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硅对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的调控效应及其最佳浓度。方法:通过水培发芽试验,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根据生产实践设置较多水平的干旱胁迫(0%、5%、10%、15%、20%、25%、30% PEG-6000),设置了3个硅(K2SiO3)浓度(0、1、3mM)。结果:轻中度(5%-15%PEG)干旱胁迫对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重度(≥20% PEG)干旱胁迫明显抑制甘草生长、降低其幼苗生物量。施硅能显著促进试验所设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且这种促进效应因硅浓度和干旱胁迫程度而异,具体表现为:在所有干旱条件下1mM硅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3mM;就1mM硅而言,在重度(≥20%PEG)干旱胁迫下的促进作用强于轻中度(5%-15%PEG)干旱胁迫。结论:硅参与了干旱条件下甘草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进程,从而缓解干旱胁迫,促进其生长,但硅具体参与了哪些生理生化过程,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8,(11)
目的:研究双重胁迫对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发芽实验,同时添加不同浓度NaCl+Na_2CO_3(25+25、75+35、150+50 mmol/L)和PEG-6000(4%、8%、12%)水溶液模拟盐碱和干旱双重胁迫环境,研究双重胁迫下对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双重胁迫浓度的增加,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下降趋势;幼苗的根长、茎长、根茎比、鲜重均逐渐减小;幼苗的SOD和POD抗氧化活性减弱,MDA、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且在低浓度双重胁迫时有显著促进作用,其效果最佳组合为25+25 mmol/L的NaCl+Na_2CO_3和4%的PEG-6000。结论:在双重胁迫下,乌拉尔甘草种子以及幼苗可通过自身生理调节以增强抗逆性,表现出了乌拉尔甘草的抗盐碱和抗旱性,且适度的双重胁迫可提高乌拉尔甘草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3.
张新慧  郎多勇  白长财  周丽  高晓娟  董琳  李明 《中草药》2014,45(14):2075-2079
目的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硅对不同程度盐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效应。方法 盐胁迫设置轻度(50 mmol/L)、中度(100 mmol/L)和重度(150 mmol/L)3个梯度,硅源采用K2SiO3,硅处理浓度设置0、1、2、4、6、8 mmol/L共6个梯度,共计18个处理,同时设置蒸馏水为对照(CK)。结果 轻度和中度盐胁迫下,较低浓度的硅对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出苗率和幼苗胚根长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株高、根干质量、芽干质量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硅对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重度盐胁迫下,较低浓度的外源硅对甘草种子发芽出苗(发芽率、出苗率、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胚根长度和质量、胚芽长度和质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外源硅对甘草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硅至少直接参与了甘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生理生化过程,且对甘草的盐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这种缓解作用强度因盐胁迫程度和硅浓度而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和干旱胁迫对胀果甘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筛选适宜胀果甘草的生长条件,为人工栽培胀果甘草、修复土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和吸水率。设置中性盐NaCl浓度25、50、75、100、150 mmol/L,碱性盐Na_2CO_3浓度15、30、45、60、75 mmol/L,聚乙二醇-6000浓度2%、4%、8%、12%、16%模拟干旱,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测定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和干旱胁迫下胀果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根长、茎长、鲜重以及幼苗内赤霉素(GA3)、玉米素(ZT)、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 50 mmol/L NaCl,15 mmol/L Na_2CO_3,2%PEG-6000条件下幼苗长势最好;在盐碱胁迫下,IAA、GA3和ZT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干旱胁迫下,IAA、GA3和ZT含量变化比较复杂。对于ABA来说,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含量升高。结论 50 mmol/L NaCl对胀果甘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为人工培育甘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萘乙酸(NAA)在浸种及幼苗期喷施处理对盐胁迫下黄芪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蒙古黄芪为材料,100 mmol/L NaCl模拟盐胁迫于培养瓶中培养,测定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100 mmol/L Na Cl模拟盐胁迫环境对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萘乙酸浓度低于10-3mg/L时对黄芪种子发芽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于0.1 mg/L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在幼苗期于100 mmol/L NaCl模拟盐胁迫下幼苗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明显升高;当喷施NAA浓度为10-3mg/L时对黄芪幼苗根和茎的伸长都有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黄芪幼苗脯氨酸含量和降低MDA含量,同时保持可溶性糖在较高水平;在10-2mg/L时黄芪幼苗根部SOD活性最高,缓解盐胁迫。结论:萘乙酸浓度为10-3~10-2mg/L可明显缓解黄芪生长的盐胁迫。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20,(1)
