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基本医疗保障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例,按医保支付比例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城保组84例,镇保组22例和农保组44例。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对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评定;比较不同医保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尿素清除指数(Kt/V)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并给予提高透析充分性、饮食指导、纠正贫血等药物支持一系列综合干预。结果城保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1%,镇保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6%,农保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2%,农保组和镇保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城保组明显提高(P均<0.05),而农保组和镇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保组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中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均较镇保组和农保组高(P均<0.05),而镇保组和农保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过综合干预,3组患者轻度营养不良32例(21%),中度营养不良13例(9%),重度级营养不良8例(4%),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不同基本医疗保障对MH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营养等综合措施能够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1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66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并以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价营养状况,依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MQSGA评分分为营养不良组(MQSGA>10分)和营养正常组(MQSGA≤10分),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透析时间、透析充分性、原发疾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肾病营养知识知晓情况、高蛋白饮食、血清白蛋白水平、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待获得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后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6例患者中82例发生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40%(82/166);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透析时间、透析充分性、血清CRP水平、肾病营养知识知晓情况、高蛋白饮食、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血液透析滤过(HDF)、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三种治疗方法对维持性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和营养状态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将90名MH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HDF组、HFHD组和LFHD组各30例。对比三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8个月后的血清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TNF-a(肿瘤坏死因子-a)、Hb(血红蛋白)、Alb(血清白蛋白)、PA(前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比较。结果:30例HDF组患者透析8个月后CRP、IL-6、IL-8及TNF-α水平比透析前明显下降;血清Hb、Alb、PA比透析前明显升高;营养不良-炎症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同期水平。其中,轻度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共有18例,达60.0%。三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F治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效果优于HFHD和LFHD,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基本医疗保障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炎症状态,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医保支付比例不同将患者分为城保组80例和非城保组(农保)40例。采用主观整体评估法( SGA)对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评定;比较不同医保组的人体测量学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及尿素清除指数(Kt / V);检测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 hs - CRP)、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分析 CRP 水平与营养不良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城保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非城保组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城保组的营养相关指标比非城保组显著升高(P ﹤0.05),城保组、非城保组的慢性炎症标志物高于正常对照(P 均﹤0.05),但2组间炎症因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非城保组透析前、后 IL -6均显著高于城保组(P ﹤0.05);CRP 升高组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 CRP 正常组( P ﹤0.05或0.01),SGA 评分明显高于 CRP 正常组( P ﹤0.01)。结论不同医保下维持血液透析营养不良发生率不同,非城保MHD 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城保组,其营养状况更差。MHD 患者营养不良者均存在微炎症反应,MHD 患者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有相关性,营养不良与 CRP 成正相关,即营养不良的程度越严重,CRP 值就越高。CRP 反应蛋白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较好的预测指标,MHD 患者营养不良中血清 IL -6有较高水平,微炎症反应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将27例维持性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所有患者均使用15UC或18UC高通量透析器3个月,分别检测高通量透析前后相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干体重变化。结果:转换为高通量透析后患者血清白蛋白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较前有明显提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较前明显下降(P<0.05);有14例干体重增加,占51.85%。结论:高通量透析不会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的丢失,且可能通过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而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以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观察组实施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护理干预,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改良主观营养评分、血白蛋白检测值评价干预前后患者营养状况,采用肾病专用生活质量调查简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营养评价指标和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对 32例MHD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价 ,用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检查作为营养学指标进行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2例MH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 ,普遍存在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 ,饮食结构不合理。结论 MHD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非常普遍 ,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加强充分透析、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是改善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倒,检测多项实验室指标,对其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各项因素对营养状态的影响.结果:营养不良组患者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钙离子、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明显低于正常,且与非营养不良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与非营养不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微炎症状态、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三甲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主观营养评分法(MQSGA)对广州市4家三甲医院MHD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及行为状况。结果:120例患者完成调查,60%患者存在轻-中度营养不良,8.3%患者为重度营养不良。