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三七止血汤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七止血汤组、氨甲环酸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三七止血汤组术前1天和术后连续3天口服三七止血汤,氨甲环酸组术前1天和术前15 min开始静脉点滴氨甲环酸,伤口关闭时关节腔内注射60 mL,空白对照组不应用任何止血药物。比较3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需要输血患者人数、输血量、不同时间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三七止血汤组和氨甲环酸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七止血汤组和氨甲环酸组术后输血量和输血例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3组Hb水平较术前2天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3天,三七止血汤组和氨甲环酸组Hb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止血汤能显著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患者数量和输血量,能有效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与氨甲环酸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创口滞留氨甲环酸注射液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行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TXA)30例术中创口滞留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20mg/kg,对照组30例术中滞留生理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术后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术后14d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创口渗血和瘀斑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术后引流血量,TXA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无肺栓塞(PE)的发生,而TXA组创口渗血及瘀斑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氨甲环酸注射液术中创口内滞留给药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创口渗血及周围瘀斑的发生,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3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THA组),3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TKA组),比较两组患者隐性失血情况。结果:TH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478.00±74.62)m L明显低于TKA组隐性失血量(755.77±108.54)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蛋白低于术前,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在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和TKA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由多个因素导致,对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需及时予以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性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于手术缝合关节囊时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0.25氨甲环酸溶入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常规缝合,术后第1,3,5天复查血常规并根据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计算失血量,比较术后输血例数、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XA)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失血量的比较。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的患者59例,根据术前是否应用TXA及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主要研究指标为手术理论失血量(TTBL)和手术显性失血量(TBL)。结果:对照组TTBL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TTBL与高剂量组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对照组TBL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尽管高剂量组TBL低于低剂量组,但两者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就输血率相比而言,三组之间的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整个研究期间没有发现并发症。结论:术前1h应用TXA可以有效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失血量,应用0.5g/次/人TXA剂量与1g/次/人TXA剂量在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方面可能具有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骨伤复元汤联合氨甲环酸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术中予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围手术期加用加味骨伤复元汤治疗。比较2组理论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人数,术前及术后第2、5 d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以及围手术期关节积液、皮下淤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2组膝关节活动度(ROM)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 2组理论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2组术后2、5 d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术后5 d观察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均较对照组高(P0.05),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积液、皮下淤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随访14 d、3个月、6个月ROM及HSS均较本组术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加味骨伤复元汤联合氨甲环酸在减少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中连续浸润氨甲环酸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14例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7例。观察组术中分别用氨甲环酸对髋臼、股骨髓腔及整个关节囊进行浸润;对照组术中不使用氨甲环酸。两组患者术后对比引流量、血红蛋白、总失血量、总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总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术中连续浸润氨甲环酸可明显的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减少患者输血量,且并无增加患者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中医"调理气血"法为指导组成的经验方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的120例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THA)采取电脑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其中试验组60例,术前3天开始服用经验方,1剂/d,对照组60例,术后使用利伐沙班10mg口服每天。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使用Gross方程,依据患者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出患者的总失血量即失血总量=术前血容量(PBV)×(HCT术前-HCT术后),术前血容量(PBV)=K1×身高+K2×体重+K3,使用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即得隐性失血量。结果: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在术前3d: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术前两组患者贫血情况不存在差异。术后,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降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减少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所用经验方能够通过调理气血,降低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下降程度,减少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改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状况,并且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观察肥胖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所有病例均为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24 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 m L,即可维持正常血压者,通过对患者手术前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患者的失血总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即为隐性失血量。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的隐性失血量分别为743.8 m L和592.5 m L;失血总量两组分别为1096.1 m L和860 m L,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肥胖患者来说围手术期的风险更高,隐性失血量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行单侧TKA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联合给药组)、B组(静脉给药组)及C组(腔内注射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值)、术前血红蛋白(Hb),HCT,PT,APTT,INR,手术时间及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显性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PT,APTT,INR,有否输血及并发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总失血量A组低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APTT,INR对比,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DVT.