目的:研究干旱及盐胁迫模拟条件下黄芩种子萌发及黄酮合成关键酶活性,解析黄芩种子萌发生长的抗性能力及黄酮合成路径关键酶活性的变化。方法:测定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与盐(NaCl)胁迫下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苗高、根长、鲜重,并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酰-CoA连接酶(4CL)、査耳酮合成酶(CHS)、黄酮合成酶(FNS)5个黄芩黄酮合成关键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5%PEG-6000溶液干旱胁迫浓度对黄芩种子萌发影响较小,当PEG-6000浓度5%、NaCl浓度50 mmol/L时,各萌发指标呈降低趋势,对黄芩种子萌发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黄酮合成关键酶活性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升降幅度存在差异。结论:黄芩具有一定的抗旱耐盐能力,PEG-60005%、NaCl50 mmol/L的胁迫浓度对黄芩种子萌发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适度干旱及盐胁迫能提高黄酮合成关键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江绪文  李贺勤 《中草药》2015,46(15):2303-2308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盐(NaCl)胁迫下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缓解盐胁迫的SA最适浓度。方法用50 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采用纸上发芽,研究不同浓度梯度外源SA处理对盐胁迫下广藿香种子的发芽势(GE)、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苗长(SL)、根长(RL)、苗鲜质量(SFW)、苗干质量(SDW)、叶绿素量(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SP)量和丙二醛(MDA)量的变化,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对盐害率分析。结果盐胁迫显著抑制了广藿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0.10和0.25 mmol/L SA处理均可有效缓解广藿香盐害程度,而0.50 mmol/L SA处理却加剧了盐害程度。综合考虑各项指标,0.25 mmol/L SA处理的盐害缓解效果最好,与盐对照相比,GE、GR、GI、VI、SL、RL、SFW、SDW、SPAD值和SP量分别显著提高46.02%、27.45%、30.16%、92.63%、39.80%、47.94%、26.48%、18.85%、15.94%和14.70%,且叶片MDA量显著降低18.35%。结论一定浓度范围的SA可明显缓解盐胁迫对广藿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广藿香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0.25mmol/L SA效果最佳,但过高质量浓度SA处理会加剧盐胁迫对广藿香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柳福智  王宁 《中草药》2020,51(24):6345-6353
目的 研究外源海藻糖对NaCl胁迫下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幼苗的生长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了NaCl胁迫对甘草幼苗生理生长、酶活性、离子含量、渗透调节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整理,以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10~20 mmol/L海藻糖能够显著降低NaCl对甘草幼苗的伤害,且外源海藻糖浓度为15 mmol/L时的作用效果最好。NaCl胁迫下施加外源海藻糖浓度为15 mmol/L时甘草幼苗的生长最旺盛其生长量增加最明显,且影响甘草幼苗渗透调节的K+、K+/Na+浓度增加最明显,Na+和Cl-的浓度相对于无NaCl胁迫时有所降低;外源海藻糖浓度为15 mmol/L时可使NaCl胁迫下甘草幼苗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并且可以增加NaCl胁迫下植物细胞内光和色素叶绿素的含量,外源海藻糖浓度为15 mmol/L可以降低NaCl胁迫下甘草幼苗内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细胞调节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 甘草在NaCl胁迫下施加适宜浓度的外源海藻糖能够促进甘草幼苗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减少了盐害对甘草生长的危害,增强NaCl胁迫下甘草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依民  梁小燕  张晗  高静  王楠  徐进  成世强  彭亮  张岗 《中草药》2022,53(18):5834-5841
目的 研究NaCl胁迫下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及赤霉素(GA3)引发对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的影响。方法 设置0、100、150、200、250 mmol/L NaCl胁迫,200、250 mg/L GA3拌种或浸种实验,双层滤纸培养法分析盐胁迫下3种大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结果 3种大黄种子发芽率随NaCl浓度增加直线下降、盐相对伤害率直线上升(P<0.05),子叶长、胚轴长、根长和苗长等受到强烈抑制(P<0.05)。200 mmol/L NaCl下GA3拌种或浸种能显著提高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率(P<0.05),250 mmol/LNaCl下仅GA3拌种有作用(P<0.05);200 mmol/L NaCl下2个质量浓度GA3拌种、低质量浓度浸种提高唐古特大黄种子发芽率(P<0.05),250 mmol/L NaCl下GA3无促进作用(P>0.05);GA3拌种和高质量浓度GA3浸种能提高150 mmol/L NaCl下药用大黄种子发芽率(P<0.05),100 mmol/L NaCl下GA3无促进作用(P>0.05)。GA3浸种能促进盐胁迫下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幼苗根和苗的生长(P<0.05)。结论 NaCl胁迫下3种大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3种大黄种子和幼苗耐盐性有差异,药用大黄耐盐性最低,GA3拌种或浸种引发能不同程度缓解高盐胁迫下大黄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  相似文献   

10.
