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脓毒症作为临床危重症疾病,因其发病率高,且病死率居高不下,已成为重症医学领域和急危重症领域的重点研究疾病之一.其中脓毒症休克成为致死率最高的并发症.脓毒性休克作为脓毒症的一个阶段,以循环、细胞、代谢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低血压、发热,全身炎性反应等.脓毒症休克在中医学中属于厥证、脱证、厥脱证范畴.本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休克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以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方法:60例治疗组和60例对照组随机分配,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安宫牛黄丸和健脾消食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8.339/6,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107,P<O.005)。治疗组生存率明显提高。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休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4,(9):1990-1993
目的:观察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剖析IL-6及TNF-α含量的变化是否能成为反映两种证型的特异性微观指标。方法:采用间隔一周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造成痴呆模型,叠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在疾病模型基础上分别施以投喂高脂饲料和低温环境刺激,建立两种病证结合(痰浊阻窍证和寒凝血瘀证)的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老年期痴呆组、痰浊阻窍证组、寒凝血瘀证组大鼠的IL-6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老年期痴呆组、痰浊阻窍证组、寒凝血瘀证组大鼠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6、TNF-α不适合作为寒凝血瘀证、痰浊阻窍证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一般认为,无论是全身性感染还是局灶性感染均可引起脓毒症,它是由于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或炎症失控所致。脓毒症是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系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一般认为,无论是全身性感染还是局灶性感染均可引起脓毒症,它是由于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或炎症失控所致.脓毒症是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系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C组)、脓毒症组(CLP组)和血必净组(XBJ组)。XBJ组于CLP前3 d腹腔注射血必净。CLP后24 h每组麻醉下留取大鼠肺组织。采用对应试剂盒测定大鼠肺组织ROS及SOD活性,ELISA法测定大鼠肺组织HMGB1水平。观察大鼠术后7 d的生存率。结果与C组比较,CLP组大鼠肺组织ROS活性增高,SOD活性降低,HMGB1水平升高,术后7 d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与CLP组比较,XBJ组大鼠肺组织ROS活性降低,SOD活性增高,HMGB1水平降低,术后7 d的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必净在改善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同时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ROS活性、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同时抑制炎症因子HMGB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液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予CRRT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乳酸(La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氧合指数(Pa O2/Fi O2)、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汗出、肢厥及紫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CT、IL-10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Pa O2/Fi O2较对照组高,Lac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8^+、CD4^+/CD8^+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联合采用CRRT、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改善T细胞亚群,促进症状及肾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细胞炎性因子方面揭示扶正败毒颗粒对脓毒症大鼠所致多器官损伤心肌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扶正败毒颗粒组、乌司他丁组及扶正败毒颗粒联合乌司他丁联合组(联合组)各36只,假手术组10只.参考文献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观察心肌组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IL-1、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或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亦显著增高(P<0.01);脏器组织学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扶正败毒颗粒组心肌组织IL-1、TNF-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5);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亦明显降低(P<0.01);脏器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降低组织炎性因子IL-1、TNF-α表达水平,从而减轻心脏心肌组织损伤,可能是扶正败毒颗粒对脓毒症心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休克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不仅对休克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辨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且在治疗上,也摸索出一些新的有效方药和进行了剂型改革,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休克的临床表现同中医的厥证与脱证颇为相似。厥证可分为热厥与寒厥:热毒猖獗,邪气内陷可发生热厥。寒邪过盛,阳气衰微,可发生寒厥。脱证可分为阳(气)脱(亡阳),阴(血)脱  相似文献   

10.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病征。发病急,常常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我们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不断批判“中医不能治急症”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抢救休克,初步取得了满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组织营养障碍(溃疡或坏疽)并伴有下肢神经或(和)血管病变的一种疾病,是糖尿病日久进行性发展的慢性并发症,常合并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截肢和死亡,早期有效的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预后~([1]),因此糖尿病足感染的治疗重点在于预防病情发生,控制病情进展,延缓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具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心源性休克是一组以急性、严重、长时间的组织器官低灌注和严重左室泵血不足及血压低下为表现的临床征候群,临床发生率为5%~15%,本病病情危笃,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是目前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期主要死亡原因。现代医学对心源性休克的治疗,除一般的抗休克措施,如吸氧、镇痛,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还包括机械辅助循环、再灌注疗法等,使本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达50%以上。中医对本病研究历史悠久,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众多医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发展迅速,本文将对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肺炎炎性因子及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肺炎患儿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2组均治疗14 d.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蝮蛇咬伤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hs-PCR,IL-6,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西药组32例,中药组32例,中西医结合组35例.西医组用抗蝮蛇毒血清6000U,每天1次静脉滴注,连用5d.中药组用中药抗蝮蛇2号浓煎剂300 mL,每日分2~3次口服,5d为1疗程.中西医结合组即抗蝮蛇毒血清联合中药抗蝮蛇2号(用法同上).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集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炎性因子(hs-PCR,IL-6,TNF-α).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3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但中西医结合组比单纯中药与西药组明显降低(P<0.01);3组治疗后局部症状消退情况:与单纯中医组、西医组在第1天和第3天比中西医结合组局部症状消退情况最为显著(P<0.05,P<0.01);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中西医结合组100%,单纯中药组84.37%,单纯西药组65.62%,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单纯中药与西药组(P<0.01).结论:蝮蛇咬伤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增高;中西药结合治疗蝮蛇咬伤能明显降低血炎性因子水平,增加临床疗效,比单纯用中药与西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及Fi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hs-CRP水平比较,A组优于B组(P〈0.05),两组Fig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显著的抗炎效果,可降低ACS患者hs-CRP及Fig水平。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心肌病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心肌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脓毒症心肌病的西医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的研究并不完善,其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病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优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具有优势。本文对此进行综述,希望能发挥中医诊疗优势,重视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互补,为今后临床治疗脓毒症心肌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心肌组织炎性因子及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扶正护脑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纽、模型组,扶正护脑纽和安宫牛黄纽,分别于术后6、24.72h3个时相点取材,采用免疫纽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蛋白表达,通过图像分析,测定IOD值。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TNF-α、HSP70的IOD值均显著升高,扶正护脑组和安宫牛黄组均能明显降低TNF-α的IOD值,升高HSP70的IOD值。结论炎性因子参与了脑出血诱发心肌损伤的机制,扶正护脑胶囊通过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增强热休克蛋白表达而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拾的110例白癜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西医方案治疗,予以口服药物和涂抹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给予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血清IL-17、IFN-γ和TNF-α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的调节白癜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血清IL-17、IFN-γ和TNF-α水平,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淑文 《北京中医》2007,26(4):195-197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当今生物技术和医学监护手段飞速发展,但脓毒症的临床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重症监护室中60%死亡患者是由脓毒症所致;有关资料的分析表明,全球10%的死亡患者与脓毒症密切相关,每天约有1400人死于脓毒症。对于脓毒症的治疗,国际脓毒症联席会虽然推出了“2004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但其实际上并没有创新的治疗方法,只是对现行的一些治疗方法的总结或重新评估,要真正实现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中“降低25%死亡率”的目标尚有距离。自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以王今达教授、王宝恩教授等为代表开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潜在的优势。近年来北京地区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单位牵头,对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行了深人研究;在北京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降低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率”及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地区脓毒症现状及脓毒症肾功能衰竭基础研究”将要结题之际,我们精选了一组论文,期望对广大从事危重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同仁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白癜风的治疗中应用中西结合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84例白癜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FN-γ、TNF-α、IL-17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结合治疗白癜风,能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