中位数70min。术中出血量80~150mL,中位数100mL。住院时间10~20d,中位数14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损伤;1例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1枚椎弓根螺钉钉帽脱落,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伤椎前缘高度丢失、Cobb角增大,患者因无明显腰痛症状而拒绝翻修治疗,继续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后遗留脊柱轻度后凸畸形;1例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前因腰痛检查发现1枚椎弓根螺钉钉体折断,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常规取出内固定物,未进行其他特殊治疗。伤椎前缘高度,术前(20.3±1.9)mm,术后3d(33.5±2.1)mm、1个月(32.5±2.2)mm、3个月(32.2±1.3)mm、6个月(31.6±1.2)mm、12个月(31.3±0.7)mm、18个月(30.8±0.6)mm。伤椎Cobb角,术前20.6°±3.5°,术后3d 8.2°±2.3°、1个月9.8°±1.8°、3个月10.4°±2.3°、6个月10.6°±2.7°、12个月10.9°±2.5°、18个月11.2°±2.8°。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恢复伤椎高度、改善伤椎后凸畸形,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患者实际选择治疗方案将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35例和对照组(椎弓根钉内固定)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obb角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95.33±8.47)%与(49.85±5.22)%,(4.32±1.06)°与(27.33±3.58)°,(94.01±8.30)%与(49.97±5.30)%,(5.10±1.13)°与(27.29±3.6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以及神经功能提高1级、2级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5.33±8.47)%与(94.01±8.30)%,(4.32±1.06)°与(5.10±1.13)°,20.00%与6.67%,11.43%与10.00%(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结束后椎体前缘丢失高度、Cobb角丢失度、ODI以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5±0.20)%与(7.31±1.46)%,(1.25±0.38)°与(7.39±1.52)°,(15.46±4.38)与(24.16±4.59),60.00%与33.33%(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内固定失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00%与20.00%(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丢失更少,腰背部功能及疼痛改善效果更佳,内固定失效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骨折爆裂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因此早期手术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保障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必要条件。2000~2010年,我们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5例,并行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半椎板减压植骨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采用后路单侧椎板减压,单侧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及钉棒系统固定术。入院后卧硬板床,术前过伸手法复位,C型臂观察经椎弓螺钉位置。结果:术后随访12—17个月,全部病例椎弓根植骨均牢固融合。钉棒无断裂螺钉无松动,压缩椎体明显反弹。结论:半椎板减压植骨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经皮椎体穿刺后凸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通过椎弓根钉复位骨折椎体,经伤椎的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椎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获随访6~25个月,术后未发现继发性神经根脊髓损伤及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现象。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伤椎PVP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52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采用VAS评分测定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在患者的X线片上测定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个月以上随访;内固定及植骨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血管神经的医源性损伤,术后切口甲级愈合,未见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术后VAS评分、Cobb’s角和伤椎高度比均明显改善(P〈0.05);优20例,良29例,可3例,优良率为94.2%。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病椎骨水泥强化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7/2010~10收治的22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结合病椎骨水泥强化固定重建脊柱即刻稳定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第3天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判断疼痛改善程度,测量椎体前缘、后缘高度的变化判断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有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结果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的VAS 评分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明显增高(P <0.05)经5~12个月随访,无腰部疼痛,椎管无占位,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病椎骨水泥强化固定术能很早解决疼痛,实现重建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适合于椎体骨折的脊柱稳定性重建和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壮骨强筋片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4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试验组行壮骨强筋片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仅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疗效差异,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JOA评分比术前提高,VAS疼痛评分低于术前(P0.05)。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试验组的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椎间高度下降、双下肢麻木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壮骨强筋片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脊柱功能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6.
胸腰段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1/2,相当一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随着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广泛应用,后路短节段固定逐渐成为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方法。对单椎体骨折常用的术式为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但往往出现术中复位欠佳、后凸复发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近年来,为改善手术效果,在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和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探究对比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即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中,则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的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为37 min,手术后第1天疼痛便有所缓解,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患者有3例,但并且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的情况。而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的患者中手术平均时间为55 min,手术后疼痛在5~7 d开始缓解,并且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的情况。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和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均可以达到稳定骨折、缓解疼痛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自 1997~ 2 0 0 1年 ,我院采用椎管减压、张功林〔1〕改良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2 1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7例 ,女 4例。年龄 2 0~ 5 1岁 ,平均 32岁。坠落伤 11例 ,砸伤 6例 ,交通事故 4例。根据Korres〔2〕分类 ,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 18例 ,非相邻型 3例。损伤平面T11~T12 节段 4例、T12 ~L1节段 9例、L1~L2 节段 3例、L2 ~L3 节段 2例、T12 L2 节段 1例、L1L3 节段 1例、L2 L4节段 1例。均有碎骨块突入椎管 ,椎管的狭窄程度按Wolter分类〔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9~72岁,中位数63岁。13例累及单节椎体,2例累及2节椎体,1例累及3节椎体。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和脊柱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E级11例、D级2例、C级3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用椎板咬骨钳咬除病椎及其上下各两椎的全部椎板和黄韧带彻底减压,通过病椎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病椎椎体,于病椎上下各两椎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以钉棒系统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动力位X线片评估脊柱稳定性,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功能,随访观察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0~180 min,中位数140 min。术中出血800~1500 mL,中位数1200 mL。骨水泥注射量,胸椎25~36 mL,中位数29 mL;腰椎31~38 mL,中位数35 mL。1例1椎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患者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 d,8例患者疼痛即消失,8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1±0.7)分下降至(1.2±0.4)分。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另外1个椎体溶骨性转移灶,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9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其余14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椎体病变区骨水泥填充良好,未发生新的骨折及肿瘤转移,动力位X线片上未见脊柱不稳;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E级13例、D级1例。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控制局部肿瘤生长、恢复或保留神经功能、维持和重建脊柱稳定性,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梅州市中医医院接诊的68例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选择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选择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腰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