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2015年4~12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行常规护理模式;2016年1~9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PDCA护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及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选择PDCA模式进行干预,可以将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将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显著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方案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4月~2015年10月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00名,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依据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在计划制定阶段规划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方案,在执行阶段加强流程管理,强调患者的护理需求,在检查阶段建立完整的考核机制,在处理阶段总结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阶段循环,在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开始使用PDCA循环对多重耐药菌的处置能力进行管理。每3个月为一轮PDCA循环,重点改进对14例多重耐药菌患者处置能力管理的2项护理缺陷。结果:3个月后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对多重耐药菌的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DCA循环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管理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3月期间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单双号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开展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用药问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不当率、联合用药率、用药时机不当率及给药时间过长率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用药问题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用药管理中应用,有利于提升药物使用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丽水市中医院120例有呼吸疾病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制定特色的护理方案、关心患者情况、多于家属沟通,通过调查比较两组在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加入PDCA循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从而促进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衢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PDCA循环模式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评分等数据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2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技术操作、沟通管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PDCA模式显著提高了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医院感染不仅关系患者安全,也关系医务人员的健康。2006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有些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甚者长期残疾或死亡。因此如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成为医院的重要课题,我院从2015年开始将各科室院内感染工作质量与绩效挂钩,并采用Plan-  相似文献   

8.
严立仙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1):1059-106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与确认(A)四个阶段,对急诊科医院感染实施管理,每通过一个循环不断检验院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进入下一个循环。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院感监控的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改善,并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树立了正确的预防感染的观念,院感质量得到提高。结论:PDCA循环法是实现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0例呼吸内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2016年9月~2018年9月),行不同的护理管理策略: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全面护理管理策略(观察组)。对组间的护理总满意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应予以全面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且患者易于接受该种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整理与分析医院静配中心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未实施PDCA循环感染护理管理前的护理工作质量,总结感染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于2014年12月起在医院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工作,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的相关护理管理资料,比较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静配中心的空气沉降菌生成率。结果:在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可显著降低空气沉降菌的生成率,提高静配中心的护理质量。结论:在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提高了整个静配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抑制了空气沉降菌的生成,提高了静配中心的整体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1.
陈莹  陆甘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10-111
所谓多重耐药菌(MDR)主要指行细菌培养鉴定后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呼吸科病房感染病人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PDCA循环模式分析手卫生管理中的问题,找出原因,落实措施,持续提高手卫生知识掌握率、洗手正确率和依从性。方法:采取PDCA循环模式,多途径全员培训,规范洗手,完善手卫生设施,启用多部门合作联动机制,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率由76%上升至92.4%;洗手正确率由75.45%上升到96.1%;手卫生依从性由实施前的40%上升至实施后的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PDCA循环在手卫生工作中的应用,逐渐提高了洗手正确率和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病患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基本现状,以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0月呼吸内科94例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病菌感染情况,并对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94例患者共检出107株病原菌,其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24.3%、6.5%、25.2%、14.0%、13.1%和16.8%,其中年龄60岁、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20天、使用抗菌药物20天、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大于20天、并发症在2种或以上、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是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呼吸内科病患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中,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5.57)和抗菌药(OR=5.36)是高危因素,其次为有侵入性操作(OR=4.79)和并发症多于2种(OR=4.17),而其余危险因素较前者略小。结论:医院管理部门需加强临床用药中对多药耐药菌感染(MDROs)治疗的的专业知识培训,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强化对病人健康教育干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是预防呼吸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MDROs)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的患者200例,以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时间为界,分为实施前100例与实施后100例,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各30名。实施前进行常规管理,实施后进行PDCA循环护理管理。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能力、护理操作培训、风险防范意识、穿刺技术、病房管理能力等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其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联合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6~2018年在呼吸科参与规范化培训的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共40名。将40名随机分为PDCA循环联合PBL教学法的观察组20名和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20名。比较分析两组成绩考核、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联合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住院检查患者退费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医院呼吸内科的296例患者为实施前组,选择2016年7~12月采用PDCA循环的285例患者为实施后组,比较PDCA循环实施前后患者的退费情况、对检查退费的知晓度、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后,退费情况、对检查退费的知晓度、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住院检查患者退费管理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5月医院手术室收治的117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6~8月医院手术室收治的117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基础上引入PDCA循环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试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手术室感染控制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手术室中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住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1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指导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天数和使用时间均显著下降。结论:将PDCA循环模式用于医院感染管理,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胃镜检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胃镜护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以减少胃镜检查中分险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胃镜检查中各项风险指标评分、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时间及对护士满意度、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对胃镜检查中各项风险指标评分,如岗位管理、消毒隔离、诊室管理、器械操作、护理技能等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时间及对护士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镜技术含量高,对护士的护理技能有较高要求,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于胃镜管理中,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就诊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神经外科实施治疗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72例患者共检出145株病原菌,检出率最高为鲍曼不动杆菌38.89%(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35.6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