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附为临床常用中药,炮制历史悠久。为梳理其炮制进程,笔者从炮制辅料角度切入,通过系统查阅古代医案典籍、现代法典等相关文献资料,梳理香附炮制历史沿革,理清香附炮制发展脉络。经古今文献梳理后发现,香附古今炮制方法众多,不加辅料的制法有炒、煮、蒸等;加辅料的制法有醋制、童便制、姜制、盐制、酒制、多辅料制等,但随历史演变,一些特色辅料炮制法逐渐消失,现今多应用醋制品。地方炮制规范记载的香附制法颇多,存在“一地多法、各地各法”现象,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导致香附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可能会影响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通过对目前香附炮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香附古法炮制传承及饮片质量标准提升等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香附炮制工艺与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单味中药生香附与传统建昌帮炮制法四制香附进行化学成分GC-MS分析,寻找炮制前后成分的差异性。方法建立生香附、四制香附醇提取液的GC-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鉴定生香附、四制香附醇提液成分。结果生香附共鉴定出80种成分、四制香附共鉴定出138种,其中四制香附新增加58种成分。结论香附炮制前后成分变化较大,且共有成分中α-香附酮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生香附,为进一步阐明传统建昌帮炮制技术的科学内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香附是一味常用中药,其炮制方法和作用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本文结合历代有关香附炮制内容,概述其炮制方法及作用。1历代香附炮制概况香附人药最早见于《名医别录》,但未详细注明净选加工方法。唐《银海精微》首次提出"炒去毛"和"炒去毛杵净"的方法。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制药业比较发达的时期,香附的炮制方法也逐渐随之复杂起来。首先,对炒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洪氏集验方)}提出:炒令黄色",《济生方》提出"炒令极黑"。《洪氏集验方》还提出了"水浸一宿,捣去黑皮,令净,饭上蒸过一次,焙干"的方法。重…  相似文献   

4.
京帮炮制拾遗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守文 《光明中医》2010,25(5):883-884
介绍以北京同仁堂为代表的"京帮"流派特色中药产品"百药煎"、"七制香附"二药的加工炮制方法与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线索,结合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4部、相关古籍34部,对所收载的仙茅炮制方法加以归纳整理,为科学合理选用仙茅炮制品提供参考。仙茅炮制历史悠久,历代有药汁制、米泔水制、酒浸、酒浸焙干、酒蒸等多种炮制方法,而现代应用较多的是酒炙法。仙茅米泔水制为清代及以前常用的炮制方法,文献明确指出该法可去仙茅毒,而现代鲜有研究及应用,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香附"十三制"前后行气、活血、化瘀炮制增效作用.方法:采用声光电、夹尾、束缚、冰水浴等不可预知的慢性刺激联合肾上腺素复制雌性大鼠气滞血瘀证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香附生品和"十三制"品进行治疗干预,检查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比容)及凝血四项检测指标(PT,APTT、FIB、TT...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牡丹皮的历代炮制衍变过程进行总结,以探究其炮制历史发展轨迹。方法:对汉代以来的中医药文献以及历版国家药典、全国地方炮制规范中有关牡丹皮的炮制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历代曾应用的炮制方法有十多种,经过历代衍变,至今仍沿用的方法有"去心"、"清炒"、"酒制"、"制炭"等,尤其以"去心"净制、切制后生品入药为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辛夷的炮制历史,分析其传统炮制方法与所含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以期为辛夷的现代加工、炮制和质量标准制定以及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主编的《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1973年)为主线,对其历代炮制方法进行整理研究,结合现代研究,分析其炮制方法与所含挥发油的相关性。结果辛夷炮制以去毛、去心等净选加工方法为主,焙干后药用。结论辛夷属辛温之品,其化学成分多含挥发油,历代中医药古籍表明,炮制加工时多净制除去杂质,尽量不加热处理以保存挥发性成分,但炮制工艺、原理、质量标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香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友  孙启美 《中成药》1998,20(7):19-21
对香附在历代医籍中零散记载的炮制方法与炮制理论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阐明香附炮制发展概况,为其炮制应用进一步发展提供文献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7)
香附为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中药材,各地区炮制标准和炮制工艺均不相同,比较常用的炮制方法包括:四制香附、醋制香附、碳炒香附、酒制香附。香附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脘腹胀痛、月经不调、消化不良等疾病,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炮制香附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临床药物作用效果,减少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增加了抗菌消炎、解痉挛、镇静、保护胃黏膜作用。此文对香附的炮制方法、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加以综述,对香附现有工艺进行分析,为今后炮制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支世君  冷静  刘霞  杨敏  吴文辉 《中医药导报》2020,26(10):130-133
目的:梳理蛇床子炮制历史演变沿革,总结其现代炮制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选择炮制饮片提供文献参考。方法:检索《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中华医典"等古籍资料,梳理蛇床子炮制历史传承。通过《中国药典》、地方炮制规范等现代炮制规范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分析蛇床子现代炮制研究进展。结果:蛇床子炮制始见于南北朝刘宋·《雷公炮炙论》,此后历代均有传承和发展,共计有炮制方法20余种,而其现代炮制规范则基本统一为净制;蛇床子现代炮制研究则表明加热会导致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大幅度降低。结论:清及清以前,蛇床子炮制主要以辅料炮制和加热炮制为主,其可能是临床多内服的原因。而现代应用较多的是净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现代临床多外用,二是加热会大幅度降低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查阅相关古籍和文献,对历代黄芩炮制方法加以归纳、总结,理清黄芩炮制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查阅现代黄芩炮制研究文献,分析黄芩炮制的现代研究状况,为炮制黄芩提供理论指导。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13.
