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针刺风池、天柱、颈4-6夹脊、百会、太冲、太溪等穴与西医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颈性眩晕的疗效比较,探讨其疗效。方法 将100例入选的肝肾阴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0人,对照组50人。实验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分别治疗3个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右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的右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针刺治疗组优于西医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西医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流供应更丰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治疗肝肾阴虚型颈性眩晕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体外反搏治疗颈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一组症侯群。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颈性眩晕 ,临床上较为常见 ,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院 1991~ 1998年采用体外反搏治疗 6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30~ 6 0岁。病程长者 3~ 5年 ,短者 1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如发作性眩晕、头昏、耳鸣、恶心、视物不清、走路不稳等。脑血流图提示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 X线摄片示有骨质增生的表现。经神经内科确诊排除其它疾患引起的眩晕。95 %的患者都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颈性眩晕患者分别用葛根素(治疗组)和常规西药(对照组)治疗,疗程5天,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2.4%,对照组为51%,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4.4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颈性眩晕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急诊常见。现将我们对 112例颈性眩晕患者分别用天麻素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粉对比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12例均为发病当日急诊患者 ,男 5 2例 ,女 6 0例 ;年龄 :37~ 4 5岁11例 ,4 6~ 5 5岁 4 6例 ,5 6~ 75岁 4 8例 ,76岁 7例。均除外眼源、耳源性眩晕及后颅凹肿瘤等其它原因所致眩晕。既往有类似病史者 6 1例 ,有猝倒史者 5例 ,有颈痛或颈部不适症者 77例 ,眩晕症状出现与转动颈部或身体有关者 97例 ,旋颈诱发试验阳性者 89例 ,有视物转动或浮动感者 85例 ,有眼球震颤体征者 4 3例 ,伴呕…  相似文献   

6.
夹脊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容易复发,且有年轻化趋势。笔者采用夹脊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利军  周永田 《现代康复》1998,2(7):670-670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部软组织病变,颈椎序列不正常或颈椎骨质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我们自1994年以来.自制软组织松解针,对颈、肩部粘连结疤的软组织进行彻底松解,然后用手法复位,矫正颈椎小关节紊乱,配合内服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现将资料完整的8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35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滴注治疗,疗程10~14 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7.8%,对照组为5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枕骨反射区是以枕骨为参照按生物全息原理确立脏腑及躯干在枕骨上的全息点。近年来作者采用针刺枕骨反射压心穴和整复颈椎失稳的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眩晕的患者行针刀松解术治疗,每隔5d1次,3次为1个疗效,一般治疗1~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眩晕、颈肩背痛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有效率77.08%,眩晕程度VAS评分治疗前为7.2±1.3分,治疗后2周为2.3±1.9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临床辩证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颈性眩晕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针刀配合牵引、按摩。结果:共328例、痊愈194例(50.1%),显效79例(24.0%),好转37例(11.0%),无效28例(5.5%),总有效率94.59%,对颈性眩晕综合症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了分析,对这一综合疗法的作用机理做了进一下探讨,强调解除椎一基底动脉缺血,关键在于恢复颈椎内外应力平衡。  相似文献   

13.
14.
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采用针刺督脉、颈部加用TDP照射治疗(疗程半个月),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敏使朗、静脉滴注天麻注射液治疗(疗程10d)。结果: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得到改善,血管阻力指数均减低,观察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明显,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椎神经阻滞治疗120例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树平 《临床医学》1998,18(5):22-23
颈性眩晕是由于各种颈部疾患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症,尤其多见于颈椎退行性变患者。近几年来我们采用椎神经阻滞疗法治疗120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银质针疗法,1次/w,2w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针灸、推拿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1个疗程结束后2w、3个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定疗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8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进一步扩大。银质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比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更好,疗效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7.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理筋整复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传统整复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颈性眩晕系指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和刺激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1994年8月~1997年4月.我们对96例患采用综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冰片贴耳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症候群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已受到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机械压迫及交感神经刺激,体液因子、血管病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颈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之一,针刺颈椎夹脊穴可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并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造成的即刻与近期效应。笔者从1998年采用针刺配合冰片贴耳穴治疗颈性眩晕患者262例,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自拟14味温胆汤加减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4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HBO组各24例,针药组采用头、体针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治疗,HBO组给予高压氧(HBO)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针药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HBO组(66.7%、95.7%与12.5%、41.7%,P0.01)。结论:针刺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治疗能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