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人员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骨科中心两个病区的护理人员按照职称、学历、工龄均衡分配,共同拥有护士长1名,护士长助理1名。将病区一设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管理制度,含护理人员10名(含护士长)。将病区二设为观察组,采用以护理组长制为中心的护理层级管理制度,含护理人员10名(含助理,护理组长1名)。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患者满意度、护士自身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组长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效能、病区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从而更有效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后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ICU护理人员39名纳入实施前组(未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ICU护理人员42名纳入实施后组(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师、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组护士的专业技术考核合格率、护理工作落实合格率及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实施前组(P0.05),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层级护理管理后医师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ICU护理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主要就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展开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38位护理人员,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名,对照组18名。试验组20名护理人员采取"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护理层级管理,对患者的管理具体到人,在护理组长的带领下,该组护理人员一起协作患者完成治疗工作与护理任务;对照组18位护理人员采取"护士长 ̄责任护士"护理层级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士的整体专业知识考核结果与综合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20位护理人员无论是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的得分,还是护理的质量与患者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均明显比对照组18位护理人员的高,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对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知识考核结果与综合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是一种值得广泛普及和应用的优质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19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10名和对照组9名.观察组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分管患者具体到人,由护理组长带领本组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本组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照组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得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专业技术操作得分、专业理论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区护理质量得分、患者的健康教育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设立护理组长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病区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护士排班实行以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发挥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带领本组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本组病人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比较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结论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有利于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更好实施层级管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专科护理小组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建立4个专科护理小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糖尿病、静脉治疗、慢性伤口造口和危重症护理小组,共纳入护理人员120名,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和指导,并对每个科室的专科护理质量进行巡查评分,将评分结果与2015年1月~2016年1月即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对比。结果:实施后的病区管理评分为(96.05±3.21)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5.27±2.54)分,危重症护理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急救质量评分及护士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5.92%,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4.97%(P0.05)。结论:专科护理小组对护理质量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且可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6s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临床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身心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8年3月—10月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3月—6月本科室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A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将2018年7月—10月本科室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B组,实施6S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病区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及身心状况评分。结果 A组基础护理评分为(93.92±0.3)分、病房管理(94.3±0.3)分、护理安全(94.5±0.4)分、感染管理(94.2±0.2)分、治疗室管理(94.3±0.3)分;B组基础护理评分(99.7±0.4)分、病房管理(99.7±0.4)分、护理安全(99.6±0.2)分、感染管理(99.2±0.4)分、治疗室管理(99.9±0.1)分,B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P0.05)。A组护士仪表为(95.1±0.2)分、病区环境(94.3±0.2)分、服务态度(96.2±0.1)分、护士技能水平(93.9±0.4)分、健康教育(94.1±0.3)分,B组护士仪表(99.6±0.4)分、病区环境(99.5±0.5)分、服务态度(99.9±0.1)分、护士技能水平(99.2±0.4)分、健康教育(99.7±0.3)分;B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护理人员身心状况各项评分均较A组低(P0.05)。结论 6S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护理管理的质量,并且护理人员应用后身心状况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我院儿科护理人员2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设为实施前,2012年7月~2013年7月设为实施后,实施前推行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护理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实施后推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护理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管理质量和患儿满意度。结果:医患满意度、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明显低于实施前(P均0.05)。结论: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设立护理组长职责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名,A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B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后将2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工作积极性的他评、自评结果、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的工作积极性自评、他评结果均优于A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高于A组,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均高于A组,且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也好于A组.结论 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应用中的综合效果较好,优势明显,应引起重视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名,A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B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后将2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工作积极性的他评、自评结果、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的工作积极性自评、他评结果均优于A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高于A组,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均高于A组,且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也好于A组.结论 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应用中的综合效果较好,优势明显,应引起重视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543-2544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4月体检的5000例受检对象,采取随机表数字法分为柔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体检护理要求和流程实施护理管理,柔性组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实施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受检对象满意情况、投诉情况以及护理人员满意情况。结果柔性组体检对象满意度评分(95.64±3.25)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投诉率(2.4%)低于对照组,且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96.34±3.1)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检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可优化体检护理流程,强化护理工作者工作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以此进一步提高受检对象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确保体检护理质量达标,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8月~2015年8月进行常规管理(循证护理管理实施前)的器械件数70件为对照组,分析对照组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开始实施循证护理管理后的器械件数70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清洗灭菌合格情况和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后的环节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灭菌质量评分情况比对照组高(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应用循证护理管理能够促进器械消毒质量的提高,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12月的35例急诊护士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选取2015年1-12月的38例急诊护士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工作能力评分为(94.25±16.01)分、工作质量评分为(97.27±16.39)分、综合能力评分为(98.12±17.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工作能力评分[(78.54±20.77)分]、工作质量评分[(77.26±18.58)分]及综合能力评分[(72.17±21.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6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加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急诊科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彭复新 《当代护士》2014,(6):186-187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的28位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6名,对照组12名。在实验组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护理组长的作用,护理组长的带领组员开展各项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而对照组实施护士长一责任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将实验组护理人员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在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层级管理中,护理组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设置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医患满意度以及综合护理质量,应高度重视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层级搭建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352例,将2015年2月~2016年6月未实施层级搭建的患者17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将2016年7月~2017年8月采用层级搭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患者176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水平、沟通交流、主动服务意识方面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危重患者管理、急救药品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5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在工作内容、管理方式、工资及福利、工作晋升评优机制、同事相处5方面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搭建护理模式可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并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管理在门急诊临床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与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及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护理人员各20名,对照组的患者与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的患者与护理人员则采用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种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层级护理管理后,其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分别为95%和77.5%,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护理、重症患者护理及健康宣教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58±7.12与85.32±5.64,96.72±8.05与87.13±5.42,97.51±8.37与90.53±6.31,91.42±6.07与83.15±5.29,均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71±11.54与80.51±10.26,95.42±10.71与82.73±9.51,P=0.001,0.000);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与20.0%,P=0.001)。结论在门急诊临床专科护理中开展基于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其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降低差错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本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患者260例作为对照组,在护理管理中采用常规管理;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患者260例作为观察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本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对就诊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认可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舒适度、护理技巧、理论知识以及护理记录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认可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方案,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及护士工作认可度,有效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559-1560
在护理层级管理中设立护理组长,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查房、会诊及行政管理等,对比分析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层级管理中设立护理组长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孕期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情绪管理护理手段后,对护理人员在问题解决能力和负面情绪发生情况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80例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护理人员各4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照组护理人员基础上对其积极培训情绪管理措施。将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问题解决能力和护理人员心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分组培训后,观察组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评分为(7.85±2.44)分,寻求帮助方面评分为(6.54±2.88)分,合理化方面评分为(6.88±1.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2.34)分、(4.34±2.48)分、(4.78±1.35)分(t=3.7041、3.6610、6.20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退避心理评分为(3.28±1.62)分,自责感评分为(4.66±1.85)分,幻想出现频率水平为(4.66±1.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8±1.63)分、(7.67±1.75)分、(6.56±1.85)分(t=9.3570、7.4755、4.71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孕期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情绪管理措施可将妇产科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并有效降低护理人员负面情绪出现频率,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需消毒的器械200件,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后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灭菌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能提高器械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