输血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B组与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静滴联合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TKA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输血率,且不增加术后DVT发生率;另外,单独关节腔内注射在控制TKA围手术期失血量方面效果优于单独静脉使用氨甲环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导致术后隐性失血量增加的风险,通过对术后分别使用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患者的比较,分析低分子肝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预防性使用抗凝治疗的患者为对象.观察组98例使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88例使用阿司匹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根据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为(86.82±4.31)分,对照组Harris评分为(87.16±4.9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隐性失血量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7±97)、(640±11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增加患者隐性失血的风险,需在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补充必要的血容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气血双补法对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2月—2021年8月百色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术后予常规预防感染、消炎止痛、补液、预防血栓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八珍汤口服14 d。观察2组患者术前3 d及术后第3天、第7天的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评估2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14天患肢疼痛模拟评分(VA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前3 d的Hb及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Hb及HCT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对照组Hb及HCT均明显低于治疗组(P均<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Hb及HCT均较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Hb及H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口服八珍汤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加用八珍汤口服治疗至术后14d,观察两组患者失血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d时,治疗组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较手术前3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下降多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4d时,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较术后3d时明显上升,治疗组上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口服八珍汤可减少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量,提高骨髓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n=40)和硬膜外麻醉组(n=40),比较2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及术后1 d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全麻组术后1 d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术前和硬膜外麻醉组,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于术前和硬膜外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硬膜外麻醉组DVT发生率为10%,全麻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不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造成明显影响,且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三七止血汤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东莞市中医院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1 d和术后连续3 d口服三七止血汤(每日2次),对照组不应用任何止血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栓发生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七止血汤能显著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无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不影响凝血功能,无肝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八珍汤联合氨甲环酸防治老年患者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需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除常规抗感染、抗炎镇痛等措施外,于术前30 mins,静脉输入氨甲环酸0.5 g,术中关闭切口前外用氨甲环酸0.5 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1~14 d口服八珍汤。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计算隐性失血量。记录观察术后第1 d、3 d、14 d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完成,30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无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 d两组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3 d、14 d的Hb水平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八珍汤联合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显著提高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术后贫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行TKA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抗凝等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硫酸亚铁片治疗,试验组采用硫酸亚铁片联合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失血量、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情况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结果:试验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上述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前Hb、Hc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术后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试验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行TKA的患者采用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效果显著,对降低隐形失血量、改善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失血情况,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35例,对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并对患者年龄、术前及术后血常规、术中及术后失血、并发疾病等进行分析。结果:1)135例患者术后3d平均血红蛋白97.8g/L,较术前下降23.1g/L,术后贫血发生率86.67%;平均总失血885.2 mL,术中平均失血156.6mL,术后平均失血172.0mL,平均隐性失血556.6mL,术后贫血发生率63%;2)80岁以上患者平均总失血量937.3mL,平均隐性失血量620.1mL,术后贫血发生率66.2%,80岁以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818.2mL,平均隐性失血481.7 mL,术后贫血发生率58.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74例,平均总失血量831.6mL,平均隐性失血量507.9mL,术后贫血发生率61.1%;合并高血压患者61例,平均总失血量950.3mL,平均隐性失血量615.7mL,术后贫血发生率6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患者隐性失血量大,术后贫血发生率高,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及伴发高血压病的患者隐性失血多,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方与腓股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中医组服用补肾益气活血方加腓股肌康复穴位按摩,肝素组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3组术前、术后第1,10天患肢周径和肿胀率的变化,血小板(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中医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消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肝素组(P<0.01);PLT,D-D,PT,aPTT术后1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0d中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呈显著性(P<0.01),中医组和肝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医组DVT1例(3.33%),肝素组DVT1例(3.33%),对照组DVT6例(20.0%),中医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方与腓股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方联合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和县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住院治疗的膝关节炎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行TKA术前10 min给予静脉滴注TXA 1 g,术后均放置引流管一根,逆行引流管注射TXA100 mL(1 g),引流管夹闭4 h,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气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输血量;术后3天、7天、10天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比较,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