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缺血脑组织血供恢复再通后对脑组织及神经功能造成的二次损伤。内质网应激(ERS)是内质网受到外来压力刺激后大量错误及未折叠蛋白蓄积于内的现象。研究表明,CIRI可诱发ERS,而ERS又在CIRI的病理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脑缺血再灌注后ERS可适度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促进内质网对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进行处理,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另一方面持久剧烈的UPR则会进一步激活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途径,诱发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以及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后引发的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对针刺调控CIRI后ERS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应用针刺防治缺血性卒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血性中风为人类三大致命病因之一,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学者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脑缺血后,及时再灌注可以使脑组织缺血损伤得以恢复,如果再通超过再灌流时间窗这个时限,财损伤继续加剧,即为再灌注损伤。许沛虎(1)在用驱风散邪之愈风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影响中发现,愈风汤具有降低脑含水量、除低血浆中内皮素的含量,降低再灌注后脑组织Ca2+的含量的作用。郭泽云(2)等发现灯盏花可降低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含钙量,减少海马神经元死亡数量,增加神经元密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巴胺(DA)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但在脑缺血时可引起神经毒性作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肯定,其效应机制可能与之对脑缺血后DA的影响存在一定联系.该文结合脑缺血再灌注时DA的变化及其神经毒性作用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针刺与DA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折叠、组装的场所。一旦细胞内稳态遭到破坏,大量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就会在内质网中堆积,影响内质网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反应。研究发现,ERS可能是缺血性脑损伤后造成急性局部缺血、神经元损失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其中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中医药在本病的康复治疗中拥有独特的优势。文章主要介绍近年来中医药在ERS与缺血性脑损伤关系中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区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研究芪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脑组织的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芪蛭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缺血性中风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芪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的脑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芪蛭胶囊能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论:芪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所致的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医药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显示出中医药特有的优势.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来对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寻找新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使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认为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超早期治疗的难点 ,尽管有人认为溶栓治疗是超早期治疗首选的重要治法 ,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在早期必须进行综合性治疗。近年来 ,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研究已从经验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领域。大量的研究证实 ,许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淤药物有明显的改善其病理生理过程 (如脑缺血后再灌注继发脑损害等 )的作用 ,此外 ,还对模型脑的含水量、细胞离子浓度、神经递质及超微结构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证实以上很多中药对缺血性损害有保护或逆转作用 ,为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优势与设想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超早期治疗的难点,尽管有人认为溶栓治疗是超早期治疗首选的重要治法,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在早期必须进行综合性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研究已从经验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领域。大量的研究证实,许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淤药物有明显的改善其病理生理过程(如脑缺血后再灌注继发脑损害等)的作用,此外,还对模型脑的含水量、细胞离子浓度、神经递质及超微结构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实以上很多中药对缺血性损害有保护或逆转作用,为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 ,由黄芪、当归、芍药、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 ,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 [1 ] ,在临床上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是目前治疗中风等血栓性疾病应用频率最高的方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灌注后 ,脑组织细胞损伤反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 ,其病理过程始动环节是缺血。恢复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是救治脑缺血的前提 ,而继后的再灌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脑循环机能与能量代谢的改变、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神经毒性作用、自由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缺血前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和一氧化氮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从而探索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可用于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方法:选用实验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缺血组、模型组、缺血前期电针组,于术后12h处死并检测大脑皮层患侧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血清一氧化氮。结果:和模型组相比,缺血前期电针组大脑皮层NE明显升高,血清中NO的水平提升。结论:缺血前期电针通过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善等,在不同的环节阻断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瀑布性损害反应,具有防治缺血性中风及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提示临床早期电针防治中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从抑制水通道蛋白-4表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上调脑组织微血管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调节炎症因子等几个方面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今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刺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阻滞钙超载、抗氧化应激、抑制脑水肿、促进神经与血管再生及抑制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近年针刺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相关研究,为临床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大脑血流供应中断后再次恢复血流供应致使大脑组织正常生理结构遭到破坏,神经功能代谢损伤加重的现象。CIRI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自噬、内质网应激等生物学过程。现阶段,西医治疗CIRI手段有限,但中医药在防治CIRI方面却有着独特优势,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进行干预,从而降低病死率及改善功能障碍。PERK及其下游蛋白是内质网应激中一条诱发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的信号通路,与CIRI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在中医药防治CIRI中PERK是重要靶点之一,且取得一定成果。因此,本文对PERK信号通路在CIRI中的防治作用及中医药干预作用进行综述,为中医药在CIRI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又一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潇  王贵阳  侯宇东  姜艳艳  张薇  刘斌 《中草药》2021,52(5):1471-1484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尽早恢复缺血区血液再灌注,使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然而在恢复血流供应时,常会使缺血组织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理损害进一步加重,临床症状恶化,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多种机制参与其中,是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对于具有复杂病理机制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潜力。以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与靶点为切入点,对近10年来发现的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中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科学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细胞损伤反而进行性加重,也是引起多种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有关动物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发生机制主要有自由基学说、钙超载学说、兴奋性氨基酸学说、花生四烯酸代谢失衡和白细胞损伤作用等。中医将本病归属中风范畴 ,病机为气虚不能帅血 ,或气滞血瘀阻滞脉络所致 ,是临床常见的预后较差的一种疾病 ,因而如何防止脑缺血损伤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许多中药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本文就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1 清除自由基 人体正常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可被体内相应的自由基清除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抑制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组织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针刺干预在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国内外针灸研究者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过氧化反应,抑制脑水肿形成,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保护与再生,促进血管再生等。现阶段研究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进一步深入对针灸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探索,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疾病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已成为人类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措施,但由于溶栓时间窗(≤3h)的限制,只有少数(约5%)的病人得益于溶栓治疗。且溶栓后再灌注引起的颅内出血、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也限制着溶栓治疗的推广应用。如何减轻再灌注损伤成为了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关键之一。许多临床试验研究也证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缺血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关键问题。目前。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刘婵娟  桑鹏 《针刺研究》2024,(3):302-306+314
缺血性中风关键病理环节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导致缺血性神经细胞凋亡、坏死的关键因素是钙超载。目前研究已证实针刺对钙稳态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可以通过抑制钙超载来减轻其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本研究回顾近15年相关文献,分析总结针刺在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钙超载的病理机制,包括通过抑制连接蛋白Cx43半通道开放、调控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抑制钙调蛋白表达、阻断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功能等,进而抑制钙超载,调控钙稳态,拮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的神经细胞损伤,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脑缺血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河南中医》2001,21(3):75-76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病 ,由于缺血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 ,因此脑缺血已成为当前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热点之一 ,中西医学都对其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但至今对其病理生理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缺乏疗效肯定的药物。中医防治中风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尤其近十余年来 ,应用中医药来防治脑缺血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现就有关研究 ,对中医药治疗脑缺血的概况进行评述。1 理论研究进展脑缺血根据其病理表现和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缺血中风”的范围。中医学认为缺血中风的发生主要与风、火、痰、瘀、虚等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