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2)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2015年4~12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行常规护理模式;2016年1~9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PDCA护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及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选择PDCA模式进行干预,可以将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将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显著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1)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方案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4月~2015年10月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00名,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依据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在计划制定阶段规划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方案,在执行阶段加强流程管理,强调患者的护理需求,在检查阶段建立完整的考核机制,在处理阶段总结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阶段循环,在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丽水市中医院120例有呼吸疾病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制定特色的护理方案、关心患者情况、多于家属沟通,通过调查比较两组在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加入PDCA循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从而促进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8)
目的:研究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衢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PDCA循环模式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评分等数据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2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技术操作、沟通管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PDCA模式显著提高了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与确认(A)四个阶段,对急诊科医院感染实施管理,每通过一个循环不断检验院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进入下一个循环。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院感监控的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改善,并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树立了正确的预防感染的观念,院感质量得到提高。结论:PDCA循环法是实现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整理与分析医院静配中心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未实施PDCA循环感染护理管理前的护理工作质量,总结感染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于2014年12月起在医院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工作,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的相关护理管理资料,比较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静配中心的空气沉降菌生成率。结果:在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可显著降低空气沉降菌的生成率,提高静配中心的护理质量。结论:在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提高了整个静配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抑制了空气沉降菌的生成,提高了静配中心的整体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1.
所谓多重耐药菌(MDR)主要指行细菌培养鉴定后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呼吸科病房感染病人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夏金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9):94-95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病患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基本现状,以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0月呼吸内科94例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病菌感染情况,并对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94例患者共检出107株病原菌,其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24.3%、6.5%、25.2%、14.0%、13.1%和16.8%,其中年龄60岁、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20天、使用抗菌药物20天、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大于20天、并发症在2种或以上、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是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呼吸内科病患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中,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5.57)和抗菌药(OR=5.36)是高危因素,其次为有侵入性操作(OR=4.79)和并发症多于2种(OR=4.17),而其余危险因素较前者略小。结论:医院管理部门需加强临床用药中对多药耐药菌感染(MDROs)治疗的的专业知识培训,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强化对病人健康教育干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是预防呼吸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MDROs)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5月医院手术室收治的117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6~8月医院手术室收治的117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基础上引入PDCA循环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试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手术室感染控制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手术室中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住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1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指导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天数和使用时间均显著下降。结论:将PDCA循环模式用于医院感染管理,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胃镜检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胃镜护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以减少胃镜检查中分险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胃镜检查中各项风险指标评分、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时间及对护士满意度、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对胃镜检查中各项风险指标评分,如岗位管理、消毒隔离、诊室管理、器械操作、护理技能等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时间及对护士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镜技术含量高,对护士的护理技能有较高要求,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于胃镜管理中,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就诊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神经外科实施治疗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72例患者共检出145株病原菌,检出率最高为鲍曼不动杆菌38.89%(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35.6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