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吴茱萸根、茎、叶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法。结果发现叶表面气孔为环式,有大量的单细胞非腺毛;根皮层较窄,外皮层可见石细胞群,形成层环状,木质部宽广;茎表皮具有单细胞和多细胞非腺毛,下方有厚壁细胞。皮层内侧可见石细胞带断续排列成环状,形成层波状环形,髓部宽广;叶上、下表皮细胞均可见单细胞和多细胞非腺毛,壁木化增厚。上、下表皮各1例,栅栏组织1列,维管束外韧型,类盾形,韧皮部外侧均有石细胞;粉末可见油细胞、晶鞘纤维、单细胞或多细胞非腺毛、缘纹孔导管及网纹导管等特征。结论吴茱萸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为其鉴别真伪及制定药材质量标准从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药用红树植物红海榄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为开发和利用药用红树植物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法对红海榄进行研究。结果红海榄的生药学特征明显:性状特征:根和茎均有明显纵纹及皮孔突出表皮;叶倒卵形,表面粗糙,具细小黑色突起,革质。显微特征:根皮层宽,初生木质部圆形,木纤维成群,内侧分散有2~4个导管;茎有皮孔,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和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叶上表皮细胞下有少数粘液细胞散在,具5~6列下皮层,下表皮具木栓瘤结构,栅栏组织很窄。中脉维管束九束,外韧型,七束围绕中间一束排列成椭圆形,另有一束位于一侧,外侧有维管束鞘。下表面片气孔众多,环式,可见木栓瘤结构;粉末可见大量簇晶、纤维和方晶,石细胞成群或分枝或纤维状。理化特征:薄层色谱展开良好,紫外扫描有明显吸收峰。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红海榄药材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簕钩根、茎、叶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发现红簕钩主根中心略偏向一侧,皮部窄小,韧皮部类半圆形或圆锥形,断续排列成环状,木质部约占横切面半径的3/4;茎可见1~4个皮刺凸起,表皮嵌有单细胞非腺毛,偶见腺毛,皮层内侧的石细胞群,排列成环状,髓部约占切面半径的1/2,外侧有厚壁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状;叶上、下表皮细胞均为单列,可见单细胞非腺毛,内侧有厚角组织;栅栏细胞3列,不通过主脉,维管束外韧形,韧皮部外侧可见石细胞群;有的薄壁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粉末可见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常见网纹导管、草酸钙方晶及许多散在或成群的石细胞等特征。结论:红簕钩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为鉴别真伪及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簕钩根、茎、叶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发现红簕钩主根中心略偏向一侧,皮部窄小,韧皮部类半圆形或圆锥形,断续排列成环状,木质部约占横切面半径的3/4;茎可见1~4个皮刺凸起,表皮嵌有单细胞非腺毛,偶见腺毛,皮层内侧的石细胞群,排列成环状,髓部约占切面半径的1/2,外侧有厚壁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状;叶上、下表皮细胞均为单列,可见单细胞非腺毛,内侧有厚角组织;栅栏细胞3列,不通过主脉,维管束外韧形,韧皮部外侧可见石细胞群;有的薄壁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粉末可见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常见网纹导管、草酸钙方晶及许多散在或成群的石细胞等特征。结论:红簕钩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为鉴别真伪及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醉鱼草与狭叶醉鱼草进行生药学研究,为鉴别、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发现醉鱼草根横切面木栓层较厚,韧皮部窄且连成环状,木质部宽广且中心偏斜。茎横切面皮层有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叶横切面中脉维管束上方有厚角组织,维管柱呈“V”形。粉末中可见大量星状毛。狭叶醉鱼草根横切面皮层中散有纤维柬,且断续排列成环。茎横切面表皮有毛状突起的棱,可见腺毛和腺鳞,皮层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叶横切面栅栏组织2~3列,中脉维管柬呈“V”形。粉末中可见大量星状毛。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醉鱼草和狭叶醉鱼草的主要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4)
目的:研究北越钩藤的根、茎、叶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发现北越钩藤根皮层和韧皮部均较窄且都有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宽广,髓部较小,偏向一侧。茎木栓层由类正方形细胞紧密排列而成,皮层较窄,韧皮部与木质部近等宽,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髓部较大,近木质部有环髓厚角细胞。叶上、下表皮均具有单细胞非腺毛,表皮下方有厚角组织,下表皮可见气孔,栅栏细胞2列,均不过主脉,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近木质部有断续的一圈大型薄壁细胞,木质部U形,导管数个连成一线后排成辐射状等特征。非腺毛、导管为主要粉末显微特征。结论:北越钩藤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作为鉴别真伪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6,(2)