MQSGA评分营养正常组显著低于营养不良组(P0.05),体质指数(BMI)、非动-静脉瘘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MC)、上臂肌围(MAC)与干体重均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患者营养知识总得分(5.3±1.5)分,合格率34.2%。营养正常组营养知识得分(5.7±1.6)分,稍高于营养不良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正常组对优质蛋白质食物的知晓率显著高于营养不良组(84.2%vs 65.9%,P0.05)。两组对麦淀粉食物、低磷饮食、补铁及补钙食物、每日适宜饮水量的知晓率均低于42.1%。多数患者希望通过医护人员和营养师等途径获取营养知识。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但营养知识水平低。营养师和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香砂养胃丸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均充分透析)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香砂养胃丸,对照组予氨基酸胶囊。疗程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营养指标及营养状况调查情况,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在充分透析的前提下,治疗组血白蛋白、转铁蛋白等的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改良定量主观评估表(MQSGA)分级好转,营养状态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香砂养胃丸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透脾虚湿阻证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改良量化主管评估法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评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共有39例患者确诊为肌肉减少症(32.5 %)。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透析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营养情况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患者的性别、透析时间、hs–CRP、血清白蛋白及营养情况是影响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较高,影响肌肉减少症发病率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透析时间、hs–CRP、血清白蛋白和营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减少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的可行性.方法:将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液透析组(对照组)及减少血液透析次数加中药结肠透析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并对两组的透析充分性、生活质量指数、残余肾功能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透析充分性(KT/V)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指数及主要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时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中药结肠透析可适当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法对维持血液透析(MHD)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将58例MHD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优质高蛋白饮食及充分透析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活血颗粒治疗,每天2次。对照组28例,饮食及透析治疗同前,但不予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90天,测定2组治疗前后部分营养不良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营养不良评分明显降低,营养状态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营养不良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益肾法能较好地改善营养不良状态,可作为MHD患者临床治疗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低血压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力求预防透析中低血压(IDH)的发生。方法:根据2012年9月-2015年10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95例MHD患者资料。观察单位时间内每次IDH的发生情况,根据IDH的频率将其分为透析中低血压频发组(f-IDH)、透析中低血压偶发组(o-IDH)和无透析中低血压组(no-IDH)。回归分析各指标与IDH发生的联系。结果:IDH的发病率38.7%,其中o-IDH为27.1%,f-IDH为12.3%。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NT-pro BNP、年龄、血浆白蛋白、超滤率等指标与IDH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MHD患者诱发IDH主要风险因素有:血NT-pro BNP水平高、高龄、低血浆白蛋白、高超滤率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持续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膜透析,观察组患者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后,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估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G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膜透析和维持性血液透析均可对持续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以提出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估,根据营养评估将患者分为三组;本研究护理干预主要指饮食指导。结果:根据SGAN分级,86例患者44例为营养良好,27例为轻至中度营养不良,15例为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8.84%;透析患者三组之间Alb、Pre—Alb、TRF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充分重视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针对各相关因素全面落实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分布情况,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多种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统一检测8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空腹血清25(OH)D3水平(患者检测前停用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制剂2周)以评估维生素D储备及分布情况,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正常、不足、缺乏3组。对血清25(OH)D3水平与患者年龄、透析时间、矿物质代谢指标(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20.14±15.78)μg/L。25(OH)D3正常16例(18%),不足31例(35%),缺乏41例(4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透析时间、年龄、PTH具有相关性(β分别为0.522,-0.340,-0.218,P分别为<0.01,0.01,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特别是透析时间较短的患者维生D缺乏及不足较高,应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及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以提高其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减温脾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我院自制加味温脾汤蜜丸(大黄、人参、附子、干姜、甘草、黄芪、肉苁蓉、枳实、白术);对照组不予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为1疗程。主要观察:①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积分同时使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作营养分级;②测定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re—A)、血清胆固醇(CHOL)、C-反应蛋白(CRP)、补体C3等指标;③测定治疗前后干体重(W)、上臂中部肌肉周径(MAC)、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H);④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分级好转(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补体C3均显著升高(P〈0.01),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充分透析的同时,口服加减温脾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疗效显著,可作为尿毒症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患者血压、血清白蛋白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且易出现IDH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透析期间行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次透析开始后予参麦注射液。2组均观察12周。比较2组疗效,12周后最后1次透析期间血压情况、尿素清除指数(Kt/V)及超滤量,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6%,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透析中及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t/V值及超滤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水平,降低IDH发生,同时能有效改善血清白蛋白水平,提高营养状况,并提高Kt/V值及超滤量,使透析充分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