落花生茎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郝子博  王丽莉  张铁军 《中草药》2012,43(10):2050-2054
目的 通过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膜荚黄芪种子及幼苗在NaCl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相对NaCl害率,并对幼苗的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低浓度的NaC1胁迫对膜荚黄芪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当NaCl胁迫浓度>50 mmol/L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的Gv、Gr、相对发芽率逐渐降低,相对NaCl害率逐渐增大,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膜荚黄芪幼苗中叶绿素量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NaCl处理浓度呈负相关;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中MDA量呈增加趋势,呈正相关;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 膜荚黄芪具有一定的抗NaCl胁迫能力,具有向盐碱地引种驯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Zhang CP  He P  Du DD  Wei PX  Yu ZL  Xie YZ  Liu HY 《中药材》2011,34(5):665-669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盐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硝普钠(SNP)处理后的NaCl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结果显示在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浓度的SNP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其中经过0.1 mmol/L的SNP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60.4%,发芽率为78.3%,发芽指数为13.7,活力指数为为0.1093。SNP处理降低了叶片MDA的含量,并且提高了NR、SOD、POD和CAT四种酶的活性,且均为当SNP浓度为0.1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2μg/g.h、0.32 U/mg、5.9 U/mg和4.8 U/mg。结论:0.1 mmol/L的SNP能够有效的减缓NaCl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6,(2)
目的:检测天仙子幼苗在高盐、干旱和二者的双重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生理响应。方法:采用不同浓度NaCl和PEG模拟胁迫条件,测定天仙子幼苗的苗高、根长和鲜重的生长特性,以及脯氨酸、MDA及POD、SOD的生理响应变化。结果:高盐和干旱胁迫下苗高和根长显著下降,鲜重无显著变化。双重胁迫下鲜重显著降低,根长则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干旱条件下,脯氨酸、MDA含量及保护性酶活性均显著升高。盐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显著升高,而MDA含量和SOD活性则显著降低。双重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在NaCl 25 mmol/L+PEG 20 g/L浓度下积累至最高,MDA含量在NaCl 40 mmol/L+PEG 40 g/L浓度下降至最低,SOD活性升至最高,POD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试验结果为野生藏药天仙子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凤  张海艳 《中草药》2014,45(1):118-124
目的 了解外源NO对NaCl胁迫下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便为板蓝根在栽培生产中遇到的盐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解决方法。方法 采用霍格兰营养液培养种子,在60 mmol/L NaCl胁迫下,测定不同浓度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后板蓝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速率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幼苗苗高、根长、苗质量和根质量的变化,分析板蓝根叶片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 60 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板蓝根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经过0.01~0.5 mmol/L SNP处理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均有升高,其中以0.1 mmol/L SNP处理时各项指标最高;1.0 mmol/L SNP处理时幼苗生长指标显著降低。与60 mmol/L NaCl处理相比,0.1 mmol/L SNP处理时板蓝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12.91%和63.90%,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16.71%和44.77%,发芽速率指数提高23.64%,平均发芽时间缩短0.1 d;幼苗苗高、根长、苗质量和根质量分别提高43.61%、35.05%、51.79%和82.14%;叶片MDA量降低34.83%,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43.78%和39.85%。结论 0.1 mmol/L SNP能有效地减缓NaCl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叶片抗氧化能力,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高浓度(1.0 mmol/L)SNP处理加剧了NaCl胁迫对板蓝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韩多红  张勇  晋玲 《中草药》2013,44(12):1661-1666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处理下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的部分生理指标,分析2种盐对蒙古黄芪的胁迫程度大小,寻找提高蒙古黄芪种子及幼苗在盐碱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胁迫下蒙古黄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相对盐害率,并对幼苗的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较低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处理,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各处理的各项萌发指标与对照相比,都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随着2种处理液浓度的增加,叶绿素量随之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的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但幼苗中MDA量呈增加趋势,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随着2种处理浓度的增加,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 mmol/L时,达到了最大值.结论 NaCl+Na2CO3对蒙古黄芪种子及幼苗的胁迫程度大于Na2CO3.  相似文献   

15.