目的:对三花莸进行系统的生药学及微性状特征研究。方法:采用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三花莸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采用微性状鉴别对三花莸叶的表面、果实、种子进行微性状特征研究。结果:植物形态以茎、叶、花和果实的形态为其主要鉴别特征;性状以茎叶的表面颜色及大小、花序和果实类型、气味为其主要鉴别特征;茎的横切面以厚角细胞、内皮层细胞、纤维束、维管束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叶以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类型,叶肉细胞的排列方式、维管束类型、腺鳞、腺毛、非腺毛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粉末以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类型、腺鳞、腺毛、非腺毛、导管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三花莸的品种鉴别、生药学研究、质量标准的制订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白楸根、茎、叶的性状、显微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法。结果 白楸根灰褐色或棕色,质韧,木部淡黄色,木射线呈放射状;茎表皮密具卵圆形皮孔,嫩枝被淡黄色柔毛。叶类盾状,密被黄棕色柔毛。根横切面呈偏心性类圆形,皮层外侧具石细胞群,木质部导管辐射状排列。茎横切面呈类圆形,表皮具较多星状非腺毛,皮层较窄,外侧具石细胞环带,形成层波状环形,髓部宽广,可见分泌细胞及草酸钙簇晶。叶下表皮具星状非腺毛及腺麟,海绵组织较宽,韧皮部外侧可见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基本薄壁细胞中有较多簇晶,具5~8个异常维管束。粉末可见星状非腺毛、腺麟、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草酸钙簇晶和方晶、棕色块等。叶上表皮气孔不等式,下表皮具星状非腺毛,叶脉分五级。结论 白楸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作为其真伪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12)
目的:建立小窃衣全草的形态与显微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形态鉴别、显微鉴别的研究方法。结果:小窃衣叶表皮有大量表面布满疣状样单细胞非腺毛;气孔类型多为为直轴式,叶鞘的表皮细胞上有淡黄色油滴,叶柄及茎每个维管束相对的表面处都有厚角组织,在茎和叶柄中油管分布规则。茎横切面中有大小不等的外韧型维管束21个排列成类环状,每个维管束对应的中轴鞘部位有加厚的纤维束;根维管束为辐射型;导管类型为螺纹导管。结论:该研究可为小窃衣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5,(2)
目的:研究痰火草生药学特征。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痰火草根、茎、叶进行切片,使用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及显微特征。结果:根表皮可见根毛,下皮为1列增大的类方形薄壁细胞,横切面内皮层环状排列,初生木质部为多原型;茎横切面有20~22个维管束间断排列成环,皮层可见草酸钙针晶,薄壁组织中有分泌腔分布;叶脉横切面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叶下表皮具有非腺毛,气孔为平列四细胞型;全草粉末中可见苞片表皮、花瓣表皮、花粉粒、草酸钙针晶、非腺毛、导管和淀粉粒。结论:痰火草组织特征明显,可为其鉴定、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洪俐  彭学著 《中医药导报》2008,14(5):111-112
目的:对旋花苗进行生药学研究,为临床应用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结果:旋花苗茎横切面的皮层和髓部薄壁细胞发达,维管束类型为双韧型维管束。叶横切面栅栏组织由2列短柱状细胞组成,主脉维管束也是双韧型维管束。粉末中导管和纤维较多,气孔为平轴式。结论:旋花苗的这些生药学特征可用于鉴别该生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藏药灰枝紫菀的性状及显微特征,为其生药学鉴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方法研究藏药灰枝紫菀的生药学特性。结果:灰枝紫菀茎多分枝,帚状,皮灰褐色,撕裂,嫩枝纤细,被密短糙毛或柔毛。叶上表面被短糙毛,下表面被柔毛。头状花序在枝端密集成伞房状或单生;花序梗细,长1~2.5 cm,有疏生的苞叶。灰枝紫菀根皮层宽广,可见众多石细胞,皮层内侧可见4~6个分泌道。茎横切面呈圆形,外被角质层,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叶上、下表皮均有腺毛,厚角组织1~2层,栅栏组织紧密分布,气孔不定式,3~4个保卫细胞。粉末黄棕色。腺毛和非腺毛较多。冠毛为多裂性分枝状,各分枝为单细胞,花粉粒黄色,具3孔沟,表面具尖刺状雕纹,石细胞单个散在,呈类方形,层纹及孔沟较明显,无色。可见花冠裂片表面具棒槌状突起。导管多为网状纹理和螺纹导管。偶见草酸钙簇晶和方晶。