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调肠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口服给予新西兰溴化片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舒肝调肠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调肠汤联合新西兰溴化片剂治疗肝郁脾虚肠易激综合征,对改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术芍药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白术芍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芍药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疏肝理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9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应用中药疏肝理脾汤治疗,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比较2组的症状评分和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结束4周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2/46),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理脾汤可显著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调肝补脾方,每日1剂,疗程为4周;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0.1g,每天3次,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采用疏肝健脾法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20年6月—2023年6月选取5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汤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IBS-S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较低(P<0.05);两组IBS-SSS评分在治疗前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IBS-SSS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给予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汤治疗,可使腹部症状予以改善,实现疏肝健脾、情志调畅的功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安肠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探索疏肝在IBS-D肝郁脾虚证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为IBS-D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将120例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安肠汤组)、B组(痛泻要方组)、C组(柴胡疏肝散组)、D组(匹维溴铵组),分别予相应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A、B、D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A组优于B、C组(P0.01),但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A组明显优于B、C组(P0.01),但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肠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表明疏肝在IBS-D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魏华 《河南中医》2016,(3):513-5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口服,治疗组给予中医疏肝健脾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含量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有效率为59.2%,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2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2月22日-2019年2月23日,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选择例数分为两组,每组36例。分别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复发率、不良反应及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显效例数为30例,大便性状为(0.62±0.25)分,排便不尽感为(1.01±0.36)分,腹部不适为(1.58±0.95)分、复发例数为1例,不良反应例数为1例,与对照组相比,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值得运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中药灌肠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8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第1个月及1年随访,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泻Ⅱ号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虚湿阻证)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1∶1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腹泻Ⅱ号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和中药安慰剂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Ⅱ号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的效果较好且作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梁晓淋  冯彤  李田田  王胜 《河南中医》2020,40(6):922-925
目的:观察"门十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ewl syndrome,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二医院中医科门诊IBS-D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门十针"治疗,对照组给予"老十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77.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抑郁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十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疗效高于"老十针"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和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以调和润肠汤治疗,对照组39例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和润肠汤对肝郁脾虚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安肠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伴焦虑患者临床疗效及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予疏肝安肠方汤剂口服;对照组38例,予匹维溴铵片口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5-HT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安肠方能缓解肝郁脾虚型IBS-D合并焦虑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5-HT含量,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35例予匹维溴铵合思密达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主要临床症状评分,综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合思密达治疗,并且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卢亮 《山西中医》2021,(4):13-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合养心安神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痛泻要方(疏肝健脾)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养心安神)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评分及...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与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0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证组35例,肝郁脾虚证组38例,脾胃虚弱证组30例,正常对照组10例。运用放射免疫同批测定血浆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和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脾胃虚弱证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郁气滞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个证型组间比较,脾胃虚弱证组MOT水平显著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1)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3个证型组血浆S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其中肝郁气滞证组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上述胃肠激素存在不同的变化。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肠舒颗粒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肠舒颗粒联合CBT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组在焦虑不安、健康忧虑、挑食、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舒颗粒联合CBT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在降低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匹维溴铵片治疗,且不良反应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健脾调肝汤,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丁100mg,每天3次,饭前30分钟口服,谷维素20mg每天3次。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和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上较对照组明显,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脾调肝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乙己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明确诊断后均予以饮食控制。对照组患者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乙己汤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周。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显效4例,而采用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己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