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1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参照组96例患者采用地芬尼多片治疗,观察组96例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伴有尿失禁的住院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比较2组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能明显改善症状,治疗前2组尿失禁等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尿失禁等级比较,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耳穴埋豆能够明显改善卒中后尿失禁症状,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范昌斌  王俊  王寅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239-124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耳穴埋豆治疗眩晕临床疗效。方法:87例眩晕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胞二磷胆碱、尼莫地平片和眩晕停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及耳穴埋豆。治疗10d后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清中血栓素B2(TX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清中血栓素B2(TX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较对照纽改善明显(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少。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耳穴埋豆治疗眩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对眩晕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淮安市楚州中医院收治的眩晕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耳穴埋豆治疗,研究组在耳穴埋豆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情志护理,对比两组在实施不同干预后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偏瘫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本病例标准的属于中风且存在偏瘫的患者40例,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以耳穴埋豆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即见显著差异,出院2个月后比较,差异更为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耳穴埋豆方法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ICU睡眠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按摩法,给予观察组患者添加耳穴埋豆法,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和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ICU睡眠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措施,可有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中风后便秘的患者60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采取耳穴压豆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14 d的每天排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便秘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腹部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中风后便秘。  相似文献   

8.
王鑫 《天津护理》2018,26(3):341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护理技术操作耳穴埋豆联合中药湿敷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阿普唑仑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耳穴埋豆联合中药湿敷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PSQ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中药湿敷对中风后失眠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方法治疗慢性肾衰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肾衰恶心、呕吐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穴埋豆组、艾条灸组、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组,各30例。耳穴埋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艾条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条灸。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组在常规冶疗的基础上加用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15d后比较三组恶心、呕吐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耳穴埋豆组恶心治疗总有效率76.66%,艾条灸组80.00%,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组86.66%,耳穴埋豆组与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条灸组与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埋豆组与艾条灸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埋豆组呕吐治疗总有效率73.33%,艾条灸组83.33%,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组90.00%,耳穴埋豆组与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条灸组与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埋豆组与艾条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条灸、耳穴埋豆、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对慢性肾衰恶心、呕吐均有效,但艾条灸联合耳穴埋豆优于单项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压对混合痔术后患者排便困难的影响,探寻减少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住院行混合痔手术后合并排便困难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观察患者术后1周内排便及肛门疼痛情况。结果与乳果糖口服相比,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压能较好地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排便困难(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压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的排便困难,同时较好地缓解肛门疼痛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热熨配合耳穴压豆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热熨配合耳穴压豆,并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疗效和治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熨配合耳穴压豆改善颈性眩晕效果明显,操作简单,临床推广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眩晕患者采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的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眩晕患者,行常规西医疗法与护理干预的30例为对照组,行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的3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同护理干预后眩晕程度的改善效果,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效果。结果 行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后,观察组眩晕程度改善效果明显,仅有6.67%(2/30)重度眩晕,与对照组的26.67%(8/30)重度眩晕相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眩晕患者行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3例,均给予中西医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籽中医护理技术。3周后比较2组眩晕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周后,2组患者眩晕程度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2周和3周后,观察组眩晕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耳穴埋籽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患者,能显著改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枕联合耳穴埋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MHD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日间耳穴埋豆联合夜间自制中药枕干预,比较两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各维度评分、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4、8周PSQ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8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日间耳穴埋豆联合夜间中药枕,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开塞露灌肠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开塞露灌肠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采用开塞露按常规纳肛通便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开塞露灌肠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患者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耳穴埋豆在气血亏虚型前庭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的气血亏虚型眩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排序并从随机数字表法中依次赋以相应的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大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耳穴埋豆中医护理技术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14天后的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和眩晕残障量表(DHI)的水平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VSI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01),且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干预后 BB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提高(P<0.001),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平衡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DHI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耳穴埋豆能有效减轻气血亏虚型前庭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的前庭功能,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结合情志护理对颈性眩晕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颈性眩晕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进行临床上常规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及常规的综合性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耳穴埋豆和情志护理,治疗疗程均为20 d.观察和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耳穴埋豆结合情志护理治疗颈性眩晕病简便易行,同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临床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探讨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对于治疗脑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临床上60例脑中风后出现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增加耳穴埋豆联合艾灸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便秘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与其治疗前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同时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疗效判定中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埋豆和艾灸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手段,疗效肯定,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在脑中风后的功能性便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抑郁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HAMD评分、WHOQOL-100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43/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P0.05;护理前,两组WHOQOL-100评分、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WHOQOL-100评分均明显改善,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10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7.83%(4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P0.05。结论: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应用于中风后抑郁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眩晕症使用利多卡因+泽泻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加味泽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眩晕症应用利多卡因联合加味泽泻汤加减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