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和死亡原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死亡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患者41例(拉米夫定14例,阿德福韦8例,恩替卡韦17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2例)作为抗病毒组,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59例作为未抗病毒组。结果 2组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中毒性休克、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抗病毒组的急性及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抗病毒组(P0.05);抗病毒组肝硬化生存时间为6~192(45.7±37.5)个月,未抗病毒组为2~180(19.42±21.12)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能够延长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笔者根据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疗效观察,8例患者肝功能基本稳定,未出现再腹水、无肾功能损伤,HBV-DNA阳性的病人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和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关系,从中医辨证方面为拉米夫定抗病毒的选择时机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96例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52周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及用药52周时拉米夫定耐药率,从而确定中医证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结果:52周时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均以肝胆湿热型为最高,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及瘀血阻络型;52周时拉米夫定耐药率以肝胆湿热型较低,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用药前注重中医辨证分型,对提高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有益,从而对用药针对性,制定个体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忠成  俞冲  顾玉玲  秦刚 《河南中医》2016,(12):2130-2132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HBe Ag阳性慢性肝炎湿热中阻证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治疗前、治疗24周和治疗48周时分别检测ALT水平、HBe Ag滴度、HBV-DNA定量及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湿热中阻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免疫状态接近正常;治疗结束时HBe Ag血清学转换率(57.45%)、HBV-DNA转阴率(72.34%)均高于既往文献报道。结论: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早期可能以调节免疫为主,后期则可能通过细胞间信号传递、细胞凋亡等其他途径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四种抗病毒方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及经济学效益。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LAM)组、阿德福韦酯(ADV)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LAM+ADV)组、恩替卡韦(ETV)组,观察四种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并根据药物经济学进行经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LAM+ADV)组和ETV组的肝功能复常、HBV-DNA定量、转阴率及Child-Pugh评分均较LAM组和ADV组有明显差异(P<0.05);经济成本-效果分析,LAM+ADV组明显优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可作为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330-2332
目的:观察理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肠道微生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48对照组例,治疗组给予理中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肠道菌群变化、症状积分及血清内毒、HBV-DNA转阴、HBe-Ag转阴,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结果:经过理中汤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症状积分及血清内毒素均比对照组患者有所改善(P0.05),但在肝功能的改善及HBV-DNA转阴、HBe-Ag转阴方面没有明显区别。结论:理中汤可显著改善太阴病脾阳虚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肠道症状及内毒素水平,其可能通过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48周外周血NK细胞,并同时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DNA。结果 5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替比夫定治疗48周后,42例(84%)患者ALT恢复正常,42例(84%)HBV DNA<500 copies/mL,17例(34%)e抗原转阴,14例(28%)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治疗前患者NK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值,治疗后24周、48周NK细胞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能提高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水平,促进肝功能ALT复常、HBV-DNA含量下降、e抗原阴转及血清学转换,提示替比夫定除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外,还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例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复常时间以及HBV-DNA等。结果:治疗后4周、8周、12周时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复常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1,p<0.05),而两组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本方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对临床症状,肝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多处肝内转移或远处转移,或合并有严重肝硬化,已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中医治疗本病经验丰富。笔者曾治1例,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1案例男,56岁,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30余年。一直未正规治疗。2008年因其兄查出肝癌,去当地县医院检查,B超提示"肝硬化",实验室检查示"小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替比夫定(Ld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经肝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分级指导下的慢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本院接诊的82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50例)或阴性(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HBV-DNA定量≥1×104 copies/mL,经肝穿刺活检显示中~重度活动性炎症、坏死、和(或)纤维化的慢乙肝患者。给予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行抗病毒治疗。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HBV-DNA水平、肝功能、"两对半"定量检测,监测患者血常规、肾功能、AFP及心肌酶等指标,观察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28例患者HBeAg滴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检查血常规、肾功能、AFP无异常改变。结论:LdT+ADV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经肝活检证实病理组织学分级≥G2和(或)S1~2慢乙肝患者,有明显抑制HBV-DNA复制水平的作用。有预期的提高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减少抗病毒治疗疗程,达到缩短口服药物抗病毒治疗疗程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大黄蟅虫丸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54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大黄蟅虫丸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变化及血清HBV-DNA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血清HBV-DNA转阴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大黄蟅虫丸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最常见的类型是肝脏持续炎症活动,病毒持续复制,称之为活动性肝硬化,临床上表现为肝功反复异常,HBV-DNA呈中度以上水平,用干扰素(IFN)治疗适应性差,常因并发症和副作用而终止治疗。如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对肝脏可造成反复的炎症、坏死、纤维化,加重肝脏的损伤。本文观察了中药联合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慢性乙肝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0例均为本院2002-01~2003-12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肝硬化诊断标准。其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1.7岁。全部患者HBV…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最常见的类型是肝脏持续炎症活动,病毒持续复制,称之为活动性肝硬化,临床上表现为肝功反复异常,HBV-DNA呈中度以上水平,用干扰素(IFN)治疗适应性差,常因并发症和副作用而终止治疗。如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对肝脏可造成反复的炎症、坏死、纤维化,加重肝脏的损伤。笔者观察了中药联合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慢性乙肝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0例均为本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肝硬化诊断标准。其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27~58岁,平均41.17岁。全部患者H…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鼓胀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中医自拟鼓胀方治疗的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HBsAg、HBeAg及HBV-DNA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鼓胀方具有改善肝功能、有效消退肝腹水、预防肝纤维化及有效抑制HBV等作用,可于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临床上以周身疲乏、食欲不振、恶心欲呕、腹胀、胁痛、口干、口苦为主要表现.慢乙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病情缠绵,治疗困难,与肝硬化、肝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芪参软肝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17年1月—2018年6月)进行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患者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芪参软肝胶囊,比较2组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V-DNA定量、肝功能指标、肝储备功能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组间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HBV-DNA定量、各项肝功能指标、肝储备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其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软肝胶囊,可更加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肝纤维化进展,改善肝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零医院淄博医疗区感染科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抗病毒治疗中分别应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9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组32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B组32例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C组32例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1年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的C组患者HBV-DNA载量降低明显,且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三组患者中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的A组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明显低于治疗前。结沦:本次实验选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三类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核苷类药物能有效降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体内HBV-DNA载量,其中恩替卡韦的HBeAg转阴率最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安全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危险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河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护肝治疗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是否发生肝硬化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未发生肝硬化,观察组60例发生肝硬化,比较两组的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感染途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程、有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家族史、饮酒、垂直感染率、 2000、 500的HBsAg临界指数的比例、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甲胎蛋白(AFP)、球蛋白(G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年龄、性别、吸烟、500 ~ 1000、1000 ~ 2000的HBsAg临界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程长、有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史、垂直性感染、HBsAg临界指数 500、HBsAg临界指数 2000、AFP水平高是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危险因素与病程长、有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家族史、垂直感染、肝功能指标恶化等有关,临床应对这些危险因素重点干预,可以降低肝硬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胡汤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采小柴胡汤联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肝及抗病毒方面的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载量变化等方面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