杨书斌  孙敬勇 《中成药》1995,17(9):21-22
山楂药用始于唐,盛于金元。历代山楂的炮制方法,主要集中在净制中的去核及用不同的方式加热炮制两个方面,在加热炮制中,以炒法为主,另有蒸法和辅料制法,但应用较少。研究了山楂炮制的历史沿革,并综述了山楂炮制的现代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山楂的炮制原理和改进炮制工艺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历代本草、医学古籍和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菟丝子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汇总国家及地方标准中收录的相关炮制方法,对比古今炮制方法的差异。研究发现,菟丝子在古代炮制方法多样,有炒制、酒制、盐制、米泔水制、黄精汁煮等,且临床多用酒制品;现代国家及地方标准中记载的炮制品多为盐制品,现代实验研究也多集中于盐制品,一些特色炮制方法逐渐消失。目前地方标准中所记载的炮制方法多样,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导致饮片质量良莠不齐,极大地限制了菟丝子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疗效。该研究通过对菟丝子古今炮制方法及现代研究进行梳理,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菟丝子古代炮制方法的传承、饮片的质量标准提升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甘草是一味大宗药材,在中药中有"国老"之称。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甘草的历史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梳理了往年各版药典对于甘草炮制方法的记录和全国各地炮制规范对于甘草饮片加工工艺的规定,对甘草的炮制历史进行全方面总结,理清了甘草的炮制发展脉络。经考证,从古至今,甘草的炮制方法较多,不加辅料的炮制方法有炙、炒、炮、煨;加辅料的制法有酒制、醋制、盐制、油制、姜制、蜜制、水制、胆汁制等多种方法。在已出版的药典中共有9版记载了甘草的炮制品,全国共有24个省市均有记载甘草的炮制方法。目前,2015年版《中国药典》仅记载了甘草蜜炙的炮制工艺,蜜炙法沿用至今并广泛使用。现今炙甘草是否应统一为蜜炙甘草使用,应以历代方书本草所使用的炮制方法以及临床使用为依据。该文为后续甘草的其他炮制工艺研究和临床合理选择甘草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相应药材资源提供参考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高潮  刘继宁  姚春丽 《陕西中医》2010,31(11):1533-1534
目的:浅析香附的炮制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中药香附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及其炮制品生香附、炒香附、醋香附、酒香附、姜香附和四制香附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结论:香附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其功效各有侧重,香附生用上行胸膈,外达肌肤,多入解表剂;炒香附理气止痛;醋香附长于疏肝理气,去积,调经止痛;酒香附偏于行气通络;姜香附行气化痰;四制香附调气血,疏肝止痛。香附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樟邦的香附米炮制有“四制”,“七制”、“九制”等三种。其基源为莎草科双子叶植物“莎草”的根茎,称“香附”。作为中药炮制原料,历来多用湘香附、鲁香附。炮制方法:取原药生香附,拣去杂质筛尽沙土,用中火炒尽水份,撞去毛须,再过筛。  相似文献   

18.
追溯吴茱萸炮制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及功能主治的演变,为吴茱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古籍查询,对历代吴茱萸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等内容进行较系统整理和总结,如盐制、醋制、酒制、黄连制、甘草制等所得的不同炮制品在临床治疗上各有偏重。甘草制能降低毒性,黄连制能降逆止呕,醋制能疏肝镇痛,生姜制能散寒止呕,盐制能引药入肾,酒制治心腹气滞作痛等。说明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功效主治具有明显差异,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吴茱萸的炮制研究尤为重要。吴茱萸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可为制定吴茱萸生熟异用饮片的临床规范使用原则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正确应用吴茱萸不同炮制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枳壳炮制历史悠久,炮制方法较多,除目前主流饮片品种生枳壳与麸炒枳壳外,历代文献还记载有面炒、米炒、炒焦、炒炭、盐制、蜜制、药汁制等17种炮制方法。笔者拟对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查阅和梳理,通过厘清枳壳的炮制历史沿革,分析枳壳的现代研究现状,总结了产地加工、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现代研究进展,并对枳壳炮制的后续研究工作提出设想,以期为筛选枳壳优势饮片品种、规范特色饮片炮制工艺、阐释炮制科学内涵、提升药材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依据古籍中"人中黄"的记载,列述其炮制方法,追溯"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炮制方法,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历代古籍医书和本草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载述,列述其炮制内容及方法。结果 "人中黄"是甘草末置于竹筒内,于粪坑中浸渍一段时间后的制成品。在古代本草中一般收载于"人部"药材中,据《中华本草》所述,可能形成于在唐宋时期,其相关炮制方法记载较早出现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元代之后的历代医家著作和医案中多记载有相关的应用或炮制方法,至清代人中黄的使用和炮制方法开始多样化,有所发展,但近现代相关人中黄的炮制方法研究已淡出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