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食管癌治疗中,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胃代食管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吻合瘘以及胸胃综合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数据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胃代食管术相比,管状胃代食管术在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9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占2.17%,明显低于对照组(6.52%);研究组术后未发生胸胃综合征,对照组发生胸胃综合征者占10.87%;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为30.4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的治疗中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较全胃代食管术治疗更有效,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术后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食管反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术后随访24周,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胸腔感染、吻合口瘘、残胃瘘等,其中研究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3.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9,P >0.05)。术后12周及24周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4周、12周 RDQ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最大通气量(MMV)、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肺活量(VC)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和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行管状胃成形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应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可以降低术后胃排空延迟、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54-3356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中实施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术,对照组患者术中实施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胃肠平均减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胸腔内感染、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和胸胃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实施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能够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食管癌切除、管胃代食管术后心肺功能改变的对比研究.方法 按照统计原则对比两种术式术后心功能、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而进行分析.结果 管胃组术后对心电、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数值的改变比全胃组术后的改变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切除管胃代食管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弱于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7.
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10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50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纽5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检查肺功能。结果106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7%。术后第1周两组的呼吸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周和第4周管状胃组通气功能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三切口食管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管状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49例行全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全胃组术后死亡1例(P>0.05),管胃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为5.67%,低于全胃代食管手术组的28.57%(P<0.05).结论 对于应用三切口经原食管床重建消化道的食管癌手术患者,管状胃代食管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管状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查找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比较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9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1 0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管状胃代食管术后反流性食管炎[OR=0.19,95%CI(0.12,0.32),P<0.000 01]和胸胃综合征[OR=0.11,95%CI(0.04,0.32),P<0.000 1]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胃代食管,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生活质量方面,除术后3个月外,管状胃代食管术后6个月[MD=18.71,95%CI(7.72,29.71),P=0.000 9]和12个月[MD=22.95,95%CI(8.21,37.69),P=0.002]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全胃代食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管状胃代食管术后6个月[OR=1.78,95%CI(1.10,2.88),P=0.02]、12个月[OR=2.73,95%CI(1.67,4.47),P<0.000 1]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全胃代食管,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全胃代食管相比较,管状胃代食管可以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和更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颜梅  谭颖媚  洪丽霞 《全科护理》2011,9(28):2553-2554
[目的]总结颈段食管癌病人行全胃代食管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5例颈段食管癌病人行全胃代食管术,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术后并发心律失常7例,肺部感染4例,手术切口感染6例;临床治愈4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结论]加强颈段食管癌病人行全胃代食管术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切口胃代食管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利弊及疗效评价。方法:使用经右胸、上腹和左颈三切口施行中上段食管癌手术526例,同时清扫三区域淋巴结。结果:此术式肿瘤切除彻底,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除可靠。虽然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但创口容易引流,预后良好。结论:三切口胃代食管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利多弊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可降低手术的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14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78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3、5、7、10、14天检查肺功能。结果术后第10天两组的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在术后第3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切除手术中应用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93例胸段食管癌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管状胃代食管组(48例)和传统全胃代食管组(45例)。分别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1个月的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均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2.1%)低于传统全胃代食管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全胃代食管组的术后并发胸胃综合征发生率(8.9%)高于管状胃代食管组(0);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6.3%)低于传统全胃代食管组发生率(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代食管对胸段食管癌的疗效较好,并且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的风险,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中食管胃前壁吻合在改善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营养状况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78例近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吻合术,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食管胃前壁吻合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胃液引流量和住院时间。采用DeMeester法评价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采用胃镜观察吻合口狭窄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胃液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b水平交互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FHb交互=0.242,PHb交互=0.867),组间(FH...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39-3940
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和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24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手术配合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袢式吻合术治疗,并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研究组的各项营养学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的相比改善效果更佳(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的各项维度评分结果也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也少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下根治手术配合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癌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生症发生率,而且能够对患者生活质量还有营养水平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5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近侧胃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生存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的胃排空时间与每次饮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与6个月每日饮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6%(P<0.05)。观察组患者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0.0%与9.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与31.3%(P<0.05)。结论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76-4677
探讨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采取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患儿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8例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两组患儿术前与术后均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对比分析。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治疗而言,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能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再无胃食管反流,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22-3423
目的探讨管状胃制作在食管癌切除手术颈部吻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食管癌食管胃吻合手术患者116例,依照手术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采用管状胃术式,对照组60例采用全胃代食管术式。评估两组疗效、生活质量及术后不良并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液引流量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5例、反流性食管炎19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未发现胸胃综合征,而对照组为27例(46.78%),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术后胃排空功能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用于重建上消化道更加符合生理解剖要求,且肿瘤切除率较高。结论对于常见的系列并发症控制效果更佳,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根治术,常用经右胸食管床胃代食管,经左胸弓上弓下胃代食管进行手术,及再次手术的胸骨后结肠间置代食管术。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开展胸骨后胃代食管术,治疗中上胸段食管癌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随访食管癌术后2年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不同的手术重建方式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07~2008年收治的112例拟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随机分为管状胃代食管组和全胃代食管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周、6月、1年、2年时的生活质量。该调查问卷由反映食管癌术后生活质量的25项指标构成,其设计和制定均参照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活质量调查QLQ-C30量表及QLQ-OES24食管癌专用量表。结果术后3周,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胃组患者术后6月和1年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全胃组(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在与生活质量有关的25个指标中,只有恶心一项,管胃组得分显著优于全胃组(P<0.05);累积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胃组存活的病例数高于全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术后生存时间达到2年的患者,不同的手术重建方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后期研究重点将在于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