王进  罗光宏  颜霞  谢全刚  张成国  李刚 《中草药》2017,48(12):2509-2515
目的研究单盐胁迫对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天然生长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濒危植物蒙古扁桃去内果皮的种子为研究材料,以不同浓度NaCl、Na_2SO_4、CaCl_2溶液模拟单盐胁迫条件,采用纸卷发芽的方法,测定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结果 3种盐在0.02~0.04 mol/L,蒙古扁桃种子发芽率、幼苗鲜质量、幼苗干质量呈增大趋势,在0.06~0.18 mol/L呈降低趋势;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饱和含水量、苗高、初生根长度、根长、次生根个数、幼苗根干质量随盐胁迫的加剧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结论蒙古扁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盐碱的变化很敏感,NaCl、CaCl_2溶液处理下,种子萌发的半致死浓度(P_(50))均为0.12 mol/L,幼苗成长的P_(50)也均为0.10 mol/L,Na_2SO_4溶液处理下,种子萌发的P_(50)为0.10 mol/L,幼苗成长的P_(50)为0.06 mol/L,在高浓度单盐胁迫后,致使部分种子休眠而保持生活力,未能萌发的种子复水后萌发率高达82%~89%。  相似文献   

16.
亚精胺对盐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春平  何平  喻泽莉  杜丹丹  胡世俊 《中草药》2011,42(7):1407-1412
目的 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盐能力的方法.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亚精胺(Spd)处理后的盐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和发芽指数(Gi),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盐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浓度的Spd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0.25 mmol/L Spd处理,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Gv为59.7%,Gr为69.4%,Gi为12.8.Spd处理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总黄酮降低的趋势,并且降低了叶片MDA的量.Spd处理后SOD、POD和CAT3种酶的活性均有所增加,但在Spd为0.2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2.4 U/g、8.7 U/mg、8.8 U/mg.结论 0.25 mmol/L的Spd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水飞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倩  王康才  张彦南  王乾  崔志伟 《中草药》2013,44(22):3216-3222
目的 研究外源NO对NaCl胁迫下水飞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方法 用0.05~0.60 mmol/L 亚硝基铁氰化钠(SNP)溶液浸种,在0.7% NaCl胁迫下发芽,观察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检测叶片中丙二醛(MDA)、光合色素和渗透性物质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 0.7% NaCl胁迫下,水飞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用0.05~0.60 mmol/L SNP溶液浸种能促进水飞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叶片中MDA量,增加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和渗透性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量,提高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论 0.05~0.60 mmol/L SNP浸种能提高水飞蓟种子和幼苗的抗盐能力。不同栽培类型水飞蓟对SNP敏感度不同,其中,0.10 mmol/L SNP对白色种皮处理效果最好;0.40 mmol/L SNP对黑色种皮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张春平  何平  韦品祥  杜丹丹  喻泽莉 《中草药》2011,42(6):1194-1200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盐胁迫下紫苏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幼苗总生物量、可溶性糖量、叶片丙二醛(MDA)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各项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71.3%,发芽率为90.5%,发芽指数为15.9,活力指数为0.129 6。各处理均提高了幼苗总生物量和可溶性糖的量,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趋势,降低了叶片MDA的量,显著地提高了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且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0.79、7.69、5.84 U/mg)。结论 50 mg/L ALA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盐碱胁迫对红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韩多红  晋玲  汪生庆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036-3040
目的:通过对不同盐碱胁迫下红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红芪种子及幼苗在不同盐碱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不同盐碱胁迫下红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相对盐害率,并对红芪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3种盐碱胁迫处理均引起红芪种子发芽率下降,发芽势、发芽指数降低,同时相对盐害率升高,而且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但对种子的胁迫影响大小为Na2CO3﹥Na2SO4﹥NaCl。随着3种盐碱处理浓度的增大,红芪幼苗中叶绿素含量逐渐较少,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盐碱处理浓度呈负相关性,但质膜透性逐渐增大与盐碱处理浓度呈正相关性,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a2SO4和Na2CO3浓度为25 mmol·L-1时出现最大值,而NaCl在浓度为50 mmol·L-1时出现最大值。结论:3种盐碱对红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的抑制效应为Na2CO3﹥Na2SO4﹥NaCl。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在外源Ca2+及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后,NaCl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并对紫苏幼苗总生物量以及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100 mmol.L-1的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Ca2+和SNP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外施10 mmol.L-1的Ca2+或0.1 mmol.L-1的SNP都能够有效的缓解NaCl对紫苏种子及幼苗造成的胁迫伤害,经过SNP,Ca2+的复合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65.1%,发芽率为89.3%,发芽指数为13.9,活力指数为为0.110 9。复合处理提高了幼苗的总生物量,降低了叶片的MDA含量,显著的提高了SOD,POD,CAT的活性,其结果分别达到0.84,5.71,4.92 U.mg-1,但是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EGTA)却显著的抑制了SNP对盐害的缓解作用。结论:10 mmol.L-1的Ca2+和0.1 mmol.L-1的SNP的复合处理能够有效的减缓NaCl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NO可能通过激活紫苏细胞质膜Ca2+通道促进Ca2+的吸收,改变胞内Ca2+浓度来发挥其对NaCl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