结论:灰枝紫菀干燥药材性状特征,根、茎、叶横切面和叶表面显微特征,以及全草粉末显微特征均可显示其独特鲜明的生药学特性,以性状特征和全草粉末特征最为突出,为灰枝紫菀的生药学鉴定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披针叶钩藤的根、茎、叶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发现披针叶钩藤根木栓层3~7层,皮层细胞含红棕色物质,有少量纤维束,大量的韧皮纤维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几个成束,呈放射状,髓部较小,偏向一侧;茎近正方形,表皮为一列长圆形细胞,内含棕色物质,下方厚角组织,皮层较窄,韧皮纤维和形成层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导管数个径向相连,髓部宽广;叶上下表皮下方具有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形成"U"形,木质部导管数个连成直线等特征。结论披针叶钩藤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作为鉴别真伪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L.f.)Kitam.)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大吴风草茎、叶表皮细胞均有大量非腺毛且呈弯曲折皱状,叶下表面有大量的不定式气孔,叶栅栏组织排列成二层,叶柄表皮细胞内布满油滴且散有气孔;根状茎中根迹维管束排列成一环;花粉粒为椭圆形,具三孔沟,表面布满刺状纹饰;只有梯纹导管,根茎处的绒毛呈笔直状。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定大吴风草的依据。结论为大吴风草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5,(2)
目的:对反枝苋进行生药鉴别。方法:对平凉市辖区10个不同区域的反枝苋药材进行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反枝苋的显微特征明显,茎表皮内层有5~8列细胞栓化,内皮层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砂晶;根皮层外侧含有稀疏排列的纤维束;内皮层有2~3列维管束断续排列成同心环状;根中心有4~6个维管束分布;叶脉突出明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导管稀疏,薄壁组织中含草酸钙砂晶,叶肉组织中含有草酸钙簇晶;种子表皮细胞多角形,红棕色,密布黑色点状物。薄层色谱特征明显。结论:上述特征可为反枝苋质量标准的制订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华南龙胆的根、茎、叶、花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发现华南龙胆根无木栓层,皮层较宽,木质部类圆形,无髓部。茎表皮细胞木化,皮层较宽,韧皮部、形成层断续成环,导管径向由外向内渐小,髓部细胞多角形。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有蜡被层,主脉维管束1个,外韧型;叶表面片下表皮细胞多角枝状,不定式气孔。花瓣横切长条状,表皮细胞有的略呈乳头状突起,花瓣中有2~4个简单维管束,外韧型。结论:华南龙胆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作为鉴别真伪及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莨菪叶Hyoscyami Folium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莨菪叶的性状、组织构造及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结果:莨菪叶的横切面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毛茸易观察;叶肉的栅栏组织为1列细胞;海绵组织为3~4列细胞。主脉扁长,维管束双韧型;木质部位于主脉中央部,呈横条状,导管散在;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上下两侧;维管束的四周,有细胞壁稍厚的细胞环。粉末灰绿色至暗绿色,主要由表皮细胞、腺毛、非腺毛、草酸钙方晶和簇晶组成。结论:研究结果为莨菪叶药材鉴定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荨麻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为其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对荨麻进行鉴别。结果 茎四棱形,少分枝;叶近膜质,呈宽卵形、椭圆形、五角形或近圆形;气微,味淡,微辛。茎的横切片显微特征:茎表皮细胞分化有少数腺毛和非腺毛,内侧有1~4层成环状排列厚角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含大量碳酸钙钟乳体和草酸钙簇晶;9个外韧型维管束,韧皮部窄小,木质部导管、木纤维发达;髓宽广,近中心的薄壁细胞较大,形成髓腔。叶的横切片显微特征:叶脉由表皮、基本组织和外韧型维管束组成,基本组织中含大量碳酸钙钟乳体和草酸钙簇晶,韧皮纤维和厚角组织发达。荨麻茎和叶粉末中均有多数棒状腺毛,非腺毛单个或多个细胞组成,钟乳体和草酸钙簇晶众多,此外可见成束的晶鞘纤维。茎粉末中以具缘纹孔导管为主,而叶粉末中以梯纹导管多见。荨麻叶粉末中的不定式或不等式的气孔,可作为荨麻鉴别的依据之一。结论 该研究明确了荨麻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所建立的鉴别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6,(6)
目的:建立牛膝菊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研究方法。结果:描述了牛膝菊全草的性状与根、茎、叶的显微特征,显微特征中非腺毛、腺毛、分泌道、气孔、导管、石细胞、冠毛、花粉粒等特征明显,构成了牛膝菊药材重要的生药学鉴定特征。结论:该研究为牛膝菊制订质量标准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碰碰香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碰碰香叶柄中有多个维管束,茎、叶表皮细胞均有大量非腺毛及少量腺毛,叶下表面几乎全部被气孔占据,气孔为环式,表皮上附有大量的金黄色油滴。结论为碰碰香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